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负离子与人体健康(慢性疾病治疗)白皮书

前言

近年来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作为一种“根治难、治疗疗程长、见效缓”的病种,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困扰社会各界的医学难题。随着环境问题的加重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恶性肿瘤、癌症等慢性疾病越发猖獗。

现代医学理念的“疾病治疗”,主要是指依赖各类药物“代替”身体器官的抗病能力。据了解,目前针对慢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主要以药物控制为主。而药物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其副作用又是以损坏患者部分健康机体为代价的,寻求病灶部位暂时平衡,因此对药物的依赖削弱了人体自身的自愈力。

医学界专家表示:目前即便是先进的现代医学,药物治疗也并不能从真正意义完全根治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呼吁,要摆脱“药物的依赖”,着手于增强人体自身自愈力,以此修缮人体各器官功能,维持并恢复自主健康的能力。这是人们共同的呼唤,也将成为未来医学治疗的发展趋势之一。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很多更为人性化的治疗方式不断问世。其中,负离子疗法作为一种“见效快、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

的自然疗法,其治疗效果获得医学界和患者的普遍认可。

中国空气负离子暨臭氧研究学会专家组从科学角度和临床实践出发,拟定本负离子行业白皮书,将透彻讲解负离子广谱高效的医疗保健作用,概述人工生成负离子技术及其应用,为根治慢性疾病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负离子与人体健康(慢性疾病治疗)白皮书

一、慢性疾病医学现状

1、慢性疾病的危害

慢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疾病的概括性总称,其特点包括“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常见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等。

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疾病死亡人数占当年总死亡人数的86.6%,其中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5%,糖尿病患病率为9.5%。

2015年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2015年)报告》中称,“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力度虽然逐步加大,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已成为主要死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到全国总死亡人数的86.3%,而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近65%。”

2、慢性疾病并发症的危害

慢性疾病对人体的危害不仅仅表现在疾病本身,疾病引起的相关并发症也不容小觑。并发症是指一个复杂的临床医学概念,机体的一个部位出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就会引起其他相关联部位的功能降低或病变。例如:高血压会导致心脏的负荷增加,出现左心室逐渐因负荷增加而肥大的现象,最终会心衰、动脉血管的变化,逐渐会出现眼底出血现象。因此单纯的慢性疾病不仅可怕,其所导致的并发症更是让人唏嘘。

3、慢性疾病的致病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慢性病的发病原因62%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同时还与遗传、医疗条件、社会条件等因素有关。在生活方式中,“膳食不合理(主要是指高盐、高脂的饮食方式)、烟草使用、有害使用酒精和身体活动不足”是慢性病的四大危险因素。

2012年全国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吸烟人数超过3亿,男性吸烟率高达53%,其中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8.1%,而非吸烟者中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为72.4%;8岁及以上成人的人均年酒精摄入量为3升,饮酒中有害饮酒为9.3%。以上数据可见,慢性疾病已出现年轻化趋势。

负离子与人体健康(慢性疾病治疗)白皮书

二、慢性疾病的临床药物治疗

目前慢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仍然以药物控制为主,治疗效果并不显著。慢性疾病的治疗上主要存在难以根除和药物的毒副作用两大医学瓶颈。

瓶颈一:慢性疾病难以根除

慢性疾病的治疗较为缓慢、难以根除主要是因为,慢性病患病原因主要涉及日常工作生活习惯、个人情绪等不可控因素;此外慢性病一般不具备明显症状,患病初期并不会影响机体的自理能力,所以初期并不会引起足够患者的重视,往往是急性发作的时候才会重视。再加上治疗的时间比较长,见效较为缓慢,很多人病情好转就停止治疗,病情反复增加了治疗时间和治疗难度。

因受细分科学的局限性,有些慢性疾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例如癌症和恶性肿瘤的患病机理,至今仍是医学界尚未完全解答的难题。对于这类慢性疾病只能依赖药物暂时控制症状的发展和蔓延,但是所有的药物都有毒副作用,只重视治疗不重视保健,单纯的依赖临床治疗和滥用药物,生活方式和对症下药情况得不到改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这就使得找准慢性疾病的病因迫在眉睫。

瓶颈二、药物治疗的危害

人们在看到药物发挥效用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这种康复是建立在对部分健康机体的损害上的,因此药物对各种疾病的作用被不恰当地夸大了,而各种药物对于整体健康的损害和对人体内部环境的破坏却被现代医学所忽略,人类自身对各种疾病的免疫功能、自愈能力已经逐渐被药物取代。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数据表明,当代社会在因病死亡中,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杀手,且发病率持续升高。面对这一人类的最大灾难,现代医学则显的束手无策。

据近年来的统计报道,在临床发病率中,大约有29%属于药源性疾病(由于药物副作用引起的),我国每年死于西药不良反应的人数可达19.1万。据统计81%的西药对染色体有诱变作用,另外有将近三分之一的老年人死于用药不合理。口服药物要需通过肠胃吸收、然后通过肾脏排出,因此长期吃药的多数肠胃功能欠佳,肝肾解毒排毒功能衰弱,各系统功能与免疫能力也不断下降。尤其是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病,大多数都需要长期吃药,有的疾病甚至需要终身服药,在采用治疗方式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药物的毒副作用。

负离子与人体健康(慢性疾病治疗)白皮书

四、慢性疾病的临床负离子治疗

1、负离子的发展史

19世纪末,德国物理学家菲利浦·莱昂纳德(Philip.lionad)博士第一次提出: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负氧离子(又称负离子,负离子是指获得多余电子而带负电荷的氧气离子)有益于人类健康。此后人类对于负离子的研究探讨工作从未停止。

截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部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专业医疗机构(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西安医科大学、北京空气负离子研究应用中心等科研机构等)的一批专家学者开始涉足《负离子(负氧离子)医学》。通过将负氧离子技术应用到临床并进行专业负氧离子医学探讨性治疗研究,再次印证了负离子的医学价值,目前我国已有很多医疗单位运用负离子技术探索治疗各类疾病。

2、诺贝尔医学奖之负离子医学原理

由英、美两国的三位科学经大量的实验与探索,发现并编著了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巨著《程序性细胞死亡理论》,其中认为:细胞病变是“百病之源”。

机体的细胞健康依赖于正负离子的动态平衡,例如:正离子可增厚细胞膜,阻止营养物质进入细胞并进行代谢转换能量,假如糖分不能进入细胞进行相应的代谢,机体就会患有糖尿病;这就会使得细胞内代谢产生的废物不能排出细胞导致细胞病变。另外高血脂作为“三高”里的又一成员,患病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正常细胞缺失电子变成带正电荷的物质,而正常细胞是带负电荷的,因此细胞间正负相吸,出现“抱团”现象,从而增加血液粘稠度,久而久之细胞内的物质便粘附在血管壁改变血流速度,影响身体健康。

负离子能改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营养物质间的交换,促进代谢的正常进行。此外负离子主要通过呼吸系统,经神经反射和体液机制随呼吸抵达肺部,使得呼吸道粘膜上神经末梢通过一定的刺激,引起呼吸道和肺内感受器兴奋产生冲胞膜的通透性,利于营养物质、水分等能进入细胞,完成正常代谢和转能量转换。现代医学《离子医学》原理中,对负离子的治疗机理做出以下介绍:负离子主要是通过呼吸进入肺部,继续传至神经核和呼吸中枢,并进一步扩散影响延脑血管运动,引起相应的各种积极生理反应。

3、负离子在医学上的应用(疗养保健)

对于负离子医疗保健作用,国内外医学界早有验证。其中代表我国科研技术顶尖水平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早在80年代,就通过大量的研究实验证实:负离子对人体的具有广谱高效的医疗保健作用,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医院等一流医疗单位进行了共计三千例临床应用,总有效率达到96.9%,无效率占3.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卫生部也批准注册了多项负离子治疗保健产品,并在医疗领域广泛推广应用。

90年代初西方医学界已广泛采用负离子治病并取得显著疗效。例如美国学者狄苏尔用负离子治疗高血压,有效率达91%;西德学者苏尔滋用负离子治疗三千例哮喘病人,有效率达97.3%;俄罗斯学者用负离子治疗哮喘,有效率达90%。

4、负离子浓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医学研究表明:负氧离子浓度与人体健康呈正相关关系(如下图),而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含有20000个以上的负氧离子时,就会有治疗疾病的效果。

以下数据由台湾科技大学叶正涛教授收集整理。表中负离子浓度单位:个/cm3

场地负离子浓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高山、海边 5000-20000个/立方厘米具有杀菌作用,可减少疾病传播
郊区和田野 500-10000个/立方厘米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都市公园 100-2000个/立方厘米维持健康基本需要
都市住宅封闭区 40-50个/立方厘米诱发生理障碍
室内冷暖空调房 0-25个/立方厘米引发各类生理疾病

通过表格得知,当负离子浓度高达10000-50000个/立方厘米时,机体就会具有自然痊愈力,当负离子浓度高达每立方厘米2万个以上,就会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而就目前的环境状况而言,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根本达不到治疗作用,目前只能通过人工生成的方式达到可治愈疾病的负离子浓度。

负离子与人体健康(慢性疾病治疗)白皮书

五、人工生成负离子的技术方法

目前根据负离子生成方式的不同,可将人工生成负离子的方法分为以下几种:

1.双极电晕放电技术

2.普通单极放电技术

3.纳子富勒烯电极放电技术

4.负离子转换器技术

5.离子变换器技术

6.生态负离子生成芯片技术

其中,双极电晕放电技术和普通单极放电技术都需要采用8000v以上的电离电压,在产生负离子的同时会产生一定臭氧和氮氧化合物,由于技术局限性,已经逐渐被新技术所取代。

生态负离子芯片生成技术是目前公认的人工高效生成负离子方式,2014年运用生态负离子生成芯片生成技术的新一代负离子生成机—森肽基生态负离子芯片机成功上市。

相关负责人表示:生态负离子生成系统由生态负离子芯片(Ecological anion chip)、纳子富勒烯负离子释放器(Nano fuiierene negative ionrelease)两部分构成。

纳子富勒烯负离子释放器技术,是指利用接近超导的纳子富勒烯作为放电电极,是采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电触媒材料,因电阻几乎等于零,只需微弱电流即可释放大剂量、高纯度的负氧离子,同时没有臭氧、氮氧化合物等衍生污染物产生,不像传统的离子释放材料(普通碳纤维或金属等)需要很强的电流才能输出较高浓度离子。

生态负离子生成芯片技术:生态负离子生成芯片是将压电陶瓷负离子发生器和离子变器换高度集成,压电陶瓷负离子发生器可以抑制和消除传统的负离子发生器产生正离子等不利影响,不仅能够产生大剂量、高纯度、小粒径、高活性的生态负离子,而且极大缩小了负离子产品的体积,更加节约空间且便于移动。

参考文献:

1.《空气负离子在医疗保健及环保中的应用》

2.【报告·2015疾控工作进展】慢性病致死率升至86.6% .中国慢病管理网.2015-04-13

3.图解: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2015-06-30

4.王陇德:平时少锻炼易发慢性病 .中国慢病管理网.2015-05-25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