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阜阳高凤英当选2016年3月份“安徽好人”

安徽财经网讯:高凤英,女,1944年出生,颍上县黄桥镇黄桥村村民。

在颍上县黄桥镇黄桥村,72岁高凤英的事迹被传扬着,因为,她义务照顾聋哑邻居36年。很多人觉得,她可能有利可图;也有人在背后说坏话,觉得她收留这个单身汉败坏了名声。可在高凤英心里,她这么做,只是为了一句简单的承诺,一个值得她用余生去遵守的承诺。

一句承诺

哑巴的母亲临终前让她多多照顾他

她答应了

很多人说,高凤英命苦。3岁时,她跟着父母逃荒。略大些,父母要干活,照顾弟妹的事,便落在了她身上。小时候,她就有了顾家的责任感。

出嫁后,她照顾患有严重白内障的婆婆。每天拉她出去晒太阳,吃饭时,两人一个碗,一人一口,省得饭凉,婆婆逢人就夸高凤英是个好儿媳。

后来,公婆相继去世,大家都说,她可以清闲一些了。可如今,高凤英家里仍住着一位老人。老人只会“啊、啊、啊”地说话,其他得靠手势表达。然而,更让人意外的是,他不是高凤英的亲戚,只是一位毫无血缘关系的邻居。

这位邻居名叫黄学孔,今年96岁。

高凤英至今还记得36年前见到他的样子。“我听见不少邻居说,哑巴的娘身体不行了,哑巴也不能走路了,就忙跑了过去。”高凤英回忆,那时,村里人喊不会说话的黄学孔“哑巴”,她跑过去时,黄学孔的母亲还清醒,看到高凤英,便无奈地开口,让她以后多多照顾黄学孔。

“当时,我看到他在做饭,但竟然用凉水下面条。”高凤英说,哑巴一辈子没结过婚,也无儿无女,几个兄弟姐妹或是去了新疆,或是杳无音信,或是早已不在了。

看到黄学孔无法照顾自己,他的母亲提出这个请求时,她便答应了。这个承诺,她一守就是35年。

黄学孔的娘去世后,高凤英便把他接到了家里照顾,如今住在院子的北屋。

几多委屈

家人不解、村民议论

她只想帮帮他

起初,高凤英的丈夫和公婆都觉得自家家境不好,除了老人还有几个孩子,还要种地,再多照顾一位老人,对高凤英来说实在太累了,十分心疼她。另外,家人担心黄学孔是个单身汉,会影响高凤英的名声。

听到后,高凤英耐心地劝家人:“他太可怜了,无依无靠,又有风湿性关节炎,邻居再不帮,谁能帮他?”

最终,她用善良感动了全家人。

高凤英把黄学孔接回家后,流言便在村里散开了,一些人还在背后议论高凤英。

把邻居接回家时,高凤英就知道会面对这些,但当真正听到一些难听的话时,她还是觉得挺委屈。“总有一天,大家会明白,我只是想帮他。做邻居这么多年,谁没个困难的时候,就是伸把手的事。”

每次生病

住院的钱

都是她一角一角攒的

可高凤英口中“伸把手的事”,其实并不简单。

从那以后,高凤英就开始照顾3位老人,瘦小的她,常常架着3位老人外出,轮流给老人喂饭,并给他们擦洗。来到高凤英家半年后,在她的精心照料下,黄学孔像换了个人似的,身体渐渐结实了,也能行走了,看高凤英辛苦,还主动帮她照顾几个孩子。

有一次,黄学孔走路时摔断了腿。高凤英借了邻居的板车,独自一人拉着他到15里地以外的镇医院,并精心护理20来天。她在医院照顾黄学孔时,医生、护士都以为她是他的女儿。

这时,村民才知道高凤英真的把黄学孔当成自家长辈一样尊敬,对高凤英也越发敬重。

“他得肠梗阻、急性阑尾炎等,都是母亲不分昼夜照顾。”高凤英的儿子黄中勇记得,那时家里并不富裕,但每次黄学孔生病,母亲都会带上家里的积蓄,赶紧带他去看,生怕他有个三长两短。而给黄学孔治病的钱,都是她帮人做活,一角一角攒下来的。

总不放心

老伴走了

她也不愿把他送到敬老院

2015年3月,高凤英的丈夫病故。

随后,邻居们劝她:“你今年都71岁了,照顾了哑巴35年,也该享享福了,还是把他送进敬老院吧。”但高凤英坚决不同意,她说:“我答应了哑巴娘的事就一定要做到!把他送到那里,我不放心。”

如今,黄学孔已经96岁,跟高凤英的家人也都十分熟悉,连她的儿子、外孙女都能看懂他比划的手势了。

“最让我欣慰的是,孩子们都十分理解、支持我,跟着我一起孝敬他。”高凤英说,她希望孩子们知道应该怎么敬老爱老,以后遇到谁家有困难也都能伸手帮一把。“都是邻居,越走动越亲。”

如今,每逢天气好,高凤英都会推上小车,带黄学孔出去散散心,有时也会停下来用手势跟他比划,说说颍上最近的新变化。

虽然黄学孔腿疼,但精神很好,对外面的世界也很了解,每次出去散心都很高兴。摄影记者给他们照全家福时,黄学孔更是格外兴奋,这家人露出了真心的笑容。

李敬 市场星报 安徽财经网 记者 巩彬 杨文艺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