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特写:愿意从事一辈子的运动——中国选手首次参加芬兰“尤科拉”定向接力赛

新华社芬兰拉彭兰塔6月20日体育专电特写:愿意从事一辈子的运动

——中国选手首次参加芬兰“尤科拉”定向接力赛

新华社记者李骥志

密集的亮点,像闪耀的星星,在黑夜中向观众靠近,聚合成强烈光芒,人群瞬间欢呼起来,掌声许久未平。

这是6月18日夜11点,2016年“尤科拉”(Jukola)定向接力赛的起跑场景。1800名选手戴着头灯,争先恐后穿过站满观众的出发区,在雨中奔向漆黑的森林深处。头灯照射下,隐约可以看到他们身前五颜六色的运动服和号码牌。

每棒选手都要根据赛前刚刚拿到的地图,跑完大约10公里的路程。他们手拿图纸,一边奔跑,一边辨认自己的方位,确定前进方向。稍有差错,或是路线选择不当,可能就会白费力气,也意味着下一棒选手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缩短与领先者的差距。

拉彭兰塔位于芬兰东南部湖区,城市周边布满山林、湖泊、沼泽,是举行定向越野赛的绝佳场地。此次共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多支代表队、约1.2万名选手参赛。在“尤科拉”7人接力赛开哨前,还举行了“文拉”女子4人接力赛。

“尤科拉”接力赛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定向越野赛事之一,也是唯一需要选手们通宵奔跑的比赛。夜间定向,增加了比赛的难度,也给这项赛事增添了魅力。自1949年首次举办以来,每年都在芬兰不同地区举行,参赛队伍和人数不断增多,今年还首次邀请了来自中国的选手。

上海代表队的到来,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地媒体对中国选手进行了专访,并将访谈内容作为头版头条刊登。最终,上海队7名选手经过总共14小时7分22秒的奔跑,获得了第772名。虽然成绩一般,但是选手们都认为收获不小。

“国内比赛大多是在山地或公园里,地形相对简单,而这里到处都是丛林、沼泽、水池、泥塘,真是太过瘾了,”第三棒选手梁锡元赛后在休息帐篷里对记者说。

小伙子们在野外摸爬滚打了两个小时,记不清多少次跌跟头、陷水塘、闻臭味、晕头转向,一度疲惫、焦躁、沮丧、饥渴,而现在描述他们心情最准确的词是“兴奋”。“这么多人一起比,都是高手,里面还有我们的偶像,”梁锡元的话引得队友唐建达和杜坚华微微一笑,这是作为运动员难得的一笑。

曾带领国家定向队参加世锦赛的天津财经大学体育老师宋杨,此次也作为第六棒选手参加了比赛。宋杨告诉记者,中国定向越野参与人数近年来增长很快,但是顶尖选手与世界水平还有差距,这次比赛能与世界一流运动员同场竞技,领略北欧独特的赛场环境,体验规范而精准的制图,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担任中国青年定向队主教练的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体育教师王长在介绍说,定向越野是对参与者体力、脑力、意志力、瞬间判断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考验,而夜间比赛可视范围小、未知因素多,选手更需要克服恐惧感,一旦确定方向就勇往直前。

王长在说,这项运动有助于塑造独立人格、培养综合素养,因而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可以的话,我真希望一辈子都能从事这个运动。”梁锡元对记者说,“一开始就是感兴趣,觉得像寻宝,现在觉得自己更独立了,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害怕。”

此次带队参赛的上海市定向运动协会会长韩兆焕说,定向运动起源于欧洲,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人们以前都不知道何为‘定向’,现在定向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与北欧国家不同,中国的定向运动首先从大城市发展起来,将城市、公园开发成比赛场地,更加强调娱乐性,降低了参与难度。(完)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