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青川木牍走进央视《国宝档案》

村民修房挖屋基发现墓葬,经考证为战国墓葬群,共出土两件木牍

青川木牍走进央视《国宝档案》

航拍青川县郝家坪战国墓葬群

青川木牍走进央视《国宝档案》

青川木牍

阳春三月,央视《国宝档案》栏目组两到青川,采访、拍摄了“青川最耀眼的馆藏宝贝”——青川木牍。

就像上期“淘宝贝”晒出的宝轮船棺,青川木牍同样出自古墓葬群——青川郝家坪战国墓葬群。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队的黄家祥曾参与郝家坪战国墓葬群的发掘、清理。黄家祥评价:青川木牍牍文反映了秦统一中国以前的秦国田律制度,是一件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

博物馆给青川木牍“最高礼遇”

外罩超大玻柜,陈列在展厅重要位置……青川县博物馆给了青川木牍“最高礼遇”。据《青川县志》记载,从郝家坪战国墓葬群出土的木牍共两件,“一件长4.5厘米,宽2.5厘米,厚0.5厘米,字迹已剥落,仅存残墨迹数点,无法辨识。另一件完好,字迹清晰。”

1979年1月,距原青川县城约一公里处的郝家坪发现战国墓葬群,随后省博物馆与青川县文保部门组成联合发掘小组,对墓葬群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发掘、清理。

《青川县志》记载,郝家坪战国墓葬群总面积约3300平方米,墓葬群中的墓坑长宽比例一般为1:3左右,棺盖至土表2至4米不等,坑周四壁用白膏泥涂抹,厚1至2厘米,棺椁下上及四周用白膏泥填充。形制有四种:一棺一椁的,有棺无椁的,有椁无棺的,无棺无椁的(土坑上仅一木垫板)。多数墓的木棺偏置于椁室的一侧,另一侧形成较大的空间,系放置随葬品之用。

据了解,当年联合发掘小组从该墓葬群共发掘、清理墓葬74座,出土包括木牍在内的随葬器物400多件。

专家“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

据青川县博物馆提供的资料显示,字迹清晰的青川木牍正面牍文为“二年十一月已酉朔朔日,王命丞相戊(茂)内史匽,吏臂更修为田律:田广一步,袤八则,为畛。亩二畛,一百(陌)道。百亩为倾,一千(陌)道,道广三步。封,高四尺,大称其高;捋(埒),高尺,下厚二尺。以秋八月修封捋(埒),正缰畔,及X(代表无法识别)千(阡)百(陌)之大草。九月,大除道及除浍。十月为桥,修(波)陂堤,利津涧。鲜草离,虽非除道之时,而有陷败不可行,相为之”,背面牍文为“四年十二月不除道者:X二日,X一日,辛一日,壬一日,亥一日,辰一日,戌一日,X一日”。

黄家祥称,该木牍系郝家坪战国墓葬群M50号墓出土,其牍文内容反映了秦统一中国以前的秦国田律制度,是研究当时秦国政治、经济,考察秦国拓辟疆域的依据之一。

青川木牍的出土,也令文字学家激动了一把。木牍上的隶书因“书法流畅,率意而不呆板,结体错落有致,并有篆籀遗韵”而广受追捧。

经考证,该木牍的书写时间为秦武王二年,即公元前309年,比秦始皇统一中国整整早了八十八年,被视为目前年代最早的古隶标本。

故事村民挖屋基发现古墓葬

深埋地下两千多年的郝家坪战国墓葬群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曾在郝家坪战国墓葬群附近居住过的王金坤大爷告诉记者,“那里(郝家坪)原来是个山坡,根本看不出是块墓地。1979年冬天,我们大队一个姓王的村民想在那里修房子,手续办下来就挖屋基(注:建造房屋基础),挖着挖着就挖出了棺材板、破壶烂罐……”

王金坤回忆,当时村民们猜测有古墓,还纷纷拿来锄头、钢钎,挖地寻宝。青川县文物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得知消息后赶到现场了解情况,这才有了后来的发掘、清理。

据了解,青川木牍原件现存省博物馆,而出土青川木牍的郝家坪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元晚报全媒体记者罗晓平文/图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