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诗性中国”艺术展(第一回)

诗性中国”艺术展(第一回)

开幕时间:

2016年10月15日 15:00:00

展览时间:

2016-10-15 ~ 2016-10-22

展览地点:

北京宋庄(筑艺空间)

策 展 人:

冷述早 李擎

学术主持:

王黎明 朱学文 杨毅达 何继

主办单位:

吉林建筑大学 中国形而上学当代艺术协会

承办单位:

北京宋庄筑艺空间

展览介绍

“诗性中国”艺术展(第一回)组织筹备期间,得到了全国部分批评家、艺术家、诗人、作家、策展人和文化艺术传播收藏机构的关注,现摘录部分评论文章,希望得到更多艺术界人士的指导。

诗性中国”艺术展(第一回)

徐旭,著名美术理论家,批评家

今天,我们的绝大多数同胞早已丧失掉了对公共问题是非好坏的判断与言说的责任和能力,这是一个基本事实。如果有人还想在这个基本事实面前作“难得糊涂”状,我以为,那人绝对不配享有“公民”的称号,更不配被称为“诗意的栖居于大地”之人,他充其量仅是居民身份证意义上的人。这样的人越多,我们国家潜伏的灾难与麻烦也将会越多。因此,在召唤诗意与诗性拨开层层迷雾,重返诗歌的故土之前,我们必须对召唤者提出一个基本要求,这个要求便是:对物质至上的消费主义与鄙俗的消费人生予以旗帜鲜明的拒斥。与此同时,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国家、民族、天空、大地、山川与河流的责任。如果无此立场与态度,诗性绝不会降临我们之中,我们的一切文化艺术活动都是瞎折腾。

所有的艺术,必须通向诗学的理想之境。否则,艺术便是技术与工艺的代名词。

诗性中国”艺术展(第一回)

曹喜蛙,著名批评家,诗人,互联网,哲学家

诗性,诗+性。“诗性”乃是通过语言达到最高境界的向度。最低是追求基本生存表达的向度,所谓言志言情言理;最高是追求精神高度的智慧向度。所谓“性”,就是从一极到另一极可以重复验证的路径。提出“诗性中国”这个艺术概念是有意义的。它的意义就在于,当当代艺术的语言越来越不清晰,越来越不能说清自己在干嘛要干嘛的时候,“诗性中国”的提出,就会让当代艺术的语言更清晰一些,摒弃那些表达混乱的所谓艺术语言或伪艺术语言。

诗性中国”艺术展(第一回)

王黎明,中国形而上当代艺术,协会会长,著名当代艺术家

为了挽救“诗性”文化,有一批优秀的批评家、艺术家、诗人、策展人等集结起来,正在构建一场视觉艺术盛宴,这充分使得“诗性”文化在当代有了立足点,并迅速进入到了一种时代语境中去。我们一起迎接“诗性”未来。

诗性中国”艺术展(第一回)

公冶繁省,著名当代艺术家、诗人,首都师范大学刘进安现代水墨工作室艺术家

人的思想注入“诗”中,才使得“诗”有了“性”的灵性与智慧。“诗性中国”是从一个宏观角度出发,以绘画这种形式为研究对象,进而解决人在精神层面的生存问题。激活“诗性”基因,远不是通过一场或者几场展览就能解决的,但“诗性中国”这个展览却起到了启蒙作用。

诗性中国”艺术展(第一回)

千华,文学博士,北京摄汇视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

当下,我们面临艺术资源的不断枯竭。艺术的某些形式被用空,或者说,某些可能性被穷尽。也正是这种“枯竭感”,让我们有了迷宫意象。迷宫又意味着所有的可能性。只要艺术家意识到这种可能性,就会以其特殊的禀赋,通过迷宫的可能性完成各自的理想。诗性中国,正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诗性中国”艺术展(第一回)

赵燕,媒体人,“百年寻根”总策展人

这个一个连婚姻都可以被性爱机器人代替的时代,每天繁忙的工作与应酬,让我们感觉灵魂被掏空,从而逐渐失去表达与发泄的本能。“诗性中国”这个展览带有某种反叛和预见意识,让参与其中的人能够找到自己的原始存在。

诗性中国”艺术展(第一回)

李川,青年诗人,作家,艺术家,行为艺术家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诗歌也是“文字”化身的艺术,在当代艺术的语境里,是传统文化再发展的基石与血液。否则,当代艺术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诗性中国”有种追本溯源的精神境界,具备高贵与纯粹的品质,火热与博爱的内核。感恩并期待这场艺术盛宴,以“诗性”的名义为艺术加冕。

诗性中国”艺术展(第一回)

陈曦,青年作家,艺评人

如果把当下社会及艺术层面的混乱,比喻成一台装满大量散乱文件的电脑,那么诗性就是一套比较完备的“文件归纳”系统,有可能为每一个人找到一种“自定义”的生命价值。艺术固然是小众的,却不代表艺术的感召力只能在一个小范围辐射,它更应该回归到审美的本位,唤醒并强化艺术作品对人心灵的那种原始“冲击力”。我所理解的“原始”并不是器物性的,而是人对于未来本能的想象与构筑,是把精神世界的砖石瓦块仔细筛选一番,留下可以搭建新宫殿的那部分材质,它们就是诗性所在的大致范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必须警惕随着“新宫殿”的落成而出现美学意义上的不宽容,亦即当“诗性艺术”的理念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和阐释后,艺术会被某些朋友分成“诗性的”和“非诗性的”,以至于某些未入选的艺术家很幽默地感慨自己的作品不够“诗”。我觉得如果出现这样的状况,也许加尔文的故事就可能会在当代中国的艺术场域中重演。以混乱的名义,但愿我们远离二元式的架构,用美丽的灵魂归纳共同的当下。

诗性中国”艺术展(第一回)

李擎“诗性中国”艺术展总策展人

在提出“诗性中国”这个概念和组织筹备展览期间,得到了很多批评家、艺术家、作家、诗人、策展人以及收藏家的声援与帮助。从我自身来说,我非常喜欢诗歌。从求学一直到现在,诗歌已经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与此同时,通过学诗与写诗,使得我逐渐养成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生活习惯。著名作家刘震云先生说,寻找比找到更重要。我想通过“诗性中国”这个展览让大家不仅仅要关注艺术的存在,更要关注人的存在,从而唤起更多艺术家的自我解放意识和自我拯救意识,借助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放逐理想,寻找智慧,发出声音,让自己知道自己是谁,让自己知道自己在哪里。真诚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帮助。

诗性中国”艺术展(第一回)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