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孩子强大的思辨性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能难住老师,困住校长

精彩导读:

清华附小的孩子们把前来赛课的老师们难住了,这让海淀区来听课的校长们晚上睡不好觉了,来听课的海淀区教委主任也在想为什么?究竟是什么撬动了这个学校儿童的如此样态?学生素养的产生究竟是依靠什么力量呢?大家都在研究。

孩子强大的思辨性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能难住老师,困住校长❀ 窦桂梅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 ❀

一位教育界名家曾说过:人们总愿意在舒适中回味过去,而不愿意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去探险。我们不再希望自己是这样,于是我们在原来既定的、觉得不错的课程安排下进行进一步研究,想看看清华附小还有怎样的可能去探索?

我们探索出的“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 课程’建构”。它是基于学校课程的学科知识本位或学科质量要求来谈的。我们一直在探索,尤其是今年,我们问自己问题到底在哪?学科和知识最终能落在人的身上,但学科和知识沉淀之后,剩下的那个东西是不是核心素养?先来看三个故事。

✎【一个学生的故事:用美术学数学行不行?】

有一个学生,她今年上清华附中的初一,叫王思维。因为对数学没感觉,她在数学学习上非常痛苦,一直在问数学老师一个问题:“老师,您说我是不是永远也学不好数学啊?”在她自己这样的心理暗示下,她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好。

可是有一次,我们的数学老师发现她非常喜欢画画,一直在创作。在上数学课时,她就问老师能不能用故事,用她最喜欢的美术来表现数学?数学老师听了特别高兴,于是就引导她、帮助她。孩子强大的思辨性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能难住老师,困住校长后来王思维设计出一本书叫《小毁成长记》,书里的男主角叫小毁,其他人物全是家里的亲戚,她把生活里的一切场景、人物都融到了她的这本书里。书中人物间的对话也体现出文明礼貌和幽默,呈现出的视觉内容让人感觉很有温度。最后她成功地考入清华附中。这个故事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和思考:我们的学科教学到底该怎么样指向学科?我们还可以用怎样的方式给它应有的学科素养?她的学习方式是不是数学学科该有的学习方式呢?

一个老师的故事: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非得分开教?

我们学校的傅老师,她在上数学课时,有一课叫“ 认识这些数”,常规教法是一定要摆上小棒、画三角图,由形象到抽象,然后引出数字。

※ 但我们研究后发现,数学教材最大的缺点是没有汉字的数字,语文老师讲语文的数字,数学老师讲阿拉伯数字。傅老师把语文中的数字和数学的数字融合到一起。学生还需要认识钱,于是傅老师也把钱上的大写数字融进来,要求认识即可。认识钱上的数字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的生活。傅老师通过这种方式将各科知识打通、整合,告诉孩子们什么情况下用阿拉伯数字,什么情况下用大写数字,什么情况下用汉字的数字,把学科本身的内容和生活紧密联系到一起。因为傅老师还教美术,她就领着孩子们动手画数字,还把画的数字用手撕下来贴到教室后面展览。

孩子强大的思辨性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能难住老师,困住校长这案例也让我们思考:学科老师难道仅需要关心学生本学科的素养吗?她有没有关注一个“完整的儿童” ?

✎【一群学生的故事:为什么能把赛课的老师质疑住?】

来自全国的老师要在我们学校赛30 节课,我们的近500 名学生被学校派去参加。

在30 节课当中,凡是到我们学校参赛的老师竟然有一半以上没获一等奖,原因是我们的学生把他们给难住了。一是他们不认识这些学生,二是他们按照原来的设计上课,被我们的学生给质疑住了,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也很快就给解了,解完之后剩下的二三十分钟这些老师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所以,听完这30节课后,与会专家都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因为他们发现附小的孩子们思辨性很强,清华附小的学生身上有一些特质,眼神动作里有一种尊重、涵养和儒雅。后来专家们评价说,这些优秀学生有几个特点:个性但又认同,活泼但又理智,聪明但又不偏颇

这让海淀区来听课的校长们晚上睡不好觉了,来听课的海淀区教委主任也在想为什么?究竟是什么撬动了这个学校儿童的如此样态?学生素养的产生究竟是依靠什么力量呢?大家都在研究。

在基础教育以知识、学科本身为本位的今天,为什么我们学校的师生会有这样的理念、素养?这是我们清华附小的全体师生,在由学科知识走向学科教育的道路上,做出坚持不懈努力的丰硕果实。

作者:校长会 刘思奇 整理

这是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家研究院旗下“校长会”的原创文章,欢迎转发与转载,如转载请在文末评论处留言取得授权,我们会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