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高新技术正带来当代艺术表达的改变

高新技术正带来当代艺术表达的改变

水晶宇宙,teamlab作品

采写 信息时报记者 冯钰

图片来自teamlab

当代艺术与科技的距离比我们想象的要近得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将前沿科技作为艺术表达的语言,越来越多的展览也注意到了这些新媒体艺术与时代的关系。本月初,世界顶级画廊之一佩斯画廊启动了新媒体项目“艺术与科技同步”(PACE Art+Technology),作为这一项目的首秀,日本艺术小组teamLab的个展“生活数字空间与未来公园”(Living Digital Space and Future Parks)2月6日在美国硅谷开幕,展览共展出20件结合艺术与科技的新媒体装置作品,将持续展出至6月1日。

评论界普遍认为,这是近年来艺术与科技跨界生长的一次典型案例,数字艺术、交互科技等艺术实践将在未来具有更大的发展前景。对于当代艺术来说,一个新的课题是,技术所带来的观念与语言的变革,以及人们如何来评判这种新的技术环境底下的艺术。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表示,高新科技成为艺术表达的组成部分,这一趋向在全球范围内与在国内当代艺术界都日益明显。

“雨屋”、“云生活”和“水晶宇宙”

——新媒体艺术带来新奇体验

已成立56年的佩斯画廊自上世纪60年代起,就与那些走在技术前沿的艺术家们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为视觉艺术大师罗伯特·怀特曼和“光与空间”运动代表人物杰姆斯·特瑞尔、罗伯特·欧文等人举办过多次重要个展。近年则签下蜚声国际的艺术团队“兰登国际”等作品代理权——这个名字大家一定比较耳熟,他们创作的体验式装置艺术“雨屋”从去年9月开始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展出,引发无数观众前往参观并自拍留念,今年1月刚刚结束。

在“雨屋”中,观众体验到的是一场不会淋湿自己的超现实的大雨,在惊呼技术的神奇之后,自然产生了对人与自然、人与机器关系的思考。而teamLab的作品也同样,借助科技重现了自然界的永恒变化,促使人们反思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例如大型投影装置作品《云生活》。而在互动装置房间《水晶宇宙》中,观众可以使用手机打开APP,在屏幕上轻划,在这片宇宙里“创造”自己的小星球。作品通过网络和定位技术实现了创世的过程,让观众站在造物者的视角重新审视世界。

在teamLab小组里,有计算机工程师、数学家、建筑师、CG动画师、网页设计师、平面设计师、艺术家和编辑等成员,他们的身份并不是截然清晰的,而是彼此交叉,共同协作,将精密的前沿科技与人文文化相融合,模糊了科学、艺术之间的边界。在他们的标志性作品“生命永远绽放”中,他们用实时运算的技术展现不断绽放、凋谢的花朵,在屏幕上看到的每一朵花都是独一无二的,一旦凋谢就不会再重现,因此观者和花之间正如“一期一会”,每个瞬间都只有当下一刻的机缘,东方的禅意与西方的科技结合在了一起。

与科技有关的当代艺术展越来越多

随便翻一翻去年的与科技有关的当代艺术展,2015年第二届“艺术硅谷”的主题展名为“代码与噪点”,介绍了11位通过编程、使用或借助软件来进行创作的新媒体艺术家。刚刚闭幕的当代犹太博物馆“巧夺天工:艺术与科技的新实验” 热情歌颂数码文化……

这些年,国内也出现了一些这一方面的展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介绍说,其中影响较大的如中国美术馆主办、张尕策划的“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2008年以“合成时代”为题,揭示在新物质性和新现实的问题情境下,人与机器、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由此激发的力量和新的讨论。展览邀约了该领域最重要的实践者之一思迪拉克参展,他带来了六条腿的自控交互式行走机器人。2011年以“延展生命”为题,探讨在人类生存环境遭遇全球性挑战的情形下,人与自然的命运问题以及生态技术所带来的有关生命的新解读,生物艺术领域的多个先锋人物的作品在此次展览上得以呈现,如爱德华多·卡克的通过转基因工程将牵牛花和艺术家本身结合的植物等。同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的“首届CAFAM泛主题展:超有机/一个独特研究视角和实验”,讨论了一系列超越身体、机器等所谓有机、无机界限的现象。以人类基因作画的艺术家凯文?卡拉克即在参展之列。

胡斌本人在2011年也策划了一个“异体?异在——‘生理实验’当代艺术专题展”,邀请曹晖、卓凡、李剑锋、黄一山、宗宁、陆扬等六位艺术家参展。展览中有的作品也含有用科技手段(生理研究)进行艺术表达。此外,2011年,在广州53美术馆举行过一次让观众印象深刻的展览《数字复制时代的“人·工·装·置”——卓凡作品展》,策展人同样是胡斌。在那次展览中,艺术家卓凡复制了自己的骨骼,并从身体的血液中抽取干细胞放入模仿的骨骼中,再以此骨骼模拟人的一系列简单机械的动作,带有某种“土法克隆”的意味,这让作品看起来很像一次似是而非的科学实验。

更近一些的,在去年广东美术馆的跨年大展“机构生产”中,胡斌所负责的“学院力量”展区中,01小组用数码技术制作的虚拟艺术作品,也都是广州本地青年艺术家的重要实践。在此之前,01小组的虚拟艺术“黑屏”展,在53美术馆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下转B13版)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