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曲论并重 知行合一”——读耿涛《中国竹笛曲论》

21世纪以来,随着书籍出版条件的便利,出版业整体繁荣发展,竹笛业界的书籍出版也出现猛增趋势,教材、曲集、论著等书目层出不穷。据笔者粗略统计,现今图书市场上可买到的竹笛方面的书籍不下两百本。但是,在竹笛书籍整体数量显著增多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问题,许多书目缺乏新意,在编写上程式化、雷同化居多,在数量增加的同时质量却出现了明显的滑坡。不过,在这些新出的书籍中仍不乏好的著作,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耿涛所写的《中国竹笛曲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以下简称《曲论》)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曲论》共分上、中、下三编。

“曲论并重 知行合一”——读耿涛《中国竹笛曲论》

上编为“中国竹笛基本知识及练习曲”,主要介绍中国竹笛的历史与发展概略、中国竹笛演奏的基本常识、中国竹笛常用指法音阶表以及96首竹笛练习曲。其中96首竹笛练习曲全部由耿涛原创编写,是耿涛从教数十年来的心血积累。

96首练习曲按照不同指法分成六部分,这些练习曲的设置是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

第一部分全按作“5”的指法和技巧练习共有51条,是全书练习曲的重头部分。1-30条主要为音阶和节奏练习。先从简单的节奏练习入手,然后进入音阶练习,在音阶练习的设置中,作者注意到了不同音区的侧重训练以及分解和弦的练习。随着音阶练习程度的加深,逐步加入附点节奏、十六分音符进行、三连音、切分音及不同节奏组合的训练,在设置上非常有条理。31-42条为吐音练习,这些曲目并非机械的技术练习,而是活泼生动,富有乐感的练习作品,在练习技术的同时,乐感也一同得到训练。43-51条主要为打音、叠音、倚音、波音、颤音、历音等练习,同样在融合技巧性的同时赋予了练习曲较好的音乐性。

后五部分涉及了其他指法的节奏和音阶训练、吐音及手指技巧,同时还有专门的“民族风格五声音阶练习”、“滑音练习”、“剁音练习”、“半音阶练习”、“花舌练习”、“转调练习”“泛音练习”等,这些曲目均是耿涛精心写作而成。

“曲论并重 知行合一”——读耿涛《中国竹笛曲论》

耿涛所写的96首练习曲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们并不是枯燥机械的纯技术练习,而首先是一首优美的旋律作品,熔技术于音乐性之中,这一点是现今练习曲编写值得借鉴的地方。笔者认为,在这一点上,耿氏的练习曲可以和曲祥、曲广义的《笛子练习曲选》相媲美。

中编为耿涛创作或改编的中国竹笛乐曲8首,分别是《欢乐的校园》、《沂蒙情》、《边防骑兵》、《沂蒙山抒怀》、《水乡音诗》、《中国京戏》、《帕米尔高原的春天》、《D大调长笛第一协奏曲》。

《欢乐的校园》创作于1989年,使用G调梆笛全按作1演奏,乐曲旋律欢快活泼,刻画了校园学子们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展示了一幅生动校园生活画面。《沂蒙情》创作于1999年,使用G调梆笛全按作2,乐曲旋律温馨甜美,亲切质朴,是作者对美丽家乡的热情讴歌。《边防骑兵》创作于2000年,使用E调笛采用三种不同指法演奏,曲中表现了边防骑兵威武雄壮的勇敢形象和精神面貌,乐曲激昂奋进,运用半音阶的快速吐音,以及多次转调,使得情绪得到不断提升。《沂蒙山抒怀》创作于1988年,是耿涛的最为经典的代表作,乐曲以悲切的音调,诉说了山东沂蒙山地区人民过去所经历的苦难;赞颂了今日沂蒙山区出现的欢天喜地的变化和人们美好、幸福的生活。此曲在业内流传较为广泛,笔者曾写过一篇《一曲沂蒙悠悠情——笛曲<沂蒙山抒怀>的艺术创作》(载于《乐器》2013年05期),对其艺术特色进行专门分析。

“曲论并重 知行合一”——读耿涛《中国竹笛曲论》

《水乡音诗》创作于2001年9月,是耿涛的另一首早期代表作,乐曲使用C调曲笛全按作1和全按作5两种指法演奏,乐曲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值得称道的是,乐曲在一些旋律进行中常巧妙地插入半音,同时多次运用转调的手法,这些一般被视为西洋的作曲技法不但没有影响作者对江南水乡唯美如画的气氛的塑造,同时还使乐曲增多了几分清秀和灵动,这种中西结合的手法在此首民族音乐作品中运用得十分成功。

最后三首作品为改编或移植之作,《中国京戏》选取顾冠仁《京调》旋律进行扩充发展,在原曲基础的同时,加入一大段吐音段落,加强了乐器的技术性和丰富性。《帕米尔高原的春天》根据刘富荣同名乐曲改编,在后半部分加入大段华彩式的吐音段落,使得乐曲更加丰富多变,技巧性强。《D大调长笛协奏曲第一乐章》移植于莫扎特的同名作品,此曲虽为长笛名篇,但音域与技巧完全适用于竹笛。莫扎特器乐作品的许多华彩段落曾被后人改写,此版本最后处的华彩段落由耿涛编写,是全新的创造。

“曲论并重 知行合一”——读耿涛《中国竹笛曲论》

由于本书出版于2003年,距今已有10余年的时间。在这10多年中,耿涛又陆续创作出了一些新的作品,如《珠江畅想》、《粤乡晨曲》、《万泉河随想》、《关公庙》《姑苏行》(四重奏)、等,同时又对原有的作品进行重新改编、编配,如《欢乐的校园》、《沂蒙情》、《边防骑兵》、《中国京戏》等重制为二重奏、四重奏版本,均是富有新意和表现力的作品,这些曲目尚待收录。

下编为中国竹笛艺术研究文论,收录了作者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15篇论文。文章涉及竹笛演奏与技巧、气息与音色、不同地域作品的风格、竹笛传统称谓的改革、优秀竹笛曲目的分析和访欧印记等几个部分。这些文章很有针对性,是作者在进行表演实践和教学活动的同时,对其遇到的问题不断进行总结思考,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过程的结晶,这对于一位从事表演艺术工作者的人来说是非常难得可贵的。

纵观全书,无论是具有高质量的练习曲,还是匠心独具的独奏作品,以及代表理性思考成果的研究文论,都体现着作者“曲论并重,知行合一”的艺术观念,这使得耿涛先生在演奏、创作、理论、教学等多个方面开花结果,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从而成为一名素养全面的音乐家。

“曲论并重 知行合一”——读耿涛《中国竹笛曲论》

耿涛简介: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竹笛学会副会长,广州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早年跟随著名竹笛演奏家曲祥先生学习竹笛,1983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音乐系师从刘德庆教授;之后,跟随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蔡敬民教授学习。1993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文艺系进修,2004年赴德国汉堡音乐与戏剧表演艺术大学访学。出版专著三部,其中有《中国竹笛曲论》、《中国竹笛作品演奏精选》CD和《名师教你学竹笛》VCD;在《中国音乐》、《人民音乐》、《民族器乐曲论》、《音乐创作》等杂志与曲集中发表论文与作品60余篇(首)。 耿涛集竹笛演奏、科研、教学、创作为一体。先后十余次应邀赴英国、丹麦、德国、奥地利、法国、美国以及港澳地区讲学、举办竹笛独奏音乐会,多次与丹麦阿纳斯室内管弦乐团、丹麦欧登塞青年交响乐团、美国加州州立大学东湾交响乐团合作举办音乐会;指导的学生在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音协等主办的各类比赛中获得优异奖项。 耿涛创作的竹笛作品音乐风格多样化,并善于融合中西音乐元素,将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特点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艺术风格;竹笛代表作有《沂蒙山抒怀》、《水乡音诗》、《沂蒙情》、《珠江畅想》等,深受听众的喜爱。2017年2月,耿涛应邀出访丹麦与阿纳斯室内管弦乐团合作成功举办了“奥胡斯-2017欧洲文化之都”音乐会,受到国内外媒体的广泛报道与好评。

本文原载于《大众文艺》2017年第8期,有删改。

“曲论并重 知行合一”——读耿涛《中国竹笛曲论》

本文作者:马强,青年笛子演奏家,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硕士,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音乐学讲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