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清华大学张伟:数字货币在思考中前行

编者按:虚拟货币交易市场的兴起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针对此话题,藤影荷声工作室独家采访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博士、《清华金融评论》副主编张伟。让张伟副主编带我们走进数字货币的世界。

近年来,随着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交易市场的兴起,其底层构建技术——区块链技术因其算法较为严密,安全性较强而受到国际上官方组织与政府部门的关注。多国央行与金融机构的广泛研究与应用,让区块链技术大放光彩的同时,基于区块链技术不同共识算法上的更多具体应用更加备受关注,那么区块链技术是否能成为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技术?市场上各种各样的虚拟货币与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之间的区别是什么?针对此话题,藤影荷声工作室独家采访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博士、《清华金融评论》副主编张伟。

清华大学张伟:数字货币在思考中前行

张伟表示,比特币、莱特币等虚拟货币发行体量小、价格波动巨大、并未具有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等一般属性,因此并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数字货币。而目前的纸钞、电子货币,以及未来的数字货币都是信用货币,货币的价值源于法律或共同的信仰,背后需要国家、国际组织等信用主体的支持,自身价值需要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同时,数字货币一定不能具有稀缺性,在管理上要有利于货币政策的有效运行和传导,保留货币主权的控制力等。

“从目前技术发展的情况来看,未来成熟的数字货币技术也有可选择性,区块链可以成为一种选择。”张伟表示,但目前区块链技术与数字货币的探索依然处在起步期,仍然在各方摸索与思考中前行。 张伟表示,目前为止,区块链占用的存储资源和计算资源还是太多,应对不了目前的交易规模。此外,在未来数字货币是否“去中心化”、匿名等方面还存在争议,因此对于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否合适也有待研究和观察。

Q&A问:何谓数字货币?其特征及用处主要是什么?

答:数字货币的定义还存在争议,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全球性反洗钱组织“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对虚拟货币的定义是:它是一种价值的数据表现形式,能通过数据交易并发挥交易媒介、记账单位及价值储存的功能,但现有的数字货币并不是任何国家和地区的法定货币,没有任何当局为它提供担保。

2015年2月,欧央行发布的一份关于数字货币的报告中则将数字货币定义为一种并非由货币当局发行的价值的数据表现形式,在某种情况下,它可被当作货币的替代品。但同时,报告指出目前仅很小一部分数字货币被用作交易媒介,且因其价格波动太大,也很难发挥价值储存和记账单位的作用。

清华大学张伟:数字货币在思考中前行

但在中国,目前官方文件仅有2013年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出台的《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并未承认比特币的货币地位,将其定义为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认为其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仅仅将比特币交易作为一种互联网上的商品买卖行为。

直至今年1月20日,央行召开数字货币研讨会,明确提出“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综上可以看出,广义来讲,数字货币的概念包括一切基于区块链技术与不同共识算法而产生的比特币等私人货币,与央行信用体系下的法定货币的数字形态。

但现有的各类数字货币从发展趋势角度来看,并不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等重要职能,不具备货币的本质属性,因此本质上并不能作为货币,狭义上来讲,严格意义上的数字货币仅仅只指数字法币。也可以看出,目前虽然有很多基于区块链技术而产生的加密数字货币与其交易市场,但其仅能实现投资、支付、记账等一些商品或资产的属性和功能。真正的具有货币属性的数字货币还未能成型。

Q&A问:目前市场上流行着很多数字货币,比如比特币、莱特币、狗狗币、瑞波币等,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特点?

答:严格来讲,将这些称之为虚拟币或投资或投机类商品或资产更为合适,他们的产生,实际上是起到了一种“代币”的功能,这些数字货币主要呈现出“去中心化”的特点,这是基于区块链公有链的技术上开发出来的。目前已经有了数百种数字货币,其中比特币是最早的数字货币,通过加密技术来实现独立于中央银行之外,用一种点对点的电子支付系统,通过“挖矿”和交易来获得,而且目前比特币占了所有数字算法货币市值的90%,可用于支付和转帐,是一种交换媒介,并且目前多数热衷于数字货币投资的人利用其交易市场的价格变动来赚取差价进行套利。

莱特币、狗狗币与比特币采用了相同的设计架构和实现原理,将区块链的公有链做了优化,实现了更快的交易确认,并且对恒定的货币总量进行了提升,其中狗狗币起步较晚,仅适用于打赏、小费、慈善、捐赠等小额活动。瑞波币是基于非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的ripple网络建立起来的应用,总数量为1000亿,瑞波币仅仅只能在ripple系统中使用。但是,也需要警惕一些非法的小众化数字货币,有些是隐藏着的传销手段。

通常来讲,目前流通的虚拟货币实现的技术原理基本相同,都是数字加密货币,需要通过挖矿、贡献算力来获得。就发行情况来讲,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发行体量小但发展迅猛。二是,价格波动剧烈。这些数字货币往往一天之内波幅超过10%,极端情况下更是超过100%。三是,日均支付额小。因此,总体来讲,其在交易市场的投资与投机性质更为明显。

Q&A问:数字货币的经济与社会价值在哪?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答:数字货币主要的价值来自于其底层技术,即区块链的技术。对所有现代加密数字货币而言,“区块链、协议、货币”三个层级是一种通用结构。区块链是其底层的基础技术构架,是一种开放式的价值传递协议,通过特定的数据结构和共识算法设计实现一方或者多方参与的自识系统,通过共识算法构建起的传递价值的网络。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安全、可信的分布式数据库,或者说是一个可以共享和不易更改的分布式分类总帐,它可以是数字世界里一切价值物的公共总帐本。

清华大学张伟:数字货币在思考中前行

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交易帐本功能可以被用来注册、确认和转移各种不同类型的资产及合约。事实上,所有的金融交易都可以被改造成在区块链上使用,包括股票、私募股权、众筹工具、债券、对冲基金、年金、养老金和所有类型的金融衍生品(包括期货、期权、违约掉期等其他衍生品)。土地与产权证、车辆登记、结婚、死亡证明等公共记录也可以在区块链上通过安全编码的形式来储存和确认。

随着应用场景不断地变化,区块链也从单一的公有链向私有链、联盟链的方向发展,其应用层也不仅仅局限于各种虚拟的数字货币。不过目前数字货币的热,也是侧面说明了区块链技术在开放构架下的安全和交易设计构建了一种强安全技术机制,而金融业却面临着不断对外开放的挑战,且其对安全性要求特别敏感,因此最先吸引了金融业的广泛关注。不过,目前区块链技术虽然目前仅仅处于前期发展阶段,还处于不稳定的发展阶段,就像我们在17年前说互联网技术,10年前说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一样,虽然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分账式技术,但目前在发展中伴随着很多风险。

Q&A问:那么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的安全性和不易更改性怎么体现?

答:这需要讲到两个基本概念,一个是区块链技术原理的来源,是一个名为“拜占庭将军问题”的数学问题。这个问题的背景是在东罗马帝国时期,几个只能靠信使来传递信息的围攻城堡的联盟将军,如何防止不会被其中的叛徒欺骗、迷惑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数学家设计了一套算法,让将军们在接到上一位将军的信息后,加上自己的签名再转发给除发给自己信息外的其他将军,在这样的信息连环周转中,让将军们得以在不找出叛徒(找叛徒将是成本最高、效率最低的解决办法)的情况下达成共识,从而保证得到的信息和做出的决策是正确的。区块链的基本结构就是这样,是用纯数学模型来建立各方的信任关系,从而构建出一种共识算法,也达到了去中心化的作用。

另外就要讲到比特币,基于这一套共识算法,构建在区块链公有链条的比特币应用获得信任,在安全性、不易更改性方面可以得到保证,同时比特币还解决了一个长期存在于加密数字行业的“双花”问题。在区块链加密技术出现之前,加密数字货币和其他数字资产一样,具有无限可复制性,如果没有一个中心化的媒介机构,我们没有办法确认一笔数字先进是否已经被花掉,因此需要可信赖的第三方,比如银行来保留交易凭证,保证每一笔数字现金不会被重复使用。通过公钥加密的比特币可以实现记载在区块链上的比特币交易流。

Q&A问:那么使用数字货币目前存在哪些风险?或者个人投资数字货币的风险?

答:此前权威部门将比特币定为特定虚拟商品的属性时曾经强调过,可能存在投资、洗钱等多种风险。目前市场上一切虚拟货币均与比特币一样,有着较高的投机风险。因为虚拟货币交易市场容量较小,交易24小时连续开放,没有涨跌幅限制,价格容易被投机分子控制,产生剧烈波动,对普通投资者来讲风险极大。另外,对于监管当局来讲,有较高的洗钱风险与被违法犯罪分子或组织利用的风险。

对于个人来讲,投资数字货币的风险目前还在于,我们普通消费者对于区块链技术和个人的密码学安全应用的许多方面并不习惯。比如必须备份自己的比特币资产,利用私钥来确保去中心化权威,这样的代价是,尽管你可以将私钥保存在你的数字钱包中,但不会存在一个客服热线来帮助你进行密码恢复或者私钥备份。如果你丢失了私钥,意味着你的比特币也丢失了。

清华大学张伟:数字货币在思考中前行

Q&A问:假如央行数字货币正式发行,政策上应该做出哪些调整以规避其潜在的风险?

答:目前,英国等国家的央行将数字货币开发放在自己的日程表上,或者已经开始研究政府控制的数字货币技术,美联储也不断深入分析比特币。早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就明确表达了对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展望。比如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目的,是替代实物现金,降低传统纸币发行、运行、管理的原则要保持与纸币相同,必须由央行来发行,基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二元体系运行;在管理上要有利于货币政策的有效运行和传导,保留货币主权的控制力;在技术上,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要提供便利性和安全性,保障数字货币的不可伪造性;做到保护隐私与维护社会秩序、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平衡,尤其针对洗钱、恐怖主义等犯罪行为要保留必要的遏制手段。

在此我们可以做个大胆地设想,未来能作为数字货币的技术会具备以下几个特征:赢得共同的信仰、低成本或者零成本、货币数量的非稀缺性、价值稳定性、与不可伪造或篡改。因此,央行在研究数字货币的研发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考虑其自身对数字货币发行的权威性与应用中安全性的结合,基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二元体系下,数字货币的运送和保管方式是否需要从发行库和银行机构的业务库变成存储数字货币的云计算空间?另外,基于区块链是一种可选择技术,央行还需要加强对商业银行和数字货币经营机构开展区块链技术运用加强监管,确保自身的货币发行中心化地位,与交易结算的安全性、便利性。同时因数字货币的账户分为基于账户和不基于账户,因此央行数字货币体系或许应该考虑开发分层和分级等技术。另外,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清算的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技术问题与风险控制等。

作者简介:

清华大学张伟:数字货币在思考中前行

张伟,清华大学副研究员,清华校友总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校友办主任,《清华金融评论》副主编。曾工作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等单位。

说明:本文由《清华金融评论》新媒体编辑王蕾配合整理。经张伟授权发布。其他图片来自网络。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