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谈论校际差距还要从政府关注度上找原因

近日,据南京市秦淮第二实验小学的校长介绍,南京市正在进行试点,老师可以在区内互相交流,某个学校缺某门课的老师,如果区内另外一所学校该门课的老师有富余的话,就可以流动到那所学校去。(10月9日中国青年报)

“毕竟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校之间在硬件上差距不大,最大的差距是教师。”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丁晓昌说。

学校之间的差距究竟在哪里?丁厅长一语中的,归根到了师资力量上了。但师资力量的差异来源于何处,他并没有细说。所谓学校好坏,除了硬件的差距,确实存在于教师队伍素质上。好的学校,教师储备充足,素质优良;差的学校,教师储备不足,素质整体不高。

现在很多地方总把新聘教师分配到农村偏远学校,按理说,每年缺,每年补,怎么还每年奇缺呢?关键是师资流失厉害,部分教师转行,绝大多数教师想方设法流动到好学校。

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个人以为,主要是政府关注度比较高的学校,这一类学校资金投入充裕,社会知名度高,教师向往。举个例子,一个年轻女老师,在城区好的学校工作和在农村偏远学校工作,找对象档次都不一样。这就是很现实的社会指向标准。

所以说,学校之间最大的差距,表面上看是教师,内里是政府的关注度。深入地说,是政府的资金投入和宣传力度。事实上,现在很多名校更多是靠政府的扶持和宣传,属于“塑造类”名校,底蕴并不充足。能够吸引广大教师趋之若鹜的根本原因,就是政府的关注度和扶持力度。

要想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政府关注是根本。唯有政府对学校以同样的态度关注,投入同样的资金和宣传力度,才会弱化教师的“攀比”流动情结和家长的“名校攀比”心理,最终才能实现教育均衡。

(作者鞠锋,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文章第2次入选“锐评”栏目)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