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春运 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回家过年

春运 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回家过年

文| 徐许

春节即将来临,中华大地,有钱躺着回家,没钱站着回家。望车站内外,大包小包,道路之上,民工滔滔。

看人山人海,车票如此难搞,引无数英雄站断腰。昔秦皇汉武,见此遁逃,唐高宋祖,更是没招,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好骑马往回飙!!!

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约40天时间里,有30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占世界的3/7,中国的春运更是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最大的周期性运输高峰,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

春运 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回家过年

今年春运从昨天就开始了,身边的朋友就各种在网上抢票、预定,唯恐春节不能踏上归乡的道路,真可谓是一票难求啊!

即使在交通发达的今天,回家难的问题依旧很普遍,那么古人又是如何回家过年呢?为什么每年春节都要回家过年呢?

看历朝历代如何解决“春运”回家难

据中国最早一部释义词典《尔雅》“岁名”条解释,“年”在唐尧时称为“载”、夏代称为“岁”,商代称为“祀”,一直到周代才称为“年”。可以断定周朝时期,出现了现代春节的雏形,由于当时社会思想还比较封建,所以就很少有人外出务工,即使有也不会离开家乡很远,因此春运的道路上并不拥挤。

古代回家难,主要还是行路难,到了秦代统一六国之后,商贸往来就比较密集了,不管是游学之人、商人、外出务工人员都增加了很多,因此秦始皇下令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道路,为人们提供便利。

春运 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回家过年

据《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驰道是秦国的国道,从记载来看,驰道并不输于现代高速公路。折算一下,驰道宽达69米,路边还栽植松树,绿化降噪,这在当时算是世界第一。

此外,秦时还有直道、轨路等。轨路是什么路?是当时的“高铁”。当然轨道非铁轨,是用硬木做的,下垫枕木,除了工程材料不同外,与现代铁路基本没有什么区别。马车行驶在上面,速度超快。

到了唐代,又是怎么回家,回一趟家要花多少钱呢?

最贵的,要数坐马车。唐代的标准速度,马车一天大概走70里;标准收费,马负重100斤,每走100里,收费是100文。虽然多数人都不止100斤,但也相差不远。而且,长途的路费,若是照每公里的均价,总要比短途便宜一点。这么算来,要走300公里的路程,算上中途的休息时间,大概得十来天,路费要600文。加上这十来天的食宿,起码得准备一两银子,这才算够。

唐代的一两银子,从购买力上来说,相当于如今的2000多元。按2000元计算的话,在唐代,一个身居北京的人,要回到300公里之外的老家过年,若是全程都坐马车的话,大概就得相当于如今2000元的盘缠。

当然,哪怕对历史不了解的人,看多了影视剧,也知道坐马车是有钱人的交通方式。所以,若以最高等级的方式来衡量,2000元也不算是天价。

参照唐代的工资标准,九品芝麻官这样最基层的“国家干部”,月薪不超过半两银子。若是要坐马车回家,恐怕得节衣缩食大半年。

古人回家的交通工具主要以“11路”公交车、人力车、畜力车为主,其次以水上交通为主,据说古代走水路,要比陆路便宜很多,是贫苦人家首选的回家方式。

春运 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回家过年

春运 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回家过年

到19世纪,人家出行的交通方式发生改变,出现了铁路、汽车等,直到现在,汽车和火车依然是春运的主要运输工具。

中国人为何要回家过年呢?

传说“年”是个恶兽有关。传说,“年”长着四只角四只足,力大无比,在每年的除夕便会出来作祟。

当时生产力低下,个体对付“年”的能力不足,人多力量大,于是全家人守在一起,等着“年”的来到,合力把“年”赶走。试想,如果你未回家,致使家被“年”祸害了,那将是多大的不幸?

所以不论怎么困难,有什么样的理由,家庭成员都要赶回家,助一臂之力。为了赶走“年”这个坏东西,在一年的最后一夜——除夕,全家都不敢睡觉。“守岁”风俗由此而来。

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无疑是最重要的节日,无论人们身在何方、离家多远,都会尽量赶回去和家人团聚,几千年来,过年在人们心中形成的概念,家人、团圆、亲人等词语烙印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

现在回家有多难,我们回顾一下最近几年春运期间,车上的壮观场面!!!

春运 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回家过年

春运 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回家过年

春运 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回家过年

在最后书苑君祝福在外辛苦付出的兄弟姐妹,回家顺利,春节顺心。

  • 还有个不情之请,请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历史书苑”,平心而论,用心做历史!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