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95后聊城小伙摄影作品登上新浪新闻封面

95后聊城小伙摄影作品登上新浪新闻封面

8月23日,新浪新闻手机客户端封面选用了一张以面包为主题的照片,并配文“面包有了,爱情还会有吗?”照片温暖的色调配上充满希望的文字,引起了网友们的转发和关注。而这幅照片的作者林成森是聊城一位还未大学毕业的95后小伙,对于自小接触摄影的他来说,这只是自己摄影生涯的一个小小的开端。

结缘 自小开始接触摄影 就读北电摄影系

今年19岁的林成森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聊城小伙,父亲林虎曾从事新闻出版工作,酷爱摄影,是现任聊城市摄影家协会主席。

受父亲影响,林成森从小耳濡目染,经常跟随父亲和他的摄友们一起四处采风摄影。那时虽不知摄影为何物,但父亲扛着长枪短炮四处寻景,汗流浃背却依然兴致勃勃的样子,在年幼的林成森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从那时起,他就深信,摄影是一件有趣的事。

7岁时,林成森有了自己第一部相机——佳能胶片机,它曾是父亲的心爱之物,经过多年的使用已经有些磨损,但这个熟悉的新朋友依旧让他兴奋不已。从此,父亲的摄影队伍里多了一个小小的身影,林成森有模有样的架势,常惹得同行的叔叔阿姨忍俊不禁。

8岁那年,林成森拍摄了聊大校园里的一架梯子,这幅照片获得了全国“蒲公英奖”,这也是林成森在摄影领域获得的第一个奖项。升入中学后,虽然学业日益紧张,但摄影依然是林成森在短暂的休息时间的首要爱好,除了跟父亲探讨摄影技巧,他也常浏览国内著名摄影论坛与网站,与更多摄影爱好者交流心得,这成了他调剂学习压力的一个好途径。

出于对摄影愈发强烈的热爱,2014年初,林成森参加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艺术考试,经过三次考试,最终拿到了专业证。2014年9月正式成为一名摄影系大学新生。

进入大学后,林成森如鱼得水,周围的同学和老师都像他一样痴迷于摄影,而每天的学习内容也大都是摄影相关,渐渐地,摄影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梦想 愿用镜头记录每个珍贵瞬间

林成森偏爱拍摄纪实与风景照,他喜欢将身边最真实的东西记录下来,在定格的一瞬间赋予他们独一无二的生命力,为此,他常游走在北京城内与郊区,寻找想要记录的人与事。林成森拍摄过在国贸附近一座高架桥下通过擦车换取一两块零钱的乞讨人员,画面中衣着破旧的乞讨者,与身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与红男绿女形成鲜明对比;他也拍摄过北京西客站行色匆匆的旅客,试图通过这组照片,展现在现代化大都市中生存的一种生存状态。

林成森说,从接触摄影以来,自己绝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基本都花在了摄影上,即便看演唱会、看球赛,基本也是“机”不离手,走到哪拍到哪。学校也常会安排他们到全国各地拍摄,有时冒着高温酷暑,有时迎着狂风暴雨,有时在山里一整天,手机信号全无,但他与同学们仍乐此不疲。

不久前,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举办了一次摄影比赛,要求将自己的参展作品在新浪网投稿,林成森选了自己的一幅商业摄影作业,照片左半边是几个麦穗与鸡蛋,右边是几个面包,整个作品色调呈暖黄色,呈现出一种宛如置身于烤箱旁的温暖感。投稿后不久,这幅作品就被新浪新闻选用,成为8月23日手机新闻客户端的封面,并配文“面包有了,爱情还会远吗?”照片细腻的风格与清新的文字相得益彰,受到了网友们的诸多好评。

得知照片被选为封面时,林成森跟同学一起在山区采风,尽管很高兴,但他还是谦虚地表示,这是自己的一种幸运。“可能正好符合编辑想表达的一种感觉,不过对我肯定是一种肯定和鼓励。”

林成森说,之所以喜欢摄影,是因为这是一种能快速记录瞬间的艺术。“通过摄影可以留住很多珍贵的瞬间,时过境迁之后再回忆起这段时光,会多很多不同的感触,而且也能记住很多想要珍惜的人,即便他们只留在你身边很短的时间,但是通过影响可以让它们成为永恒。”除此之外,林成森觉得,摄影可以带给他很多成就感,“一张照片通过前期拍摄和后期修图,最后出现一种想象中很震撼的样子,当它呈现在你面前,就会有种莫大的成就感。”

说到自己的不足,林成森觉得,自己对人物的把握还相当欠缺,有时创意也不是很足,需要更强的代入感与更丰富的想象力,这都是他以后三年的大学生活中需要不断补足的。他说,自己很喜欢的摄影师是陈漫,一位有着强烈独特风格的女性摄影师。“我希望像她一样,慢慢能发展出自己一种特有的风格,让别人一看到照片,就知道是我拍的,在每一张作品上都打上自己的烙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