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学习李大钊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

2009年10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李大钊120周年诞辰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学习李大钊同志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他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德是共产党员学习的不竭源泉。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学习李大钊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

“为主义而死分也”

李大钊一生追求真理,直至找到马克思主义并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他曾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我可以自白,我是喜欢谈谈布尔扎维主义的……我们应该研究他,介绍他,把他的实象昭布在人类社会,不可一味听信人家为他们造的谣言,就拿凶暴残忍的话抹杀他们的一切。”在找到马克思主义以后,李大钊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积极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并付诸于实践。

革命中必然会有牺牲,对于战斗中的生死,李大钊有着透辟的认识。1919年,他发表了《牺牲》一文:“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这篇短文仅仅120字,却掷地有声,铭志生死。李大钊一生多次受到政府通缉,尤其是“三一八”惨案之后,北京政府再次下发通缉李大钊等人的命令。危险环境中,李大钊始终坚守工作岗位,夫人劝他暂避,他冷静地回答:“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我走了,北京的工作交给谁做?”1927年4月6日,李大钊等六十余人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写下人生中最后一篇文章《狱中自述》,从容回顾39年的人生历程:“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为“主义”而壮烈牺牲。临刑前,指挥行刑官询问李大钊对家属的处分意见,李大钊说道:“我是崇信共产主义者,知有主义不知有家,为主义而死分也,何函为?”言毕,首登绞刑台,慷慨赴死。因为能够把“为主义而死”当作自己的本分,所以面对死亡的威胁时,李大钊义无反顾,舍家为国,实践了自己的人生箴言,以壮烈的牺牲延长了生命的光华。

“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

“脚踏实地”是李大钊一生所秉承的人生态度和工作作风。1924年5月,李大钊在大学开设《史学要论》课程。他在《现代史学的研究及于人生态度的影响》一节里写道:“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

李大钊是知名学者,学识渊博,著述等身,留下诗文600多篇、150余万字,鲁迅先生称其为“先驱者的遗言,革命史上的丰碑”。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学习李大钊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

李大钊指导出版的几种刊物

1918年,李大钊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脚踏实地地主持着图书馆的工作:加强与国内外图书馆的交流,购进大量中外文书籍,修改图书馆借书规则,编制新的编目方法,开创开架式藏书模式……在他的带领之下,北京大学图书馆完成了由旧式藏书楼向现代化图书馆的转变,而李大钊也被美国大百科全书誉为“中国近代图书馆学之父”。1920年7月8日,北京大学召开评议会,全体通过“图书馆主任为教授”。由此,李大钊开始担任北京大学政治学和史学教授,开设《唯物史观》《现代政治》等多门课程,同时还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朝阳大学和师范大学四校的教师,自编讲义,首开马克思主义课程,深受师生的爱戴。1923年12月17日,北大校庆25周年,举行本校二十五周年纪念日之“民意测量”,在“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几位?”这一问卷评选中,李大钊当选国内最伟大的人物。

李大钊是功勋卓著的革命家,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党成立以后,负责党在北方地区的工作。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北方广大地区培养和发展党团员,建立和壮大北方党、团组织,发动工人运动,掀起工运高潮。他受党的委派与孙中山会谈,为促成国共合作五跨长江、三赴上海、两上广州。李大钊在党内外广受青年的尊重和热爱,他从不计较职位高低、名利得失,他与陈独秀都没有参加党的一大,陈独秀被选为书记,而他却没有进入中央局,二大时依然没有被选为中央委员。他不计较这些,始终忠诚于党的事业,坚决执行党的决定,使北方地区党的革命工作得到轰轰烈烈的开展,是历史公认的北方地区主要领导人。

“光明磊落之人格,真实简朴之生活”

李大钊的气节和操守非常崇高,与李大钊相识的人无不敬佩他的品格。刘半农等北大教授在为李大钊起草碑文时称赞他:“君温良长厚,处己以约,接物以诚,为学不疲,诲人不倦,是以从游日众,名满域中。”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学习李大钊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

李大钊一生艰苦朴素,“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罗章龙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守常同志自奉俭约,非常刻苦。他居室简陋,食不兼味,服饰简单,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平时一如北方人的简单生活,一个大饼,一根葱,粗茶淡饭就满足了。”李大钊到城北朝阳大学上课,自带馒头加白开水下肚就是一顿午餐。学生张尔岩见他生活如此简单,建议他注意增加营养,他笑笑说:“美味佳肴人皆追求,我何尝不企享用,时下国难当头,人民食不果腹,怎能只图个人享受,不思劳苦大众的疾苦呢?”三言两语展示出他情为民所系的博大心胸。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被张作霖杀害后,家中生活费仅余一元,夫人卧病没钱医治,遗孤无从得到抚恤,棺柩无力回籍入土,直到1933年,靠同人捐款方得以在香山安葬。李大钊的朴素生活赢得了“千秋万岁名”。

李大钊注重德行修养。他刚入北大之时,正赶上蔡元培校长为整饬校风而发起成立进德会。得此消息,李大钊立即加入自认甲等会员。入会后,李大钊严守进德会不嫖、不赌、不娶妾戒条,言行统一,克己待人,备受师生称道。

李大钊兴趣爱好广泛高雅。他喜欢美术作品、瓷器、养花、书法、体育、音乐等,至今家乡还流传着他为家乡皮影班编写《安重根刺伊藤博文》影卷的故事。李大钊更喜爱自然风光,他自称“予性乐山,遇崇丘峻岭,每流连弗忍去。”李大钊一生为革命奔波,十跨长江,滔滔滚滚、一泻万里的长江黄河开阔了他的胸襟,锻炼了他的气魄,使他始终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去的。”

李大钊光明磊落,襟怀坦荡。他关爱人民,尊重人民的劳动。他倡导人人平等,认为“凡是劳作的人,都是高尚的人,都是神圣的”,都比“吃人血不作人事的绅士、贤人、政客们强得多。”在李大钊看来,无论从事哪一种职业,只要是正当的,都是极其高尚、值得尊敬的。

李大钊关心青年的成长,被广大青年视为良师益友。他常说,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他勉励青年要珍惜大好时光,努力为创造“青春中华”而奋斗。他对青年如兄弟,注重教育青年培养完美的人格。“见善如不及,有过必规劝。”严格要求同志严以修身,不许沾染狎妓捧角等坏风气。在他的指导下,许多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李大钊性格温和,在人际交往中,被誉为“宅心仁厚之良友”“内外从如云,没有宗派气”。他热心公益,儿子李葆华在回忆父亲时说道,“他很乐于助人,手头只要有钱,谁急需就送给谁,不讲还不还”。任职北大,李大钊积极参与发起“北京学界赎路集金会”“北京大学赈灾会”“北京大学妇孺救济会”等,为陈独秀筹集讼费,为朱蓬仙教授募集丧葬费等。党刚刚组建之时,费用拮据,李大钊每月从工资(120元)中拿出80元作为党的经费,剩余工资还会资助那些贫困青年,以致家用不足。学校知道这一情况后,每月先拿出一部分交李夫人安排家用,才解决了难为无米之炊的困扰。真是为革命事业毁家纾难、肝胆照人。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李大钊写给朋友的对联,也是他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共产党员都应以李大钊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楷模,始终以合格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政治理论修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工作,培养高尚的道德品格,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不平凡的风采。

(选自《新湘评论》)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