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吕梁:交城褚其高:行医生涯六十年 传承白求恩精神

黄河新闻网吕梁讯(任红生)9月初,刚下过一场小雨,在交城县夏家营镇阳渠村一所环境优雅院子里见到了老医生褚其高,褚医生一身白大褂,正在诊所里为患者分析病情。诊所外的屋檐下挤满了前来看病的的病人和家属。说起褚其高医生,大家来劲了,你一言,我一语,夸着褚医生的好。将近中午,褚医生才揉着眼睛走出诊所,坐在院子里一棵果树下唠嗑起来。

老人回顾,在六十年代,群众卫生知识几乎是空白,打防疫针没人打,除了通过广播板报大力宣传外,褚医生就逐户登门打防疫针,跑遍了每一户人家。那时候,麻疹、百日咳等经常流行,打防疫针后得到了彻底的控制。六七十年代,褚医生在村保健站工作,一年四季从来没有节假日,不管风雨寒暑,白天黑夜,病人随叫随到。1984调交城县偏僻的岭底乡卫生院任院长,遇到危重病人,褚医生都亲自护送到县医院,因此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1995年退休后,回村开办诊所行医至今。

平凡小事显真情

 前来就诊的患者大多是普通老百姓或者外来务工人员,经济并不宽裕,褚医生对患者尽量开小处方,用廉价药,让患者花小钱治大病,深受当地群众欢迎,慕名而来的患者也越来越多,褚医生现在年龄已经大了,身体渐渐吃不消,每天发出的50个号看完了,许多病人还是不走,只能拖着疲惫的身体送走每一位患者。

老人回忆说, 2004年7月15日晚10点后,老人准备离开诊所时,来了一位操着四川口音的民工,捂着肚子,满头大汗,经询问,原来是因腹痛腹泻、呕吐前来就诊,老人立即为他诊断,经诊断为急性肠胃炎,经打针服药1小时后,病情好转,药费12元,但病人走得急身身上不带一分钱,他当即表示免收,民工激动的跪地感谢,褚医生立即扶起病人安慰他,人都有困难的时候,要注意日常饮食,病情很快就会好转。

2005年阳渠村65岁患者原章,因癫痫持续状态,半夜3点叫他出诊,到了病人家后,褚医生立即给他静脉注射地西泮5mg,抽搐立即停止,家属非常惊喜,连忙感谢,他说这是常规处置办法,没有特殊之处,随即安排病人送医院治疗。

这样的事成天在上演着。

做医生要有敬畏之心

褚医生说:“一有闲时间,我就读一些医学的书,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乡村医生的知识必须更新,没有活到老学到老敬业精神,就无法达到救死扶伤的目的。”

在日常门诊中,褚医生特别注意总结有效的偏方、秘方对症下药,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办法。

褚医生告诉记者:“多年的从医经验告诉我,作为基层第一线的乡村医生,一定要把好诊断疾病第一关,这除了要有深厚的医学基础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比如胰腺癌病发病很隐蔽,患者往往以腹痛、腰痛、黄疸、糖尿病等就诊,常被误诊为胃病、腰肌劳损、糖尿病、肝炎等病而贻误治疗时机,因此,这就需要基层医生把好诊断第一关,及早发现、及早住院治疗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所在。”

褚医生的徒弟小白告诉记者,褚医生时时提醒告诫前来学医的徒弟,作为一名从医者,要记住三条:一是要有良好的医德,要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其次对职业还应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敬畏感,这是对病人宝贵生命应有的责任感。二是要有精湛的技术。三是要淡泊名利。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可以说是他一生的写照。

全天候诊所

褚医生退休后,就在本村开设了一家诊所,邻近乡村的病人患者都慕名而来,褚医生除了治病救人还免费开展健康咨询,解除了患者的心里顾虑和压力,普及了医疗健康知识。诊所开办至今,二十年如一日,成了全天候诊所,连过春节都从未休息过一天。一路走来,他所做的一切除了对这份职业的爱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岁月飞逝,褚医生从医至今,竟已六十多年。岁月在他脸上刻下沧桑的痕迹 但这掩饰不住他对工作的热情和对事业的执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褚医生医术精,人品好,医德高,医风正,心系百姓,把中医药的简、便、廉、验等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解决当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上树起了一面永恒的旗帜。(任红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