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庆阳华池县三千名干部驻村扶贫工作纪事

庆阳市华池县总人口13.4万人,贫困村56个,有贫困人口2.78万人,贫困面24.2%。贫困,是制约经济发展的“拦路虎”;脱贫,是历届干部的“心事”。今年,华池县3000名机关干部背起铺盖卷下基层,进深山,住进自己所联系的贫困户家中,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开展治贫拔“穷根”、致富“传帮带”活动,让贫困群众尽快过上好日子。

住进贫困户,成为“编外”家庭成员

9月7日,走进距县城120多公里的乔川乡铁角城村,在村民章贵发家,陈旧的土窑洞收拾得干干净净。驻村干部江秀英和章贵发一家围坐在一起谈建新房的事情。江秀英是县老龄委的干部,每个月都要来章贵发家住几天,最近她正给章贵发家联系小额贴息贷款。老章长满皱纹的脸上满是笑意:“新房建成后,距离公路近,以后吃水就方便多了。”

双联行动中,华池县3000多名干部与5344户贫困户开展对接帮扶。今年2月份,华池县成立驻村工作队,并规定工作队成员每年住户时间达到220个工作日以上,非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和其他进村入户的双联干部每年住户2次以上,每次达到30天以上。要求帮扶干部把入住贫困户当成自己的家庭一样,坚决摒弃住宿条件差、饭菜不合口味、无法入住的“官僚”习俗,放下“官架子”,住得了农家屋,吃得下农家饭,把自己变成一名地道的农民,由“走读”转变成“常住”,成为贫困户的“编外”家庭成员。

贴近贫困户,当好脱贫致富“参谋员”

在华池县的56个贫困村中,驻村干部带着真情坐到农户的炕头,走进田间地头,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使扶贫工作真正有了群众基础。

高庆国是华池县委宣传部的年轻干部,自从联上怀安乡唐房咀村的贫困户杨积东家后,少了城里人身上的“洋气”,他每月都要在老杨家住上几天,帮助他家制定了脱贫计划。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华池县驻村工作队员成为采集贫困信息的主力军,按照“户主申请、村民小组提名、村民代表评议、村委会审查、乡镇政府审核、县扶贫办复核、县政府审批”的程序,对贫困户从最贫到一般先后排列,做到了7283户贫困户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市上有(数据)平台。如今,华池县驻村工作队已成为全县贫困现状的“知情者”,他们精准亮出“自家”的家底。他们除了向贫困户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外,还帮助贫困户制定了脱贫计划,变“输血”为“造血”,使脱贫对象坚定了“摘穷帽”的决心和信心,成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参谋”。

了解贫困原因,做好扶贫“调度员”

“干部深入到田间地头,农家庭院,了解群众贫困原因,才能根据实际解决好扶贫问题。”华池县委农村部干部王海惠如是说。

在帮扶工作中,华池县驻村干部利用所在乡村建立的精准扶贫大数据库平台,逐项对照人均纯收入、适龄儿童九年义务教育、主要劳动力技能培训、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安全稳固住房、安全饮水、增收门路、卫生厕所、通信设备(有线电视互联网)十项贫困户减贫验收指标,坚持问题导向,列出需求“清单”,与贫困对象一道逐项“把脉”,科学诊断因灾、因病、因学、因婚、因房和缺技术、缺项目、缺资金、缺劳力等不同致贫原因,按照县委、县政府“1+20”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案要求的“时间表”“路线图”,修订完善了贫困户长期帮扶规划和当年帮扶计划。根据不同致贫成因,因人因户帮扶施策,把有技能的贫困户通过合作组织“联”起来,把外出务工家庭的闲置土地通过流转让其“活”起来,把居住偏远的贫困户易地安置“搬”出来,把多种贫困原因叠加的贫困户通过综合施策“扶”起来,做好扶贫“调度员”。

发展致富产业,成为脱贫“推动员”

“通过和群众朝夕相处,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有针对性地提供产业致富引导。住进贫困户家中,让他们感觉到被关怀的温暖,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致富愿望也强烈了,过好日子的希望就有了。”这是县住房公积金办吴妍驻村的最大体会。

在走访了解贫困村时发现,以前庄前屋后乱堆的杂物不见了,卫生状况好转了,精神状态好了,红白喜事简办的新风也进来了。“他们一来,把我们头疼了好多年的事都解决了。”乔河乡齐庄子村村支书高生宏说。华池县驻村工作队干部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着力在贫困户没有致富产业、脱贫没有信心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成为群众脱贫的“推动员”。通过培训,使贫困家庭主要劳动力能够熟练掌握1—2门致富摘帽技术,采取“因户施法”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办法,科学谋划,选好种植、养殖、劳务等增收致富项目基点,在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今年,共派驻干部1269人次,住户天数8971天,宣传政策598场(次),开展调研253次,培训农民205场(次),输转劳务8986人次,协调落实基础建设、产业开发项目265个,投入资金1.6亿元,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28起。(通讯员 田力 康小川 杨彦平)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