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仓头村:产业合作社引领富民路

《 农民日报 》( 2015年09月18日 06 版)

张金先钟学满

长期以来,江苏省句容市宝华镇仓头村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各家独立耕种,生产方式单一,收入微薄。如何摆脱发展困境?党总支书记赵贤财把出路锁定在发展高效农业上。2012年9月,“仓头村强民稻米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掀开了“规模化生产、产业化运作”的改革大幕。他们学习“戴庄模式”,村社合一,村书记任理事长,村干部任理事,村民自愿加入。刚开始,村民们不理解,不敢不愿入社入股,于是村干部带头入股8-15万元不等。合作社带领第一批入社的村民试行机插秧技术,第一年因为育秧技术不达标,500亩试验田亏损。合作社找农业专家、访高校教授,经过多方努力,育秧技术难题终于解决,第二年每亩增收500多元。原本观望的村民看到了机插秧的收益,纷纷要求入股,一下子解决了合作社160万元的资金缺口。

在高标准育秧基地,笔者看到合作社正在铺设管道,建设喷淋系统,部分社员正在忙着平整秧床。目前,合作社拥有750型大型秸秆还田、水田耕作机2台,洋马高速插秧机3台,全自动育秧播种机1台,筑水履带运输机1台,汽油高压喷雾机3台,机动弥雾机16台,育秧硬盘2.2万只、软盘4万只以上,全自动播种机专用周转硬盘600只。去年,该合作社机插秧2400多亩,统防统治面积达3000亩以上,每亩较过去增收50%以上。

“机械化耕种解决了劳动力短缺难题,但这只是第一步,我们还要搞稻米产业链,让农民真正富起来。”赵贤财一边带领笔者参观烘干中心,一边激动地说。合作社投入200多万元建设的烘干中心配套了6套烘干设备,日烘粮食300吨左右。烘干中心旁边,机器轰鸣,800多平方米的原粮库正在建设中。下一步,将建设粮食成品库、机米加工线,届时“强民稻米”品牌产品将面世。

除了稻米项目,合作社还有150亩葡萄园。“今年六、七月份,我们的第一批葡萄就上市了,受到大家欢迎。”一位社员高兴地告诉笔者。“我们才起步,去年社员每人分到4000元,随着葡萄园见产、烘干中心运营,今年社员收入将会大幅度提高。”赵贤财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