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小姑娘于华信医院获2次生命,专家解读病因:不必要的手术害了孩子

小姑娘于华信医院获2次生命,专家解读病因:不必要的手术害了孩子

日前,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小儿科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患儿——婷婷。婷婷今年刚刚1岁5个月,大大的眼睛,环顾着四周陌生的环境,在妈妈的怀里直冲着你笑,你能否想到,这么一个漂亮的孩子,刚刚经历了一场难以挽救的噩梦!不久前,在外院治疗时,因为一个不必要的手术,导致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患儿需要终生依赖起搏器才能生存。

2015年2月,一家人都沉浸在瑞雪兆丰年的喜悦里,可是,不到1岁的小婷婷得了“感冒”,妈妈带着婷婷就诊于河南省某县级医院,医生在查体过程中听出有心脏杂音,行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膜周部3mm)”,即患儿的心脏上有一个小缺损,缺损的直径大约为3mm,因为这一心脏缺损的存在,心腔的血液会由一侧异常引流至另一侧,医生给出的建议是手术治疗。

婷婷竟然有先天性心脏病,这惊天霹雳的消息让年轻的妈妈一时慌了手脚,给远在外地打工的爸爸打电话,爸爸放下手中的工作连夜坐火车赶回河南老家。2015年2月9日,患儿在该医院进行了“微创”手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即在患儿心脏缺损的位置放置一枚镍钛合金制成的封堵器,将缺损的室间隔堵上。

婷婷的先天性心脏病治愈了,以后就是一个正常的孩子了,一家人满心欢喜的带着孩子回了家。然而,命运跟小婷婷开了个玩笑,术后的1个月,小婷婷又感冒了,到医院检查的时候发现心跳减慢,心率仅每分钟40次,而年龄相仿的正常孩子心跳一般都会在每分钟100-120次左右,成人心跳一般也不低于每分钟60次,心电图检查发现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也就是维持患儿心律正常传导的房室结出现了问题。

正常由窦房结发放的冲动不能下传到心室,心室肌异位搏动,导致心率严重减慢,患儿逐渐出现心脏扩大,心脏收缩能力也逐渐降低,虽经外院丙种球蛋白、激素以及营养心肌药物等治疗,病情丝毫不见好转。家里人都崩溃了,绝望了,不是治好了吗?心率怎么会慢了呢?父母抱着婷婷踏上了漫长的求医路。经多方打听,了解到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李小梅教授是小儿心律失常方面的著名专家,应该可以为小婷婷解决心率慢的问题。

2015年8月4日,小婷婷的父母带着孩子见到了和蔼可亲的李小梅教授,经详细查看患儿病例资料,考虑患儿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是由于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造成的,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考虑到患儿年龄小,体重低,以及目前心脏已经扩大、心功能下降,植入心外膜双腔起搏器是最佳的治疗方案。

医护人员立即为婷婷做好术前准备,2015年8月6日,年仅1岁5月的小婷婷接受了人生中的第2次手术:心外膜永久双腔起搏器植入术,术中在植入心脏起搏器前,因为患儿严重的心动过缓,血压明显低于正常。而植入心脏起搏器后,患儿的心率一下子提高了,血压也正常了,困扰小婷婷的心率慢的问题解决了,李小梅教授给了小婷婷第2次生命。

手术虽然非常成功,可是李小梅教授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小婷婷心率慢的问题并不是彻底根治了,由于起搏器和起搏导线都是有寿命的,每隔几年或十几年,小婷婷都需要接受再次手术进行起搏器或起搏导线更换手术,否则,孩子面临的是死亡之路。漫漫人生,这个可怜的孩子还要接受很多次手术才能活下去。

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是什么造成了这个幼小孩子悲催的命运?手术是必须要做的吗?小儿心脏专业的大夫都应该知道,直径小于5mm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由于缺损小,对血流动力学不产生明显的影响,可以终生不需治疗,更何况小婷婷年龄仅1岁5个月;而且,位于膜周部的室间隔缺损在3岁前是有自愈可能的。对一个刚刚1岁的3mm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孩子进行封堵术是不符合手术适应症的,手术对患儿造成的伤害是终生的,包括身体的创伤、精神的创伤,还有经济的负担。因此,北京华信医院吴清玉院长和李小梅教授强烈呼吁,一定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想了解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最新消息,了解清华的健康科普,请关注我们的微信。

关注方式:

1、点击文章上方的“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搜索公众号“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3、扫描下方的二维码。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