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武汉方舱医院护士口述:每班次四小时全程要八小时,有位大爷一直问会不会死,要帮患者消除恐惧

特约撰稿丨李游 编辑丨覃旭

去武汉看樱花,曾是崔晓雯的梦想。但她没想到,与这座城第一次产生关系,是在方舱医院护理新冠肺炎患者,密密麻麻的床位成为她的全部风景。

2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表示,目前已有3.2万余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武汉。来自河北石家庄的崔晓雯便是其中一位,从2月4日在老家接到通知,到两天后进入武汉的方舱医院,准备时间都很紧张。

作为小组长,崔晓雯带领8名医护人员,护理着200多位患者。长时间戴口罩、护目镜,她的脸上被压出深深的印迹,鼻梁上也出了水庖,刚入舱时的风华已被完全掩盖。

崔晓雯说,自己并不惧怕,反而多了几分平静。当年“非典”就想参与救护,可那时自己还没毕业,没有机会,这次碰到这么大的疫情,自己更是义无反顾。

武汉方舱医院护士口述:每班次四小时全程要八小时,有位大爷一直问会不会死,要帮患者消除恐惧

进入武汉方舱医院之前,崔晓雯留下这张照片。

以下是崔晓雯的口述:

值班期间不能吃饭、喝水、上厕所

我是石家庄市赞皇县人民医院内一科的护士长,1986年出生。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便写下请战书申请到一线去。

2月4日凌晨1点30分,突然接到驰援武汉的命令。我们医院物资也紧缺,院领导连夜组织大家为我们准备了防护服、口罩、手套、药品及生活用品。

来不及准备,我连夜做好父母和孩子的工作后,上午9点30分从县里出发赶到石家庄与其他医疗队汇合。我们是第三批河北省援鄂抗疫医疗队,共103人前往。

下午5点,我们在正定国际机场乘坐河北航空紧急调配的航班飞往武汉。我以前曾多次幻想来这里看樱花,但从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与武汉相遇。

18点55分,飞机到达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由于交通停运,只有部分车辆专供接送医护人员,直到22点17分,才到达武昌区新联投新大地酒店,开始分房间、吃饭。收拾好休息时,已是次日凌晨了。

经过两天紧张培训后,我们接到通知,到洪山体育馆改造的方舱医院上岗。我们一开始是10人一组,我被选为组长,第一次上班的班次是凌晨2点至早上8点。

我们都清楚地知道,上岗后值班期间不能吃饭、喝水、上厕所,所以大家到下午时,都不敢喝水了。首次上岗,我们主动提前了一个半小时,在0点30分到岗,领取防护用品后开始穿防护服、隔离衣,戴口罩、护目镜,两人一组互相查看是否符合要求。

武汉方舱医院护士口述:每班次四小时全程要八小时,有位大爷一直问会不会死,要帮患者消除恐惧

崔晓雯在方舱医院进行护理。

在确认规范后我们进入舱内,与上一组值班人员认真交接。里面设施很齐全,病区中间用屏风进行了简单隔断,每个床位都有被褥、枕头、床头桌椅。天气寒冷,室内不能开空调,床上铺有电热毯。

到达舱内不一会儿,护目镜上就起了水雾,眼前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我只能很小心地走路。原来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操作起来真的很困难,口罩也不仅在滴水,接触到的皮肤还一直发痒。

但我告诉自己要坚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一遍遍巡视患者。有位病人说:“感谢你们来支援武汉,辛苦了!”每次听到这样的话后,都感觉责任更重了。

下班时,我们很担心脱防护服,因为这个过程最容易被感染,要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全部脱完也得半小时。摘下口罩后,我脸上出现深深的压痕,鼻梁也出了水庖。

回到宾馆后,把随身穿的衣物用100度热水浸泡消毒清洗,很累,但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坚持下去。花好月圆人团圆,疫情过去皆平安。

武汉方舱医院护士口述:每班次四小时全程要八小时,有位大爷一直问会不会死,要帮患者消除恐惧

发放药物。

每班次四小时,从开始防护到解除防护要八小时

为了留出足够穿戴防护用品的时间,我们每次都提前90分钟集合出发去往方舱医院。最麻烦的是,无法适应起水雾的护目镜。后来了解到,用碘伏擦拭镜片可以防止起水雾,尝试后,效果的确不错。这个问题解决后,我们提前15分钟与上一班护士交接。

我的小组有9个人,两人一组分成四小组,每人负责30至40个病人。作为组长,我要认真查看每个病人的情况,并与组员们沟通病人状况。当四组全部巡视完,才觉得好热、好闷,防护服里面的衣服被汗水浸透,护目镜里面也是汗水,真想脱掉身上的防护服。

有时感觉一秒钟都坚持不了了,可我清楚,必须坚持。组员一直说:“你去休息下吧,有事叫你!”但我怎能扔下他们呢?

真正到下班时,大家都很累了,好不容易交完班就能出舱了,但门口的感控人员还要为我们清理消毒通道,要等一会儿才能出去。我们知道这是为安全着想。

消好毒后,我们才能走进医护人员通道,小心翼翼脱下隔离衣、防护服。虽说每班次只有四小时,可从开始防护到解除防护,都在八小时左右。

基本上,每次回酒店都累到不想吃饭。可为了大家能补充体力,我每天会帮他们领饭、领物资。虽然累,但有时候挺自豪。

武汉方舱医院护士口述:每班次四小时全程要八小时,有位大爷一直问会不会死,要帮患者消除恐惧

在入住的酒店领取餐食。

比如,刚去方舱医院时,我们首批独立负责了A区。2月11日中午十二点半,我们接到通知,每组要抽调3人做B区的开诊准备工作,十分钟后上报名单。这意味着,从这个晚班开始,每班只有6人上岗。

当天确定好人员后,我在群内通知大家好好休息,因为次日是凌晨4点上班,需在2点30分出发。刚刚让大家安心休息,晚上11点,领队让刚抽调的人马上出发到B区。我通知完他们后,睡意全无,就收拾准备上班所需用品。

凌晨进仓,我们6个人要重新分组分区。准备完毕后,巡视了一遍病人,大部分都在睡觉,我还为几个发热病人测量了体温。

早上为病人测量生命体征和发放中药时,一位阿姨问我是哪里人,我回答河北。她流着泪说了句“挺远的”。等她说完,我看见她的眼泪就流下来了。

我问她为什么。她说,一直以为生了这个病会死,很害怕,可看到全国医护人员都来支援我们,特别感动。原来看似坚强的人心理是那么脆弱。

下班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更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武汉方舱医院护士口述:每班次四小时全程要八小时,有位大爷一直问会不会死,要帮患者消除恐惧

在方舱医院工作中。

著名作家张晓风曾经说过:“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所以,我肯做那个把自己给出去的人。

有位大爷一直问会不会死,要帮患者消除恐惧

在方舱医院做护理,压力还是挺大的,几乎没喘息的时间。很多次,我们在去往医院的路上,都会聊疫情结束了想来武汉做什么,却始终也没个答案,大家的心思都在工作上吧。

还记得情人节那天,刚接完班,我们就开始收新入院病人,当天共收了36名。我们得为每个新来的人铺床、发放生活用品、测量生命体征。没一会儿,就汗如雨下。

严密防护状态下,我有点缺氧,头晕、恶心、想吐,只能做深呼吸来调整自己。因为刚刚住进来的病人不熟悉环境,不能给他们制造紧张和焦虑。

武汉方舱医院护士口述:每班次四小时全程要八小时,有位大爷一直问会不会死,要帮患者消除恐惧

为患者贴住输液针孔。

我们要一遍遍地给患者讲解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帮他们消除心理恐惧。有位大爷就很恐惧,他老伴儿前几天因这个病去世了,然后一直问我们他会不会死。

我告诉他不要紧张、多注意休息、调整好心态,一定可以战胜病魔,并教会他七步洗手法,确保能把手的部位都洗到位。

后来,大爷道出实情:“我以为得了这个病就会死,因为这是传染病,只要得了就没有人管我们了,大家都怕传染。没想到你们都来支援武汉,还与我近距离接触,真的很感谢你们。”

这里的患者都很友好,也挺自由。医院专门为他们建了活动场所,到饭点了有人过来送餐食,随时加餐也可以,有特殊需求的病人也尽量满足。

2月15日,凌晨0点的班上,我发现有位阿姨在床前一直捂着胸口,表情有些痛苦,原来她有冠心病史。我立刻通知医生,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做心电图。医生看后给病人吸氧,又开了口服药。

殊不知,最困难的要数搬运氧气筒了。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本来就胸闷、喘不过气,从护理站到患者床前只有几十米,我却走了10分钟。

武汉方舱医院护士口述:每班次四小时全程要八小时,有位大爷一直问会不会死,要帮患者消除恐惧

每个人要护理几十名患者,经常疲惫至极。

为病人吸上氧后,我感觉到里面的衣服又湿透了,水滴布满护目镜,口罩也在滴水,与皮肤接触的部位痛痒难忍。就这样,衣服湿了干、干了湿,我的身体感觉忽冷忽热。但我仍严格按流程操作,尽量减轻他们的痛苦,并做好心理疏导。

那天,回到房间已是清晨6点多了,额头又被护目镜压出了深深的血痕,鼻梁上的水庖更大了。又累,又渴,一点都不想再动了。可想到患者对我们的认可,便很欣慰。

2月18日凌晨4点到上午8点的班上,舱内250多个病人。我除了为病人测量体温、脉搏氧、心率外,还要为60多个患者采集血液标本,这是最危险的环节,要格外谨慎。

为了安全,我进行了三级防护,就是在防护服外面再加一层隔离衣,护目镜外再戴防护面屏,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

因为护目镜上已有了雾气和水珠,戴上防护面屏后,根本看不见血管,而且戴了三层手套,手感也不好,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刺伤。我的心揪在了一起,有点儿紧张,担心不能一下扎进血管。我心里默默鼓励自己:一定行。

屏住呼吸,我小心翼翼地摸到了血管,消毒、扎止血带、穿刺、抽出,一气呵成。第一例成功抽出后,我更有自信了,一个多小时,成功采集了60多个病人的血!

一位阿姨说:你扎的一点都不痛。此时此刻,我已经忘记护目镜下被压痛的皮肤,也忘记防护服内被汗水浸透的衣服,满满的成就感。

武汉方舱医院护士口述:每班次四小时全程要八小时,有位大爷一直问会不会死,要帮患者消除恐惧

刚刚摘下防护用品的崔晓雯。

只是尽一个医护人员的本分

特约撰稿丨李游 编辑丨覃旭

去武汉看樱花,曾是崔晓雯的梦想。但她没想到,与这座城第一次产生关系,是在方舱医院护理新冠肺炎患者,密密麻麻的床位成为她的全部风景。

2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表示,目前已有3.2万余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武汉。来自河北石家庄的崔晓雯便是其中一位,从2月4日在老家接到通知,到两天后进入武汉的方舱医院,准备时间都很紧张。

作为小组长,崔晓雯带领8名医护人员,护理着200多位患者。长时间戴口罩、护目镜,她的脸上被压出深深的印迹,鼻梁上也出了水庖,刚入舱时的风华已被完全掩盖。

崔晓雯说,自己并不惧怕,反而多了几分平静。当年“非典”就想参与救护,可那时自己还没毕业,没有机会,这次碰到这么大的疫情,自己更是义无反顾。

武汉方舱医院护士口述:每班次四小时全程要八小时,有位大爷一直问会不会死,要帮患者消除恐惧

进入武汉方舱医院之前,崔晓雯留下这张照片。

以下是崔晓雯的口述:

值班期间不能吃饭、喝水、上厕所

我是石家庄市赞皇县人民医院内一科的护士长,1986年出生。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便写下请战书申请到一线去。

2月4日凌晨1点30分,突然接到驰援武汉的命令。我们医院物资也紧缺,院领导连夜组织大家为我们准备了防护服、口罩、手套、药品及生活用品。

来不及准备,我连夜做好父母和孩子的工作后,上午9点30分从县里出发赶到石家庄与其他医疗队汇合。我们是第三批河北省援鄂抗疫医疗队,共103人前往。

下午5点,我们在正定国际机场乘坐河北航空紧急调配的航班飞往武汉。我以前曾多次幻想来这里看樱花,但从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与武汉相遇。

18点55分,飞机到达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由于交通停运,只有部分车辆专供接送医护人员,直到22点17分,才到达武昌区新联投新大地酒店,开始分房间、吃饭。收拾好休息时,已是次日凌晨了。

经过两天紧张培训后,我们接到通知,到洪山体育馆改造的方舱医院上岗。我们一开始是10人一组,我被选为组长,第一次上班的班次是凌晨2点至早上8点。

我们都清楚地知道,上岗后值班期间不能吃饭、喝水、上厕所,所以大家到下午时,都不敢喝水了。首次上岗,我们主动提前了一个半小时,在0点30分到岗,领取防护用品后开始穿防护服、隔离衣,戴口罩、护目镜,两人一组互相查看是否符合要求。

武汉方舱医院护士口述:每班次四小时全程要八小时,有位大爷一直问会不会死,要帮患者消除恐惧

崔晓雯在方舱医院进行护理。

在确认规范后我们进入舱内,与上一组值班人员认真交接。里面设施很齐全,病区中间用屏风进行了简单隔断,每个床位都有被褥、枕头、床头桌椅。天气寒冷,室内不能开空调,床上铺有电热毯。

到达舱内不一会儿,护目镜上就起了水雾,眼前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我只能很小心地走路。原来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操作起来真的很困难,口罩也不仅在滴水,接触到的皮肤还一直发痒。

但我告诉自己要坚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一遍遍巡视患者。有位病人说:“感谢你们来支援武汉,辛苦了!”每次听到这样的话后,都感觉责任更重了。

下班时,我们很担心脱防护服,因为这个过程最容易被感染,要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全部脱完也得半小时。摘下口罩后,我脸上出现深深的压痕,鼻梁也出了水庖。

回到宾馆后,把随身穿的衣物用100度热水浸泡消毒清洗,很累,但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坚持下去。花好月圆人团圆,疫情过去皆平安。

武汉方舱医院护士口述:每班次四小时全程要八小时,有位大爷一直问会不会死,要帮患者消除恐惧

发放药物。

每班次四小时,从开始防护到解除防护要八小时

为了留出足够穿戴防护用品的时间,我们每次都提前90分钟集合出发去往方舱医院。最麻烦的是,无法适应起水雾的护目镜。后来了解到,用碘伏擦拭镜片可以防止起水雾,尝试后,效果的确不错。这个问题解决后,我们提前15分钟与上一班护士交接。

我的小组有9个人,两人一组分成四小组,每人负责30至40个病人。作为组长,我要认真查看每个病人的情况,并与组员们沟通病人状况。当四组全部巡视完,才觉得好热、好闷,防护服里面的衣服被汗水浸透,护目镜里面也是汗水,真想脱掉身上的防护服。

有时感觉一秒钟都坚持不了了,可我清楚,必须坚持。组员一直说:“你去休息下吧,有事叫你!”但我怎能扔下他们呢?

真正到下班时,大家都很累了,好不容易交完班就能出舱了,但门口的感控人员还要为我们清理消毒通道,要等一会儿才能出去。我们知道这是为安全着想。

消好毒后,我们才能走进医护人员通道,小心翼翼脱下隔离衣、防护服。虽说每班次只有四小时,可从开始防护到解除防护,都在八小时左右。

基本上,每次回酒店都累到不想吃饭。可为了大家能补充体力,我每天会帮他们领饭、领物资。虽然累,但有时候挺自豪。

武汉方舱医院护士口述:每班次四小时全程要八小时,有位大爷一直问会不会死,要帮患者消除恐惧

在入住的酒店领取餐食。

比如,刚去方舱医院时,我们首批独立负责了A区。2月11日中午十二点半,我们接到通知,每组要抽调3人做B区的开诊准备工作,十分钟后上报名单。这意味着,从这个晚班开始,每班只有6人上岗。

当天确定好人员后,我在群内通知大家好好休息,因为次日是凌晨4点上班,需在2点30分出发。刚刚让大家安心休息,晚上11点,领队让刚抽调的人马上出发到B区。我通知完他们后,睡意全无,就收拾准备上班所需用品。

凌晨进仓,我们6个人要重新分组分区。准备完毕后,巡视了一遍病人,大部分都在睡觉,我还为几个发热病人测量了体温。

早上为病人测量生命体征和发放中药时,一位阿姨问我是哪里人,我回答河北。她流着泪说了句“挺远的”。等她说完,我看见她的眼泪就流下来了。

我问她为什么。她说,一直以为生了这个病会死,很害怕,可看到全国医护人员都来支援我们,特别感动。原来看似坚强的人心理是那么脆弱。

下班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更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武汉方舱医院护士口述:每班次四小时全程要八小时,有位大爷一直问会不会死,要帮患者消除恐惧

在方舱医院工作中。

著名作家张晓风曾经说过:“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所以,我肯做那个把自己给出去的人。

有位大爷一直问会不会死,要帮患者消除恐惧

在方舱医院做护理,压力还是挺大的,几乎没喘息的时间。很多次,我们在去往医院的路上,都会聊疫情结束了想来武汉做什么,却始终也没个答案,大家的心思都在工作上吧。

还记得情人节那天,刚接完班,我们就开始收新入院病人,当天共收了36名。我们得为每个新来的人铺床、发放生活用品、测量生命体征。没一会儿,就汗如雨下。

严密防护状态下,我有点缺氧,头晕、恶心、想吐,只能做深呼吸来调整自己。因为刚刚住进来的病人不熟悉环境,不能给他们制造紧张和焦虑。

武汉方舱医院护士口述:每班次四小时全程要八小时,有位大爷一直问会不会死,要帮患者消除恐惧

为患者贴住输液针孔。

我们要一遍遍地给患者讲解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帮他们消除心理恐惧。有位大爷就很恐惧,他老伴儿前几天因这个病去世了,然后一直问我们他会不会死。

我告诉他不要紧张、多注意休息、调整好心态,一定可以战胜病魔,并教会他七步洗手法,确保能把手的部位都洗到位。

后来,大爷道出实情:“我以为得了这个病就会死,因为这是传染病,只要得了就没有人管我们了,大家都怕传染。没想到你们都来支援武汉,还与我近距离接触,真的很感谢你们。”

这里的患者都很友好,也挺自由。医院专门为他们建了活动场所,到饭点了有人过来送餐食,随时加餐也可以,有特殊需求的病人也尽量满足。

2月15日,凌晨0点的班上,我发现有位阿姨在床前一直捂着胸口,表情有些痛苦,原来她有冠心病史。我立刻通知医生,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做心电图。医生看后给病人吸氧,又开了口服药。

殊不知,最困难的要数搬运氧气筒了。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本来就胸闷、喘不过气,从护理站到患者床前只有几十米,我却走了10分钟。

武汉方舱医院护士口述:每班次四小时全程要八小时,有位大爷一直问会不会死,要帮患者消除恐惧

每个人要护理几十名患者,经常疲惫至极。

为病人吸上氧后,我感觉到里面的衣服又湿透了,水滴布满护目镜,口罩也在滴水,与皮肤接触的部位痛痒难忍。就这样,衣服湿了干、干了湿,我的身体感觉忽冷忽热。但我仍严格按流程操作,尽量减轻他们的痛苦,并做好心理疏导。

那天,回到房间已是清晨6点多了,额头又被护目镜压出了深深的血痕,鼻梁上的水庖更大了。又累,又渴,一点都不想再动了。可想到患者对我们的认可,便很欣慰。

2月18日凌晨4点到上午8点的班上,舱内250多个病人。我除了为病人测量体温、脉搏氧、心率外,还要为60多个患者采集血液标本,这是最危险的环节,要格外谨慎。

为了安全,我进行了三级防护,就是在防护服外面再加一层隔离衣,护目镜外再戴防护面屏,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

因为护目镜上已有了雾气和水珠,戴上防护面屏后,根本看不见血管,而且戴了三层手套,手感也不好,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刺伤。我的心揪在了一起,有点儿紧张,担心不能一下扎进血管。我心里默默鼓励自己:一定行。

屏住呼吸,我小心翼翼地摸到了血管,消毒、扎止血带、穿刺、抽出,一气呵成。第一例成功抽出后,我更有自信了,一个多小时,成功采集了60多个病人的血!

一位阿姨说:你扎的一点都不痛。此时此刻,我已经忘记护目镜下被压痛的皮肤,也忘记防护服内被汗水浸透的衣服,满满的成就感。

武汉方舱医院护士口述:每班次四小时全程要八小时,有位大爷一直问会不会死,要帮患者消除恐惧

刚刚摘下防护用品的崔晓雯。

只是尽一个医护人员的本分

我从新闻中得知,截至2月18日,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已有15名医护人员去世,他们中有名震天下的专家院士,也有平凡的乡村医生,都值得全社会尊敬和怀念。

从来武汉那天起,亲朋好友就开始担心我。其实,我们经过了严格培训,也有严密的防护措施。没这点勇气,就不来武汉了。

2003年非典时,我还在卫校读书,当时就想去帮助那些病人。现在所做的一切,我只是尽一个医护人员的本分。

武汉方舱医院护士口述:每班次四小时全程要八小时,有位大爷一直问会不会死,要帮患者消除恐惧

通过衣服上的记号辨认身份。

父母虽然嘴上不多说,却非常担心我。他们知道我的班次后都是卡着点先给我留出休息时间后再联系。比如,2月16日,我下午五点半下班,妈妈六点打电话让我吃饱再睡。我深切感受到这份爱,却没办法,只能先舍弃小家了。

丈夫在赞皇县公安局法制大队做辅警,现在也是忙得不可开交。两个孩子自己在家,因为疫情,他们没法上学,很多课业需在网上完成。我俩都在一线,老人文化程度低,无法辅导,他们只能自己摸索。老师知道我们的情况后,就主动帮助孩子,还带了些书籍给他们。

我特别感恩,有句话说的好:“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

欣慰的是,孩子们没闹过情绪。儿子每天关心我吃什么,女儿让我一定平安归来。女儿学习古筝,已连续两年代表河北省去北京参赛。所以,前两年春节,我是先在单位上几天班,初四去北京、初七回,没在家正经待过。

今年本想好好在家,但碰到疫情,卫生系统不放假,科主任、护士长得天天在岗。现在又来了武汉,彻底哪也去不了了。

有时想想有会伤感。去年秋天买了两套挺中意的冬装,一忙起来至今也没穿上,压箱底儿了。现在只有防护服。

这两天翻看手机照片,发现自己刚进舱时还有女人样,现在已经没法看了。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返回,来的时候还挺冷,回去的时候恐怕已经暖和了。

不知道怎么形容这种心情。我只是个平凡人。如果可以,我会继续,若有去无回,便忘记一切重启生命。另外,我还是个白衣战士,既身着白衣,必不负它。

听说,再有不到一个月,武汉大学的樱花就要开了,希望疫情也随之消失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