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揭秘:赔两千万!德州振华为何成为首例大气污染公益诉讼案被告?

21日,德州市晶华集团振华有限公司大门紧闭,偌大的厂区空空荡荡。一天前,新环保法实施后的“全国首例大气污染公益诉讼案”在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作为被告的振华公司,一审被判赔2198万元。这家30年前曾让无数德州人羡慕的公司,为何成为全国首例大气污染公益诉讼的被告?今天,爆三样(微信公众号:sdbaosanyang)样哥就和各位扒一扒深陷全国首例大气污染公益诉讼案的振华公司如何从30年前的风光无限落到现在的窘境。

文 | 无忌

揭秘:赔两千万!德州振华为何成为首例大气污染公益诉讼案被告?

30年前德州人梦寐以求想进的企业

振华公司的前身是德州第二建材厂,1985年改建后的振华玻璃厂正式运营投产。80年代初,受益于全国玻璃紧缺,振华玻璃厂行情一路攀升。一位振华公司的老职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回忆,80年代末房地产红火时期,来拉玻璃的都要排上一个月队。

彼时,振华玻璃厂的员工月收入算上奖金能够达到400元,是德州市普通工人工资的十几倍。那时的德州,很多人做梦都想进入“振华”工作。当时要进振华当工人,需要考文化课,竞争激烈程度堪比现在的公务员考试。1998年,振华和晶峰玻璃厂强强联合,组建晶华集团,并一度成为世界最大的空心玻璃砖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日用玻璃生产基地。

治污不力屡被罚,企业上市因此停滞

2011年,玻璃行业遭遇寒冬。这一年,全国工信部下发通知,全年淘汰平板玻璃落后产能130万吨,同期振华浮法玻璃生产一线全面停产,这些也为后来振华的没落埋下了伏笔。

屋漏偏逢连阴雨。2012年前后,“雾霾”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作为重污染行业的振华公司还没有从停产危机中走出,就接连收到环保部门开出的罚单,并多次作为典型被环保部点名批评。2014年10月,环保部公开点名批评德州晶华在北京APEC期间污染大气。2014年11月,德州分管环保、工业的两位副市长共同约谈了振华公司属地政府和企业主要负责人。

从一份公开报道中,样哥看到,因为屡教不改,德州市环保局在2014年下发通知暂停受理其母公司晶华集团的上市核查。这也将晶华集团试图通过上市筹集资金,对企业进行升级改造之路彻底堵死。

振华副总经理安吉文去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公司共有3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其中一号线2011年已停产。二三号线装除尘脱硫设施花了近3000万元,其中二号线因为欠200多万元脱硫工程尾款无力支付,无法投入运行。如果两条线再装脱硝装置还需要2000多万元,资金根本没有着落。

遭遇公益诉讼停产,周边的房价都涨了

揭秘:赔两千万!德州振华为何成为首例大气污染公益诉讼案被告?

因为排放标准迟迟不达标,2015年3月19日,环保部主管的中华环保联合会对德州晶华集团振华有限公司污染大气的行为提起公益诉讼,索赔3000余万元。3月23日,德州市环保局责令振华公司全部停产整治、停止超标排放废气污染物。3月27日,振华公司生产线全部放水停产。这一年,恰逢振华公司的30岁生日。

企业停产,最高兴的莫过于附近小区的居民了。今天中午,一位姓王的居民笑着告诉样哥,没停产之前,两个大烟囱呼呼冒黄烟,自己都不敢开窗户。“停产以后,不仅我们原住户高兴,来振华玻璃厂附近小区买房的人也多了。”这位居民说,在振华停产之后,附近的房子都要涨价。

被判巨额赔偿,成公益诉讼标杆

2016年7月20日,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中华环保联合会与德州晶华集团振华有限公司大气环境污染责任纠纷公益诉讼一案,依法公开作出一审宣判,判决被告振华公司赔偿因超标排放污染物造成的损失2198.36万元,用于德州市大气环境质量修复,并在省级以上媒体向社会公开赔礼道歉;驳回原告中华环保联合会其他诉讼请求。

对于目前的振华来说,连升级改造的资金都没有,更不要说2000多万的环保赔偿。不过在山东省政协委员、律师张法水看来,无论最后能不能交上这笔罚款,它都将大大提高企业对于环境违法成本的认识,也为公益环保组织监督企业治污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对于倒逼政府环境监管执法出重拳、动真格,具有很强的标杆意义和示范价值。

揭秘:赔两千万!德州振华为何成为首例大气污染公益诉讼案被告?

21日中午,振华玻璃厂西侧正门口,昔日货车进出不停的的场景不再,厂区内空空荡荡,没有工人的身影。北侧厂区,工人正在拆除设备和厂房。一位工人告诉样哥,再有两个月,这片厂区就可以拆除完毕。附近的居民也可以放心地打开窗户了。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齐鲁晚报等媒体报道,转载请注明来源)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