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包头石拐:让离乡党员不离党

今年,包头市石拐区委组织部针对该区流动党员多、开展常规的组织生活不方便等现状,率先在白狐沟街道试点推行流动党员管理新模式。他们在流动党员相对比较集中、便于开展集体组织生活的区域设立“流动党员中心户”,负责实地组织开展组织生活等日常活动,通过“互联网+党建”、送学习资料、现场辅导等形式,凝聚流动党员正能量,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有了流动党员中心户

“农村小康是全国‘两会’的焦点,‘十个全覆盖’工程让村里面貌变好了。但村集体产业少,立甲子村小组有20多亩大的果园,近几年由于果树老化荒废了,能不能轮流更新一下,发展果园经济……”日前,在流动党员曹克勤家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记者走进屋内,只见10多人围坐在桌边,边传看党员资料,边讨论村情发展。曹克勤说:“住在兴胜镇附近的五当沟村的5名流动党员每月会按时来我家,根据村支部安排,一起学习,一起议事,了解村里的大事小情,定期收集学习资料向村支部汇报。”70岁的曹克勤是石拐区五当沟村村民,1971年入党。2000年5月,因外出务工,曹克勤和老伴儿搬到九原区兴胜镇居住。2016年初,他家被白狐沟街道党工委确定为流动党员中心户,负责组织兴胜镇附近的流动党员开展党组织生活。

记者了解到,曹克勤负责的这个组的党员年纪最小54岁,最大的70多岁。过去大家参加党组织学习活动,都得回到村里,要来回接送,很不方便。现在参加党组织的活动,老党员到流动党员中心户就能参加。

当天,石拐区委组织部还派了专人参加曹克勤这个组的学习生活,并介绍了石拐区“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指导大家参与“党员齐互动,手抄党章100天”活动,把老党员的手抄展示在石拐区“魅力喜桂图”微信平台。老党员们认认真真地重温了党章,踊跃发言讨论。

“流动党员中心户的设立,有效地集聚了流动党员,更好地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白狐沟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文国说,目前白狐沟街道已组建流动党员中心户7户,吸纳流动党员39人。大家通过“互联网+党建”紧密联系,形成了“街道党工委、村(社区)支部、流动党员中心户”三级联动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新模式。

创建“互联网+党建”新模式

五当沟村流动党员中心户活动是石拐区管理服务流动党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这里有不少搬出去的党员。由于路途远、老党员行动不便等原因,他们开展正常的组织生活成为难题。”石拐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海说,“今年是石拐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要让广大党员积极加入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当务之急就是管理服务好流动党员,让大家一个也不能少。”

今年年初,石拐区委组织部分干部到苏木、镇和街道开展了流动党员全覆盖摸底调查。根据情况,试点从白狐沟街道探索推行流动党员中心户新模式。“在推行过程中,我们首先确定了流动党员分布和名单。在流动党员集聚区,推选自愿提供组织生活场地、有威望的党员为中心户,每个中心户流动党员为3~6人。通过组织认定,建立起流动党员日常定期活动阵地。利用微信、电话等方式与各级党组织连接,提供专人辅导、通报政策指令和党员各类学习资料,提升组织生活水平,实现管理和服务双提升。”石拐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刘晓明介绍。

石拐区根据试点情况,初步制定了流动党员中心户活动实施方案,并开展了分批分类登记造册、挂牌、培养等前期工作。

刘晓明说:“石拐区现有流动党员430人,目前已建立流动党员中心户15户(104名流动党员)。下一步将根据试点经验逐步推开,推动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党小组为基础、党员中心户为活动单元’的‘三位一体’农村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实现联系党员群众全覆盖,真正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