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1973年毛主席写了生平最后一首诗,点了秦始皇和孔夫子的名

毛泽东主席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对于我们这些接受了新时代教育的年轻人来说,随口一张就能背出几句主席家喻户晓的诗作来。什么?说笔者吹牛,这就背给你听——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怎么样,信了吧?当然今天笔者可不是来卖弄文采的,笔者要这回又给你们带来了干货——大大的干货。

1973年毛主席写了生平最后一首诗,点了秦始皇和孔夫子的名

这大大的干货就是毛主席生平写的最后一首诗。1973年8月5日,在炎炎夏日里,毛泽东提笔写下了他生平最后一首诗作——《读<封建论>呈郭老》,这是一首七律,摘抄如下: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书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众所周知,毛主席平生所写诗作都有一定的政治指向性。尤其是咏史诗,往往都是借古讽今,很少有为了附庸风雅所作。那么主席为何在炎炎夏日里写下这样一首咏古诗呢。这就需要笔者为您细细解读了。没想到笔者一下子变成品诗达人了!

想要解读这首诗,我们就必须读懂诗中的几个关键词。郭老指的是郭沫若,所以这首诗严格说来是毛泽东写个郭沫若的一封信。毛泽东为啥给郭沫若写信呢,这是因为他读了郭沫若写的一本书——《十批判书》,看完郭沫若写的书后毛泽东有不同的意见,所以就给他写了这封信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1973年毛主席写了生平最后一首诗,点了秦始皇和孔夫子的名

那郭沫若的《十批判书》到底写了什么呢?《十批判书》是由《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孔墨的批判》、《儒家八派的批判》、《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庄子的批判》、《荀子的批判》、《名辩思潮的批判》、《前期法家的批判》、《韩非子的批判》、《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10篇文章集成,主要是对先秦诸子的思想的一次大批判,在书中,郭沫若推崇孔孟的儒家思想,认为儒家所代表的其实是“民本位”思想,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以人为本”。但是在书中郭沫若也旗帜鲜明地批判了以韩非和秦始皇为代表的法家思想,认为法家重严刑,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

要是这么看,郭沫若批判的倒也并没有错。但是太过于一竿子打死了,秦始皇在历史上还是有功绩的。他一扫六国,结束了自周以来天下纷争的局面,开创了华夏民族的新纪元。这一切无不都是法家的功劳。所以以一位共产党人的唯物主义论的观点来看,郭沫若的批判确实有失公允。所以毛主席才在炎炎夏日里,提笔写了这首咏史诗。

1973年毛主席写了生平最后一首诗,点了秦始皇和孔夫子的名

1973年7月4日,毛泽东同王洪文、张春桥谈话。他说:“郭老在《十批判书》里头自称人本主义,即人民本位主义,孔夫子也是人本主义,跟他一样。郭老不仅是尊孔,而且是反法。尊孔反法,国民党也是一样啊!林彪也是一样啊!我赞成郭老的历史分期,奴隶制以春秋战国之间为界。但是不能大骂秦始皇。”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儒家法家之争虽然在表面看上去只是学术之争,但实质上却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林彪的九一三事件刚刚结束,国内亟需要统一思想来对林彪进行一次大批判。而毛泽东通过生平的最后一首诗对林彪事件定了性,也为当时动荡的思想界亮了自己的底牌。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