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大西南古镇行:走进罗城古镇上的“酿酒作坊”

大西南古镇行:走进罗城古镇上的“酿酒作坊”

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气不咳嗽 ;

喝了咱的酒,滋阴壮阳嘴不臭 ;

喝了咱的酒, 一人敢走青刹口;

喝了咱的酒, 见了皇帝不磕头......

酒,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中国的上下五千年就是一个酒的文化,一个酒的历史。从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苍凉,到李白的“举杯邀明月”的雅兴,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潇洒,苏轼有“把酒问青天”的胸怀,到欧阳修的“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迈,看来古代的文人墨客雅士们都是离不开酒的,就更甭说那些“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武夫好汉们了。

大西南古镇行:走进罗城古镇上的“酿酒作坊”

中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酒的酿造,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可以这么说,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我国酿酒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自产生之日开始,就受到先民欢迎。而大体上,古酒约分两种:一为果实谷类酿成之有色酒,二为无色的蒸馏酒。

大西南古镇行:走进罗城古镇上的“酿酒作坊”

中国古代,最早的酒应当是果酒和米酒,自夏之后,经商周,历秦汉,以至于唐宋、皆是以果实粮食蒸煮,加曲发酵,压榨而后才出酒的。当年无论是“吴姬压酒劝客尝”,还是“武二郎大碗豪饮景阳岗”,喝的应该都是果酒或米酒。后来,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酿酒工艺也得到了进一步改进,由原来的蒸煮、曲酵、压榨、改而为蒸煮、曲酵、馏、最大的突破就是“馏”,也就是对酒精的提纯。

大西南古镇行:走进罗城古镇上的“酿酒作坊”

中国的白酒,实际上就是一种“蒸馏酒”,不管它是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米香型,都必须是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的原料,经过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等层层特有的工序酿制而成。而酿酒的原料,自然是高粱、大麦等含糖较高的农作物了。

大西南古镇行:走进罗城古镇上的“酿酒作坊”

酒是经常在喝,但对“酿酒”的工艺实在是知之甚少,今年3月,曾在四川犍为的罗城古镇上,意外地走进了一个小酒厂“蒸煮原料”的小作坊里,拍到了这个难得一见的场面:)

大西南古镇行:走进罗城古镇上的“酿酒作坊”

罗城古镇,位于犍为县东北部,距乐山市60公里,古镇主街凉厅街俗称“船形街”,始建于明代崇桢元年( 1628年)。罗城古镇座落在一个椭圆形的山丘顶上,主街为船形结构,东西长,南北短,很象一把织布的梭子,所以又有人称它为“云中一把梭”。从高处俯视,又象是一只搁置在山顶上的大船,街面是船底,两边的房屋建筑是船舷,中部的戏楼是船舱,东端的灵官庙好似大船的尾篷,西端的天灯石柱恰似大船的篙竿,灵官庙右侧长22米的过街楼犹如船舵。时至今日,这条幸存下来的老街仍保留着部分明清时代老四川文化的人文风貌。

大西南古镇行:走进罗城古镇上的“酿酒作坊”

而这个小酒厂,就在古镇的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子里,找到这里,也许是同行“好酒”的李辉兄对酒的味道特别敏感的缘故吧,哈哈!

我们去时,看见一间不算太大的房子里,有两个非常大的“蒸锅”,一个还正在蒸煮着,另一个的火已经灭了,盖子已经揭开,两个工人正拿着铁铲,把大锅里正嘶嘶地冒着白气的红红黄黄的东西铲出来,放在屋子的一角,而另一个工人拿着木耙一样的东西,将地上的东西推平.......

大西南古镇行:走进罗城古镇上的“酿酒作坊”

大西南古镇行:走进罗城古镇上的“酿酒作坊”

大西南古镇行:走进罗城古镇上的“酿酒作坊”

大西南古镇行:走进罗城古镇上的“酿酒作坊”

大西南古镇行:走进罗城古镇上的“酿酒作坊”

大西南古镇行:走进罗城古镇上的“酿酒作坊”

大西南古镇行:走进罗城古镇上的“酿酒作坊”

大西南古镇行:走进罗城古镇上的“酿酒作坊”

大西南古镇行:走进罗城古镇上的“酿酒作坊”

俺走过去仔细一看了,才发现地上东西红的是高粱,黄的是大麦,都是才蒸煮好了的。原来我们来到的地方,就是这个小酒厂酿酒的“蒸煮”车间,也是进行第一道工序的地方,没有多少技术含量,难怪让我们随便拍了,呵呵:)

大西南古镇行:走进罗城古镇上的“酿酒作坊”

大西南古镇行:走进罗城古镇上的“酿酒作坊”

一位师傅告诉我们:这些蒸煮好了的高粱和大麦放在那里的地上晾干后,再送到其他地方“发酵”,进入下一个流程。发酵的地方自然是一股刺鼻的“酒糟”味,我们可不想去看,而后面的那些工序流程我们也看不到,索性拍了几张片子就走人了。

大西南古镇行:走进罗城古镇上的“酿酒作坊”

大西南古镇行:走进罗城古镇上的“酿酒作坊”

大西南古镇行:走进罗城古镇上的“酿酒作坊”

大西南古镇行:走进罗城古镇上的“酿酒作坊”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