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以前提倡的素质教育现在已经缺失很多了

钱学森先生生前曾为现在的大学难以培养创造性的人才而困惑和忧虑。其实,这些问题不单纯是大学的问题,是中国教育之沉疴。我国的素质教育轰轰烈烈推行了20年,应试教育却如挥之不去的幽灵,依然根深叶茂。现在在许多中小学中,体育美术音乐和社会实践课成了可有可无的课,一些学校为了应付教育部门的素质教育检查,经常弄虚作假,学生们为此苦不堪言。而许多中小学教师上课不用心教课,课后大办各类培训班补习班敛财,而家长也乐于配合。一位大学教授在中学推行素质教育试验失败后感叹:中国素质教育之所以不能成功,其根本不单在教育本身,而是一个大的社会问题。

不说多远的素质教育实行,在自己家乡,十一这样的假期,最多就是放三天假期,现在考大学还是要求的分数,岁数和以前一考定终身,有点差别,但是还是看的是分数。

素质教育,首先要从基本的文明素养开始,在此基础上再追求更高层面素质的养成。尽管我们在教育中讲了很多高层次的东西,却反而忽视了低层次的基础文明素质的培养。特别是我们的中小学德育,在注重思想灌输的同时,对行为养成重视不够。其实,学校德育特别是小学阶段以及学前阶段,更应重视文明行为的熏陶和养成,以及对文明规范的遵守。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学段的提高,他们思想上会逐步成熟,行为自觉性也在提高,对社会规范也有更好的理解。但如果一开始就忽视了行为的养成,那么靠后来有意识的努力也很难完全弥补。

以前提倡的素质教育现在已经缺失很多了

我们在强调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的同时,失落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设计。

对德育来说,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是大本大原的问题,是最实质的问题。但是这些思想品质是体现在行为中的,尤其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之中。如果忽视了生活细节上的教育和要求,那么即使受教育者树立起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那也是高尚品质和低俗素质的混合体,是一个怪物。一些外国人说中国人不注意细节,这是有道理的,反映了我们生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反映了我们素质教育上的不足。生活首先是求生,而在求生的奔波和挣扎中,细节上的讲究是顾不上的。但是在生活达到温饱特别是小康之后,生活的细节问题就会凸显出来。生活质量的问题,人格尊严的问题,交往舒适的问题,风度优雅的问题等,都与细节相关。正像在工作和事业的发展中,当粗放性阶段过去之后,是细节决定成败一样,在生活和交往中,当文明生活提上日程后,是细节决定荣辱。

对于各种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我们在保持强大的官方意识形态压力的情况下,失落了社会情景舆论的压力。

人的道德行为,特别是公共场合的道德行为,既受到整个社会一般意识形态压力的影响,也受当时当地具体情景下舆论压力的影响。长期以来,党和国家一直重视意识形态,这方面的努力是很够的。现在的问题不是宏大叙事不够,而是社会层面的自发参与不够。其实,真正起作用的不是官方,而是特定场合的小环境中的压力。一个鄙视的眼神,一个注视和质疑,一声提醒以及批评,都会使不文明行为有所收敛。但是,很多人认为这类事只能由官方来管,持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而且,由于习惯于网上各种耸人听闻的事件,而对发生在身边的小事见多不怪。这都减轻了不文明行为的情景压力。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