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这些历史名人,都是咱温县人!

这些历史名人,都是咱温县人!

温国国君温平

《唐文拾遗》记载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代初期,在温地曾由颛顼后裔建立了温国,温国的第一代国君名平,后来以国为姓,便称其为温平。

少康丧国后,后羿的亲信夺取了政权,太康之弟仲康之子相的妃子后来生下遗腹子少康。少康在有虞氏和有鬲氏的支持下,攻灭下有穷国,又杀死了寒浞的儿子,又杀死了寒浞。平参加了对寒浞及其儿子的战斗,立下大功,故而少康便将平封在温地,建立温国。温国故城在今温县上苑村北高台地上。直到帝癸二十六年(公元前1605年)被商汤灭掉,存世约390余年。

这些历史名人,都是咱温县人!

苏国大司寇苏忿生

苏忿生是西周建立之后的第一个大司寇,也是苏国的第一任国君。据《国语·晋语》记载:“殷辛伐有苏,有苏以妲己女焉。”殷辛即商纣王,他带兵抢走有苏氏美女妲己。有苏氏为此异常愤怒,便投靠西歧,和文王结成了坚强的同盟。在周武王兴兵灭纣中作出了巨大贡献。西周建立之后,将苏忿生封为大司寇,并且将温、州、原等十二邑作为苏忿生的封地,苏忿生以温为首邑,建立苏国,直到公元前650年苏国被狄人所灭,一直延续了近400年。

这些历史名人,都是咱温县人!

春秋战国思想政治家卜商

卜商(公元前507—前400年),字子夏,今温县卜杨门村人。为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曾任莒父邑宰。

孔子逝后,他传播孔学,不遗余力,先在馆陶传授弟子,后回家乡温地办学,再到河津、文水等地授教。魏文侯、吴起、李悝、田子方、段干木、公羊高、谷梁赤、禽滑厘等都是他的学生。他主编《论语》,注疏五经,为《诗》作《序》,为《易》作《传》,为《礼》作《仪礼丧服》,传《春秋》无人可比,还发明了“章句教学之法”,被人们称为“卜夫子”。

卜商被唐、宋、明各代封为公、侯、贤、哲、子,后裔被赐奉祀生、五经博士。

这些历史名人,都是咱温县人!

西汉“万石君”石奋

石奋(公元前219年—前124年),西汉初期河内温县人,先后于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三朝为官。无文化,恭谨无比。高祖时为小吏,文帝时官至太中大夫,景帝时列为九侯卿,俸禄为二千石,以上大夫禄养老归家。四子皆以驯行孝谨,官至二千石。于是景帝就号奋为“万石君”。他是中国第一忠孝之家,万石家风二千年来对士大夫家庭影响甚大。

这些历史名人,都是咱温县人!

汉武帝时期丞相石庆

石庆(公元前?—前103年),西汉前期河内温县人,万石君石奋之子,西汉武帝时期丞相。初为齐相,齐国人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其立石相祠。元狩元年,太子选群臣可为傅者,以石庆为太子太傅,后迁任御史大夫。元鼎五年秋,晋为丞相,封为牧丘侯。太初二年去世,谥恬侯。

这些历史名人,都是咱温县人!

宣帝时期丞相蔡义

蔡义(公元前155—前71年),西汉中期河内温县人。少家贫,精韩诗。曾以明经给事大将军府。昭帝诏求能为诗者,召见义说诗,甚悦之,擢为光禄大夫给事中,进授昭帝诗。累迁光禄大夫、少府、御史大夫等职。元平元年(前74年),任丞相,封阳平侯。曾以定策安邦功受重赏,卒谥节侯。

这些历史名人,都是咱温县人!

哀帝时期大司马傅喜

傅喜(公元前?—前10年),字稚游,西汉末期河内温县人,汉哀帝刘欣祖母傅太后(傅昭仪)的堂弟。傅喜少好学问,有志气,初任太子庶子。汉哀帝即位后,任卫尉,后升任右将军。当时傅太后参与政事,傅喜多次规劝她,因此傅太后不让傅喜辅政,赐他黄金百斤,交回将军印绶,以光禄大夫身份回家养病。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上书替傅喜说情,汉哀帝也很重视他,于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任命傅喜为大司马,封高武侯。傅太后想取得太皇太后尊号,傅喜与丞相孔光等人不同意,因此傅太后大怒,将其遣送到封地。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汉哀帝去世,汉平帝刘衎即位,王莽把持朝政,认为傅喜资质端正,耿直守节,所以让傅喜回长安,赐位特进,侍奉朝请。傅喜后来再被迁到封地,以高寿而终,谥号贞侯。

这些历史名人,都是咱温县人!

三国曹魏大司农光禄勋太常常林

常林字伯槐,东汉末期、三国曹魏河内温县人(今常庄村人),生卒年不详。常林少时家贫,好学有才智。任南和县令,治理有方,卓有成效,后升任博陵太守、幽州刺史、平原太守、魏郡都尉、丞相府东曹属,所在之处,政绩斐然。曹丕当政时历任尚书、少府、大司农,晋封乐阳亭侯。魏明帝继位之后历任光禄勋、太常、光禄大夫,晋封高阳乡侯。他为官多年,清正廉洁,恪尽职守,名望很高。死后追封骠骑将军,谥号贞侯。

这些历史名人,都是咱温县人!

三国时期大将军司马懿

司马懿(公元179—251年),字仲达,东汉未期、三国曹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招贤乡)人。东汉末年,任曹操丞相府文学掾、丞相主簿、魏王太子中庶子;魏国时,为三朝元老,曾历任尚书右仆射、抚军将军、大将军、太尉、太傅等职,屡出师与蜀相诸葛亮对阵。嘉平初,杀曹爽,执掌朝政。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皆为曹魏重将,先后继父执掌曹魏大权,史称“三马同槽”。司马炎建晋后,追司马懿为晋宣帝。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

这些历史名人,都是咱温县人!

三国时期魏国关内侯司马芝

司马芝(?—?) 字子华,河内温(今温县)人,三国时魏臣,曾以遵守礼义著名。历任菅县长、广平县令、大理正、甘陵等郡太守、大司农、河南尹,封关内侯。他依法办事,不徇私情,善于断案,留下“忠正亮直,不矜廉隅”的美名,被称为魏国历任河南尹中最杰出的清正官员。

这些历史名人,都是咱温县人!

三国时期魏国安平王司马孚

司马孚(180年—272年),字叔达,司马懿的三弟,河内温(今温县)人。魏文帝时曾任中书郎、骑都尉、河内典农等职,赐爵关内侯。明帝时晋爵昌平亭侯,迁尚书令,晋武帝代魏后,封为安平王。但他从不以此为荣,至死仍以魏臣自称。

司马孚性格温厚谦让,以贞白自立,从来不与他人结怨。《晋书》对他的评价是:“风度宏茂,器宇高雅,内弘道义,外阐忠贞。”在任河内典农的第二个月,就到济源的枋口堰进行考察,然后向魏文帝进献《请修枋口表》。在司马孚的主持下,将枋口堰用石代木,并对其进行大规模修葺和扩建,整个工程投入河工4万余人,历时2年完成,确保了这一水利工程的效用,使两岸及下游数千顷良田受益。

这些历史名人,都是咱温县人!

晋代开国皇帝司马炎

司马炎(公元236—290年),字安世,三国曹魏末期,西晋初期河内温县人。系司马懿之孙、司马昭之长子。魏朝时,曾任给事中、中垒将军、中护军、中抚军、抚军大将军、副相国等职,后继父嗣为相国、晋王,后又代魏称帝,建立晋朝,称晋武帝。司马炎在位25年中,前中期治国安邦、统一中国,是个贤明皇帝;后期逐渐腐败荒淫而昏庸。

这些历史名人,都是咱温县人!

晋元帝司马睿

司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河内温(今温县)人。司马懿曾孙,琅琊武王司马伷之孙,琅琊恭王司马觐之子。317年在建康称王,改元建武,次年称帝,改元太兴,成为东晋的开国皇帝。323年病死,谥号元皇帝,庙号中宗。

这些历史名人,都是咱温县人!

西晋著名史学家司马彪

司马彪(?—约306年) 字绍统,河内温(今温县)人。晋高阳王司马睦的长子。曾任骑都尉、秘书郎、秘书丞、散骑侍郎等职,著作《续汉书》,是著名的史学家。

《续汉书》自东汉世祖光武帝刘秀开始,到孝献帝刘协为止,时间跨度200年,记载十二世皇帝,分为纪、志、传共八十篇,是一部“通综上下,旁贯庶事”的完整东汉史,可惜纪、传部分散佚,只有八志三十篇被范晔所著的《后汉书》收录。

这些历史名人,都是咱温县人!

北魏儒林先生常爽

常爽(?—?) 字仕明,南北朝时期北魏河内温(今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太常卿常林六世孙,曾受封六品宣威将军。他长期设馆广收门徒,传授儒学经典,著有《六经略注》,时人尊称其为“儒林先生”。

北魏时期,多年征伐,百姓子弟大多学业荒废,贵族子弟也无暇求学,常爽就在大同附近温水河畔设立学馆,传授门徒多达七百余人。尚书左仆射元赞、平原太守司马真安、著作郎程灵虬等人,都是常爽教授的弟子。在他的影响下,京师一带的学业也逐渐振兴起来。这为以后魏孝文帝的改革奠定了有力基础。常爽一生不事王侯,独守闲静,教书育人二十余年。

这些历史名人,都是咱温县人!

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647年—735年) 字子微,河南温(今温县)人,唐代著名道士,法号道隐,又号白云子。博学多才,无意仕途,往嵩山拜上清派宗师潘师正为师,练习辟谷、导引、服饵等养生术,后游历名山大川。在浙江天台山玉雷峰定居。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曾4次请他下山赴京,向他请教国事。唐玄宗还亲受法篆,成为道士教宗师。李隆基还特地安排他到王屋山建阳台宫,让其妹妹玉真公主随他学道。开元二十五年,司马承祯在王屋山仙逝,享年89岁,谥号“贞一”先生。一生著作丰富,有17种30多卷。

这些历史名人,都是咱温县人!

唐代宗宰相常衮

常衮(729—783) 字夷甫,温县人。天宝末进士及第。性狷洁,不妄交游,由太子正宗景为中书舍人。文采瞻蔚,长于应用,誉重一时。后拜门下侍郎,同平章门下平章事、弘文崇文馆大学士,与杨绾同执政。杨绾去世后,常衮为唐代宗宰相,封河内郡公。肃宗当政,一贬为河南省尹,再贬为潮州刺史,后转任福建观察使。建中四年死于任上,享年五十五岁。时闽人未知学,常衮增设乡校,亲自讲授,闽地风气为之一变。其后闽人春秋配享常衮于学宫。有文集十卷,诏集六十卷行世。《全唐诗》存其诗九首。

这些历史名人,都是咱温县人!

唐代雁门郡王王智兴

王智兴(公元758年—836年),字匡谏,唐朝中期怀州温县人。王智兴少时以骁勇果敢著称,初任徐州亲兵。建中二年(781年),淄青节度使李纳谋叛,进攻徐州。王智兴受命进京求援,使徐州之围得以解除,从此成为徐州独挡一面的将领。后历任滕、丰、沛、狄四镇将领,前后二十余年。元和年间(806年―820年),因讨伐李师道有功,升任御史中丞。长庆元年(821年),担任武宁军节度副使,率军讨伐叛军。班师时夺武宁军节度使崔群之权。朝廷无力征讨,授任其为武宁军节度使。太和年间(827年─835年),率军讨伐李同捷有功,封雁门郡王,进位侍中。后任河中尹、宣武军节度使等职,卒后赠太尉。

这些历史名人,都是咱温县人!

北宋国画大师郭熙

郭熙(约公元1020—1100年),字淳夫,北宋中期河阳温县人(今西郭作村)。曾任御书院待诏直长,是北宋后期著名的山水画巨匠,与李成并称“李郭”。有著作《山水训》等,与其子合著画论《林泉高致》,是我国第一部完整而系统地阐述山水画创作规律的著作。存世作品仅20幅,有《早春图》、《关山春雪图》、《幽谷图》、《古木遥山图》等。

这些历史名人,都是咱温县人!

明末清初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

陈王廷(公元1600—1680年),字奏庭,明末清初温县赵堡镇陈家沟村人。太极拳创始人。据《温县志》载,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陈王廷任温县“乡兵守备”。明朝覆亡后,陈王廷退隐乡间,博采众家精华,结合太极阴阳之理,参考中医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创编了一套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太极拳。陈王廷传授下来的有一至五路太极拳、炮捶一路、长拳108势,双人推手和刀、枪、剑、棍、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其中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具有前所未有的独特风格。陈王廷现今仅存《长短句》一首和《拳经总歌》一首。

这些历史名人,都是咱温县人!

清代后期军机大臣李棠阶

李棠阶(公元1798—1865年),字树南,号文园,谥文清,晚清温县赵堡镇南保封村人。清道光年间中进士,次年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大理寺卿、礼部侍郎、左都御史、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工部尚书、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衔,追赠太子太保。李棠阶是晚清著名理学家,一生潜心理学,终生以“克己”“省身”为座右铭,严格要求自己。他出身贫寒,自奉节俭,为官清正廉明,不取分外之财。一生著作颇丰,主要著作有《古本大学集解》一卷、《丧气十戒》一卷、《凭良心录》一卷、《李文清公遗书》八卷、《志节编》二卷、《强斋日记》十六卷、《李文清公诗集》一卷。

这些历史名人,都是咱温县人!

清朝监察御史段晴川

段晴川(1812年—1893年),字文澜,号春湖,又号柳桥,今温县祥云镇大玉兰村人。清道光十七年进士,历任军机章京、兵部职方司员外郎,都察院监察御史等职,先后在浙江、山西和京畿三地任职,官至内阁侍读学士。后告养归乡,其母病逝,再不复出。1893年在故里病逝,享年81岁。

这些历史名人,都是咱温县人!

清朝台湾府主事王作梅

王作梅(1677年—1762年),字伯鼎,号岩公,晚年自号卧雪老人。今温县武德镇徐堡村人。清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官至福建海防同知,主台湾府事。告老还乡后,亦热心公益事业,在民间享有很高声誉。

王作梅在主台湾府事后,对当地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上疏《台湾治略》,提倡农耕,整顿商贾经营秩序,整顿民风,教化群众。经过数年整顿,台湾社会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1762年,王作梅病逝故乡,享年84岁,其主要著作有《卧雪楼古文》四卷,《台湾治略》三卷。

这些历史名人,都是咱温县人!

民国时期“甲骨文之父”董作宾

董作宾(公元1895—1963年),字彦堂,又作雁堂,号平庐,祖籍温县董杨门村。他一生主要从事甲骨文考古与研究,曾主持试掘安阳殷墟,对甲骨学与殷商史的贡献最大。包括“大龟四版”与“贞人”的发现,十个断代标准的提出。殷历的建构,甲骨文字的考释与解读,殷代地理的推测及制度的研究等,他是我国甲骨学和考古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学界把他与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及郭沫若(鼎堂)合称“甲骨四堂)。1948年,董作宾当选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温县发布》并保留作者姓名,否则视为侵权。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