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唐朝后宫52 唐玄宗失算于衷心的臣子和宠爱的干儿

唐朝后宫52 唐玄宗失算于衷心的臣子和宠爱的干儿

文/思文

安禄山走后,不知为什么玄宗和贵妃同时感觉到若有所失,心情烦闷。于是,他们去禁苑赏花,看到满园桃花盛开,两人像孩子一样的兴奋,立即传旨就在树下设宴赏花。

这时候,高力士不知什么时候已站在玄宗身边,悄声问道:

“陛下,河西节度使高仙芝回朝,有重要军情禀报,现在宫外候旨。”

玄宗听说军情,先是一怔,马上恢复平静,对高力士说:

“传高将军觐见。”

高仙芝进殿,参见玄宗和贵妃礼毕,先把河西的大漠荒沙、风土人情、山高川险和自然风光详细描绘一番,接着说此番出征战争是如何的惊心动魄、残酷激烈,他是如何运筹帷幄,纵横捭阖,唐军又是多么英勇善战,把玄宗和贵妃听得如醉如痴,紧张时,心都提到嗓子眼上,最后说:“都是托圣上洪福,臣这次出师大获全胜,俘虏突骑施可汗、吐蕃酋长、石国国王和朅师国王等,缴获兵器、军械和战马无数,请圣上发落。”

“高将军胆略超群,孤军深入敌后千里,荣立盖世奇功,扬国威于西域,播皇恩于边陲。为了表示嘉奖,朕决定你原官职不变,再加封开府仪同三司,代安思顺为河西节度使、武威太守;俘虏献于太庙后,好生安置,不要慢待。”

高仙芝谢恩回府,悬在心头上的一块石头落地了,长吁了一口气,躺在床上闭目养神,出征石国的情景一幕一幕不断浮现在眼前:

原来石国和朅师都依附吐蕃叛唐,玄宗令高仙芝出征。高仙芝联合吐火罗组成联军,采用各个击破的战术,突出奇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击破朅师,俘虏勃特王。石国面对颓势,孤掌难鸣,不敢轻举妄动,等候吐蕃援军。高仙芝知道吐蕃援军一到,要想打败石国就非常困难,于是心生一计,派使者和石国国王讲和,各守疆土,互不侵犯,石国每年向大唐王朝进贡。

石国国王同群臣一合计,大家都认为条件比吐蕃国的还优厚,既能消除战祸,化干戈为玉帛,又能得到一个可靠的后盾,吐蕃国今后也会刮目相看了,就答应了高仙芝的议和条件,双方互派使者,你来我往,关系非常融洽。石国就放松警惕,战备松弛。高仙芝这边却厉兵秣马、磨刀霍霍,时刻准备出击。

高仙芝获得石国君臣被和平假象完全蒙蔽的可靠情报,突然出兵夜袭,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冲进城内,将石国君臣从热被窝里活捉,只有王子一人钻在床底,化装逃脱,其余无一漏网。高仙芝下令将老弱染病者全部杀害,又四处搜刮钱财宝物,掠夺黄金名马宝玉无数,悉数中饱私囊。

获得高官、黄金珠宝的他得意洋洋、踌躇满志,暗自为自己诱擒石国国王的妙招击掌叫好!得意之余,他突然想起石国还有一王子出逃这事,心头一震,一种不祥的念头掠过,担心王子将石国灭亡的真象公布于众,煽动西域诸国叛唐,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他越想越怕,真有点如坐针毡,但转念一想,王子未必就有那么大的能耐,何必杞人忧天呢?想到这里,他又高兴地笑了。

这个秘密他没有向玄宗和贵妃如实地讲。

他这样舒适的生活过了没几天,门卫送上安西军营紧急文书,高仙芝一看字迹,就知道是封常清差人送来的。

封常清是蒲州猗氏人,家贫早孤,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犯罪,被流放安西军前效力,守胡城南门,常在城门楼教封常清读书。封常清三十岁时在四镇节度使夫蒙灵察麾下当兵,看见高仙芝每次出军,都带三十名衣甲鲜明的侍从,非常羡慕,就向高仙芝毛遂自荐,愿意成为三十名侍从之一。高仙芝见封常清细瘦颓目,貌不惊人,拒绝不要。常清第二天又去找,高仙芝推辞说:“我的侍从已经满员,你为什么还要三番五次地来找呢?”

“常清敬慕高公高义,所以冒昧自荐,愿跟随左右,公为什么要坚决拒绝呢?以方圆取人,是选拔士大夫的标准,若以貌取人,恐怕要失去真正的人才了!”

封常清愤怒、傲慢、不失尊严地回答。尽管如此,高仙芝还是不答应收纳封常清。于是封常清从早到晚,天天守在高仙芝的门口。高仙芝迫于无奈,将他收为侍从。

开元末年,达奚部落叛变,从黑山向北,西取碎叶城,玄宗令夫蒙灵察出兵截击。灵察派高仙芝带领精兵二千,从副城向北至绫岭,拦截敌军。达奚军长途跋涉,人马精疲力竭,被唐军斩杀殆尽。封常清在军帐提前写好奏捷文书,将行军经过的道路、村庄、山川、水井、山泉、遇敌形势、获胜谋略等写得非常详细,然后交给高仙芝。高仙芝看见自己想说的话无一遗漏,惊得目瞪口呆,佩服至极。高仙芝大军回营,夫蒙灵察犒赏时,高仙芝带刀来到中军大帐,判官刘眺、独孤峻等问:

“将军所送报捷文书是谁所作?副大使幕下怎么有如此奇人?他是谁呢?”

“我的侍从封常清。”

高仙芝骄傲地回答。众人赶忙给高仙芝和封常清让坐,同封常清论对,见他对答如流,都非常惊讶。

封常清因大破达奚有功,被授予叠州地下戍主,后累功授镇将、果毅、折冲将军,天宝六载跟高仙芝攻破小勃律立功,高仙芝代替夫蒙灵察为安西节度使,便保荐他为庆王府录事参军,充节度四镇仓库、屯田、甲仗,支度、营田事。高仙芝每次出征,都让封常清全权管理后方大事。高仙芝乳母的儿子被封为郎将,

桀骜不训,把封常清不放在眼里,封常清叫人把他带到大院,关起门乱杖打死。高仙芝不闻不问,封常清也不报不谢。两人肝胆相照,相互理解支持,屡建奇勋。

未曾打开军情文书,高仙芝就预感自己所担心的事可能已经变成了现实,打开文书一看,果不出所料。

封常清写道:石国王子脱险之后,发誓报仇雪恨,立即游说石国周围诸国,揭露唐军蹂躏国民的残酷暴行,激起各国反唐情绪,军民同仇敌忾,很快结成统一战线,现正组织联军,还偷偷向大食借军,准备向唐军发动进攻,若不提前出兵镇压,四镇将很难保全。

军情十万火急,高仙芝心急如焚,马上入宫面见玄宗,简单汇报了目前西域面临的严峻形势,建议立即出兵镇压,并保证马到成功,旗开得胜。

玄宗听说开拓疆域,非常高兴,告诉高仙芝由于河西节度使所辖区域内胡人割耳赘面,请求留用安思顺,原对他河西节度使的任命取消,改封右羽林大将军。高仙芝顾不上计较得失,谢恩后请求立即出征。玄宗赐御酒三杯,以壮行色。

高仙芝辞帝离京,日夜兼程,赶赴安西,率领蕃、汉联军三万人,远征大食。

玄宗送走高仙芝,又接到报告,说南诏王阁罗凤拥兵造反,攻陷云南,杀死云南太守张虔陀,夺取西南依附唐朝的三十二个州县,于是急忙召集群臣商议说:

“南诏王阁罗凤狂妄至极,竟敢擅杀大唐命官,侵略友邻,罪责难逃,众卿公议如何惩治?”

李林甫说:“据臣所知南诏国从太宗皇帝时起,就依附于我大唐,岁岁来朝,年年进贡,世代和睦友好,相安无事。天宝九载,陛下任命张虔陀为云南太守,南诏王阁罗凤和妻子前去拜谒。张虔陀被阁罗凤妻子的美貌所迷,设宴款待,乘阁罗凤酒醉的机会,将其妻子奸污,后又多次向阁罗凤提出许多无理要求,遭到拒绝,就密奏其有谋反之意,请求出兵镇压。阁罗凤对张虔陀的所做所为,怒不可遏、忍无可忍才铤而走险,杀死张虔陀。如果陛下赦免阁罗凤的死罪,命其戴罪守边,他一定感恩戴德,忠于大唐,则边患不生。”

“陛下,臣杨国忠认为阁罗凤罪大恶极,若不发兵征讨,周边各国必将效尤,藐视我大唐帝国。”

“陛下,臣李林甫认为,南方地湿水恶,天气炎热多变,瘴气毒雾弥漫,北方的人到那里不服水土,疾病不断,就别说打仗了。汉伏波将军征南,人马死伤那么多,就是前车之鉴。今若再起战端,臣恐怕云南边陲将无宁日了。”

“李大人,你怎么能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呢?我大唐军队兵精将勇,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消灭南诏如探囊取物。”

“杨爱卿,谁可挂帅征南呢?”

“臣杨国忠保荐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挂帅,征讨南诏蛮,定能马到成功。”

“依卿所奏,令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尽快出征。”

鲜于仲通率领精兵八万,分为两路,一路从戎州出发,过开边县西行七十里至曲州,一路从戎州出发,向西南行军八百余里,渡过泸水,到达古夜郎国所在地靖州。

阁罗凤探得唐朝大军压境,派使者向鲜于仲通谢罪,请求罢兵讲和说:

“我军攻陷云南城。实在是张虔陀欺人太甚,辱我国母,掠我财物,索要土地所致。我王现已知罪,愿意抛弃前嫌,归还以前俘掠的所有财物,重新修缮云南城,忠于唐朝,年年岁岁朝贡,不知大人可能应允。”

“蕞尔小国,狂悖无礼,竟敢擅杀天国命官,现在又来花言巧语,想以议和来蒙骗本帅,企图逃脱惩罚。哼!真是痴人做梦!回去告诉阁罗凤,速来军营受死!给他一个全尸,否则,千刀万剐。”

“大人息怒。现在吐蕃大兵压境,若不许我国议和,我们将向吐蕃拱手称臣,那么云南就非唐朝所有了,还请体谅我王对大唐的一片忠心啊!”

“好吧!既然你们早就想投降吐蕃,那我就把你先囚禁起来,等活捉阁罗凤之后,一同发落。来人,将他押下去。传令三军,准备渡过西洱河,消灭南诏蛮子。”

阁罗凤得知唐军囚禁使者,没有议和的诚意,一面加强西洱河防御,刺探唐军渡河的确切时间,准备等唐军渡河时出击,一举歼灭;另一方面向吐蕃拱手称臣,结为联盟,请吐蕃出兵从背后夹击唐军。

鲜于仲通自认为兵多将广,根本没把阁罗凤放在眼里,指挥大军,大摇大摆的渡河,人马过河正准备列阵,一声炮响,战鼓震天,南诏兵马漫山遍野冲过来。唐军仓皇迎战,探马又报告吐蕾军队正从后面包抄而来,鲜于仲通一听大惊,知道腹背受敌,若不撤退,将会全军覆没,连忙下令后退。这时人马乱作一团,你拥我挤,互相踩踏,全部掉进了河里,这么多的人都掉进河里,河水都流不动了,死伤大约六万余人,仅鲜于仲通和几个亲兵逃回。

阁罗凤收殓唐军尸体,集体安葬,造墓为景观,然后向吐蕃称臣。阁罗凤刻石勒碑于国门,写明自己迫不得已叛唐的苦衷,告诉左右说:

“我世世代代臣服于唐,接受封爵,若以后准许我们重新归唐,当指碑告诉唐使者,使他们知道,当初叛唐实出无奈。”

杨国忠接到鲜于仲通兵败泸南的报告,思忖良久,担心自己荐人不当,受到株连,决定封锁消息,隐匿兵败实情不报,就上朝向玄宗慌报军情说:

“鲜于仲通征南取得辉煌战果,夺回云南城,歼敌无数,功勋赫赫,可代臣为京兆尹。现南诏王已臣服吐蕃,藐视大唐,应再次发兵,将其彻底消灭。”

“谁可为将?”

“剑南节度司马李宓文武兼备,可挂帅出征。”

“依卿所奏,命李宓挂帅出征。兵部在东、西两京、河南、河北募兵,即日出发,扫平南诏;任命鲜于仲通为京兆尹,尽快回京上任;杨国忠权知蜀郡都督府长史,充剑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使,负责募兵。”

两京及河南、河北百姓早就听说云南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瘴气瘟疫盛行,北方人到那里中暑呕吐,水土不服,易得疟疾,十去九不还,现在又去打仗,更是谈虎色变,无人应募。

按照朝廷规定,百姓有功勋者,可以免征兵役。杨国忠担心募兵不力玄宗怪罪,就不分清红皂白,反而先征功勋高的大户,再强行抓丁,一时间在京城内外出现了震撼人心、抓丁送行的悲惨情景:兵车隆隆,战马嘶呜,灰尘弥漫,人流如潮。一队队被抓来的百姓,换上戎装,佩戴弓箭,在官吏的押送下,开往前线。

杨国忠正在募兵抓丁之际,远在西域的高仙芝金戈铁马、千里奔袭大食。

高仙芝大军攻杀凌厉,以泰山压顶之势,很快打败石国王子组成的反唐联军,人不解甲,马不下鞍,乘胜前进,想一举击败大食。远征军深入七百余里,逼进恒罗斯城时,遇到大食军主力,双方摆开阵势。唐军拼命厮杀,大食军稍却,退入城中不战。高仙芝下令围城,随着一声令下,三军霎时将城围得水泄不通,架起云梯猛攻,一连五日,未能奏效。

第六天,高仙芝又准备下令攻城,“哗啦”一声响,城门忽然大开,大食军队争先恐后、蜂拥而出,喊杀声震得天摇地动。唐军一时措手不及,仓促应战。双方混战在一起。鏖战从早晨持续到下午,还难分出胜负。高仙芝知道该是把预备队拉上来参战的时候了,传令葛罗部族插入敌后,前后夹击大食军队。军令还未传出,唐军阵后大乱。军士报告葛罗部族被石国王子收买,已经叛变,正在攻击唐军侧翼。

高仙芝站在高处眺望,只见葛罗部族人马在精疲力尽的唐兵中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唐兵抱头鼠窜,四散奔逃,阵形大乱。大食军队乘势猛攻,唐兵腹背受敌,成排倒下,高仙芝急忙命令部队撤至对面山上,凭险固守。

大食和葛罗部族军队紧追不舍,将山团团包围,接连组织冲锋,由于山高路险,易守难攻,均被唐军击退,暂时停止进攻。

高仙芝清点士兵,三万人的远征军,仅剩下数千人。他知道大势已去,痛苦地闭上眼睛,陷入深思……

右威卫将军李嗣业来到高仙芝跟前,轻声说:

“将军深入胡地数百里,孤立无援,现在又战败,形势十分危急。今天大食军获胜的消息西域诸胡国很快就会知道,他们必然乘机向我军发动进攻。若全军覆没,嗣业与将军都将成为贼军的阶下囚,那么谁回去向陛下报告情况呢?不如趁现在天黑赶快突围,回守白石岭。”

“你勇冠三军,是一员战将,我想集中剩余部队,明天同敌人决一死战,或许能转败为胜。”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或有一得。现在我们势穷力竭,将无战心,兵无斗志,不可孤注一掷.请将军赶快下令撤退为上策。”

“三军苦战一天,人困马乏,现在突围,无异于以卵击石,死路一条。”

“我已探得山背后有一条下山小路,估计敌军还未发现。事不宜迟,请大人赶快下山。”

“传令,人衔枚,马摘铃,悄悄下山,不可惊动敌人。”

高仙芝等人快到山脚,从征的拔汗那部队人畜将道路堵塞,无法通过。人马的吵杂声将大食军队惊醒,知道唐军突围,乱鸣胡茄,调集人马。唐军更加紧张,慌不择路,胡乱拥挤成一团,谁也动弹不得。李嗣业大喝让路,见士卒谁也不听,情急之中,手挥大棒当先开道,人马碰上不死即伤,杀开一条血路,高仙芝才得以逃命。

大食军队看见唐兵突围,一拥而上,紧迫不舍。李嗣业独自一人断后,挥舞大刀,把追兵杀得人仰马翻。高仙芝上奏玄宗,掩饰伤亡数字,说远征大食取得辉煌战果,西域诸国大都臣服大唐;又说李嗣业勇贯三军、战功卓著,应该加官进爵。

玄宗太相信他们了,也不细究,信以为真,加封高仙芝为右羽林大将军;李嗣业为骠骑左金吾大将军。

接到高仙芝远征大食胜利的捷报,使唐玄宗和杨贵妃激动不已,连日歌舞宴饮不休。

进入六月,京城里人口密集,皇宫里简直就像是一个大蒸笼,闷热得人有些窒息。贵妃最怕热,“含玉咽津”、吃荔枝、找露珠,也难解高温之苦,精神萎靡,情绪低落,人明显地消瘦了许多。玄宗非常着急,也想不出好办法,问计于高力士如何是好:

“将军,看到贵妃被高温折磨,朕心里如同刀割,你有什么办法能使贵妃免受酷暑之苦?”

在京城没有办法,何不去华清宫呢!那里树木成荫,比京城凉爽的多。

好主意,传旨:今天就去华清宫。

玄宗和贵妃避过酷暑再回到兴庆官,李林甫、杨国忠等进宫朝拜完毕,杨国忠报告,说武库无端失火,烧毁兵器三十七万件;应募的两京及河南、河北兵马已经出发,进军南诏国。

玄宗下令将武库主管革职查办。

李林甫报告:安禄山上奏奚、契丹联合犯境,军情万分紧急,为了大唐国的安危,已亲自率领精兵六万前去征讨契丹,请玄宗饶恕他擅自兴兵之罪。

玄宗听后,不但没有追究安禄山矫制发兵、擅自兴师之罪,反而以军情紧急为由,冠冕堂皇的为其开脱罪责,心里暗暗高兴,相信安禄山此番出征,一定能马到成功,旗开得胜,开拓疆土,扬威塞外,于是叫使者转告安禄山,勿辞辛劳,英勇作战,为国建立功勋。

玄宗和贵妃下山回到飞霜殿,高力士进来,禀告河北使臣押运安禄山进献的奇珍异石、山货、辅骣、慝臭腚、脎等良马已到。玄宗和贵妃听说安禄山献贡物,立即召见使者。使者呈上安禄山出征契丹大获全胜的战报。战报说:

“臣安禄山出征契丹,托圣上宏福,大军所向披靡,一路势如破竹,将数倍于我的敌军和契丹王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契丹王被我军包围在土护真水一带,困兽犹斗,拼命反击。战斗打得异常激烈残酷,敌军被歼大半,我军也小有损失。由于左贤王哥解和河东兵马使鱼承仙贻误军机,作战不力,未能及时合围,使契丹王冲出包围逃遁。为了严明军纪,鼓舞士气,臣已将哥解和鱼承仙斩首。现大军凯旋而归,西北边塞晏然无事,百姓安居乐业。”

玄宗看罢信以为真,和贵妃拍手叫好,当即令高力士传旨嘉奖安禄山和有功将士,吩咐在宫廷举行大型歌舞宴会,庆贺大捷。玄宗接着询问“禄儿”近况,思儿之情溢于言表,嘱咐使者转告安禄山,若军务不忙,可进京面圣,叙家人之礼。

贵妃私自调动日行五百里的明驼使,悄悄赠送安禄山三枚“瑞龙脑”表示祝贺。

“瑞龙脑”原名龙脑香,产于交趾国,形状象蝉茧,洗浴时放在水中,香气浓烈,数日不散,宫中为其易名。交趾国当时仅进贡五十枚,玄宗赏赐贵妃十枚。

“瑞龙脑”乃天生奇物,人间极品,杨贵妃得之实属不易,却私送安禄山三枚,动机何在?是母子情,还是为了拉拢他为自己卖命,充当将来的打手和走狗,她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便鬼使神差地做了,一点儿后果和影响都没想,更没想到此举会给安禄山感情世界带来多么大的刺激,促使他为了得到她而发动兵变。

义父义母思儿心切,哪知“禄儿”篡位情急。玄宗和贵妃这边为“大捷”高兴,安禄山却为他的弥天大谎窃喜。

本文系唐朝历史团队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