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不解决一把手谁来选问题,国企怎么改革都不会有起色

不解决一把手谁来选问题,国企怎么改革都不会有起色

清华大学汽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显君

《汽车商业评论》记者 涂彦平 贾可

十八届三种全会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原本传言去年9月份国务院出台的国企改革总体方案据说现在将正式要出台了,毫无疑问,混合所有制改革必将是其中的重头戏。

去年,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关于在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的草案》已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根据该草案,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将从试点入手推进,用差不多两年时间推出一批不同类型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成功案例,并计划到2020年,基本完成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

那么,当前对混合所有制的理解存在哪些误区?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关键是什么?以下是《汽车商业评论》总编辑贾可去年专访清华大学汽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显君的节录。

他认为,国企改革,无论采取哪种模式,其共同目标是建立新的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其核心是“规范化的现代公司制+高管、企业家及职业经理人选择制度+权衡股权和适应市场的决策机制”。

但是目前,无论汽车企业集团母公司是否实现了混合所有制,无论是否是上市公司,由于政府组织部的高管选聘方式和国资委对资产的管理方式,都与建立这种新的体制和机制相距甚远。因此,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资本主导的国企,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离不开作为国有资本事实代理人的政府。

他告诉本刊记者,要想实现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国资委和组织部必须在管物、管人上进行一次彻底的革命。如果政府的思维方式、管理方式不改变,相关的制度不做调整,不管如何混合、引进多少股东,国有资本主导下的国有企业仍然不会有新的起色。

两个理解误区

《汽车商业评论》: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是对外开放的一种。有人认为它是新一轮国企解决困难的一个方法,说现在有些汽车公司不行了,就让民企进去,给它套住。类似于这种阴谋论,你怎么看呢?

李显君:研究混合所有制,从经济学角度在宏观层面可以解释,但解释不清楚运营的问题。

混合所有制这块我们存在着两个误区。第一个误区就是一混就灵。认为只要混合所有制了,我这个企业就能实现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不可能的,没有必然联系。

不是充要条件。

不是,为什么呢?就像咱们当时搞股份经济一样,认为一股就灵,一股份制就好了。

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刚一推出就搞公司制,公司制度的前提是产权经济,认为只要产权经济搞好就行。

实际当时是很有问题的,后来大家就意识到了。我当时还写了一篇文章叫《产权神话与产权崇拜》,中国的民营企业和西方的私有制企业产权非常清晰了,但天天都有倒闭的。

混合所有制从经济学来讲,只解决了产权初始安排。产权初始安排很好解决,这个企业是民营的也好,外资的也好,或者社会资本上市也好,但之后怎么办?

混合所有制关键是之后,比如决策机制,特别是高层谁来选的问题,不是说中组部和地方组织部门直接选了。

如果说国有企业还是控股的话,谁来代表?

这就涉及第二个误区:实行混合所有制之后,国资委只管资本不管人不管企业。这是极其错误的命题,资本和企业能分开吗?能不能分开?

说只管收入我明白,就是对投资人。国有资本是几级代理,一级代理是国资委。作为股东代理人,你就是行使股东权利,那你不得关注是谁派一把手或高管吗?那你一派不就是管理企业了吗?怎么能不管呢?

这个提法绝对只是从经济学宏观层面去解释。因为人力资源是企业管理一部分,所以经济学家不懂得微观管理,就出现问题了。

另外管理企业有间接管理和直接管理。原来国资委没有直接管理企业,间接监督,监督也是一种管理,管理是控制。因为他不懂管理学,所以就出现很多问题,有很多误区。

现在中国汽车产业,基本状态已经是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都是,它有各个股东。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其中非公有资本包括民营、外资、社会个人资本等。

现在上汽集团整体就是一个混合所有制,各大集团下面的上市子公司也都是混合所有制,各大国有企业集团的零部件改制企业也都是混合所有制。民营企业有的主体是自己,但有的上市公司也部分地已经是混合所有制。

但集团母公司大部分不是混合所有制。比如一汽集团,东风集团,都是中组部一元化股份。关键是要看什么呢?得看微观运营,关键选一把手,是中组部选,这就不是市场经济。

由于我们地方组织部和中组部选人问题,中国汽车企业几个集团,业务直线下降,没选对人。未来这块是混合所有制最关键的。

再一个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国有企业集团不可能民营买,一汽集团这个母公司多庞大,哪有民营企业这么大资本去买你的啊?另外产业兴趣不在这儿,职能经验不在这儿。所以企图用民营企业来稀化危机,这个是办不到的。

关键是改变一把手选择机制

《汽车商业评论》: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要想改造国有企业很难。

李显君:就说要干啥,目的也不是找钱,第一个也不是说谁混合谁的问题。现在不是谈谁混合谁,混合程度多高,这个谈的就没有定论。完全科学回答不了的,就先放一放。

回过头来,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发展混合所有制?1997年十五大报告正式提出来混合所有制,2000年左右,学术届都在研究混合所有制了。

股份制改造就是混合所有制。

但股份制还不完全是混合所有制,股份制可以是国有和集体,混合所有制是股份制的一个典型。现在说混合所有制,公有的和非公有的,主体是这样来混合,也不是国有和集体混合,都不是主要的。现在问题涉及到谁混合谁,这个就不对了。

国家提倡混合所有制,党的文件不可能把微观的东西说清楚,它的定义给整个操作层面留下很大空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调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根据这个概念,国有和集体可以来做,国有和外资可以来做,集体和民营可以来做,留下很大空间。

但是我觉得,中国汽车产业由于规模太大,根据中央整个规定去理解,基本是公有制和非公有制来做。它的目的是什么呢?增加活力嘛,当然,增强控制力和影响力,那民营资本就不干了。

通过引进股东,不能在资本上谁控制谁来做文章,只要引进来,能够改变我们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把机制活力开大。最重要的是要改变一把手的选择机制,解决高管层谁来选的问题,避免组织部门一两个人在选。

不是董事会来选吗?

不对。它是这样,董事会批准,各股东需要派人。关键是谁来选这个人,如果全是国有企业的,就是中组部选,都不是国资委选。国资委管资产,中组部管人。这块是最关键的,但组织部门毕竟不懂具体经营,视野也可能有问题,因此,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国有企业一把手选择问题。

也不能国资委选。现在国有资本太大,想卖给民营是不可能的,要靠民营资本来拯救国有企业不行。民营资本进来,进少了也控制不了,它不干。

我想一个可行的办法是管理层持股,然后员工持股,再引入一些外资。员工为了自己的发展,你给他权利就行,原来职工代表大会我们从来没有行使权利,要真正做出来。这样和中组部一起来选择,因为国有企业代理人还要选。

管理层持股,比如说中组部已经派一个领导进去了,你让他直接持股?

也不是这样,得经过一段时间。你选这个人的时候不是中组部派,派的人行不行,大家得选,或者你先派了,然后有一个半年或者一年的转换机制。包括员工代表也好,其他副总裁也好,这样来做是最重要的。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其他问题,比如解决资本国有企业增值,这个说起来太大,那都是经济学家说的话。最主要现在我们提出混合所有制是对着国有企业问题来的,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国有企业一把手选择问题。

得整体地看现在的选人机制,另外退出机制也都是有问题的。就企业来讲,不能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说法,群众创造历史,市场经济就是英雄创造历史,企业家、核心技术人员,这些人。

刚才谈管理层持股,他在这个岗位,你既然选了他了,就必须按照这个管理层持股的规定来。但也会有很多人眼红,为什么是他。

不是说先持股的问题,是高管人员选择机制。选择谁呢,不能现在是中组部一个部门来选择,因为第一个它的视野还有问题,可以把国资委一起叫过来,这不就是人和事合到一起了吗?

现在物和人和资金不一致。

企业民意测试,说选谁当领导,其实都是假的,实际上是早定好的。现在不是讲基层民主吗?农村的基层民主从村干部选拔开始,城市就是以企业民主为开始。不涉及国家制度的改变,只要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行了。这对我们民主法制的推进也非常有好处。

如果没有这种路径上设计的话,那么混合所有制也就说说而已。 就是说说而已。

因为1997年就提出来,为什么后来又不提了呢?现在没办法了,十八届三中全会说国企改革什么呢?就又把这个翻出来了。

贴士一: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关于混合所有制的规定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贴士二:关于混合所有制存在的两个理解误区

第一个误区:就是一混就灵,认为只要混合所有制企业就能实现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第二个误区:实行混合所有制之后,国资委只管资本不管人不管企业。对本文有任何看法,请向下滑动去“写评论”吧!

(欢迎关注“汽车商业评论”官方微信,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