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深度」东北亚导弹武器装备能力分析

作者:张莹、张铧予

近年来,东北亚地区主要国家大力发展导弹武器,装备数量、战术技术性能均取得明显进展。2017年,朝鲜密集开展弹道导弹试射,韩、美借机炒作,完成萨德系统的在韩部署,半岛安全形势更加恶化;日本方面采取寓军于民的策略,通过运载火箭发展弹道导弹技术,并与美国合作研发新型拦截弹,不断提升导弹武器的攻防对抗能力。2018年以来,朝鲜半岛形势发生历史性重大积极变化。朝鲜调整战略路线,中止核试射导。朝韩举行三次首脑会晤,决定尽早发表终战宣言,推动停和机制转换。朝美举行史上首次首脑会晤,提出致力于建立新型朝美关系,重启半岛无核化谈判。中朝首脑友好达成四点原则共识。

但另一方面,半岛无核化进展缓慢。美在发表终战宣言和推动停和机制转换上停滞不前。朝韩关系进一步发展受到安理会涉朝制裁决议、半岛无核化进程及美国因素的制约。进入2019年,虽朝美进行了二次会晤,但半岛无核化政治解决进程紧张缓慢,主要原因包括:一是朝美缺乏信任;二是双方对半岛无核化的含义理解有差异;三是双方在半岛无核化的步骤和方式上存在差异;四是朝美都认为对方做得不够。分析认为,在朝美无核化磋商即将重启之际,朝鲜可能通过公开新型武器,展现方位能力,同时向美国施压。

当前,周边安全环境特别是东北亚地区存在许多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安全形势出现了一些消极的变化,值得全面深入的研究东北亚国家即朝鲜、日本、韩国导弹武器装备的发展现状,对其进行能力评估,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将对导弹武器装备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情报支持,为有关管理部门和科研生产部门管理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深度」东北亚导弹武器装备能力分析

武器装备情况

1、朝鲜

朝鲜弹道导弹技术早期源自对俄飞毛腿及SS-N-6两型导弹的仿制,通过改进和并联发动机、增加级数、增大导弹规模等多种途径,不断拓展射程,形成了近中远射程基本衔接的弹道导弹系列。经过多年的发展,朝鲜拥有种类繁多的导弹型号,朝鲜拥有战略核武器的决心十分坚定,从近两年朝鲜阅兵和新型号试射频率来看,朝鲜已经具备了新型发动机的研制能力,结合已有型号研制基础,具备对中远程及洲际导弹系列的研制和优化能力。

目前,朝鲜在役在研的近中远程弹道导弹共计14型。其中,近程导弹(射程1 000 km以下)在役共三型,为KN-02和飞毛腿B、C;中近程弹道导弹(1 000~2 000 km)在役共三型,为劳动1、劳动2、大浦洞1导弹;中程弹道导弹(2 000~5 000 km)在役共一型,为舞水端导弹,在研共三型,为潜射北极星1、陆基北极星2和火星12;远程弹道导弹(5 000~8 000 km)在研共两型,为大浦洞2和KN-08;洲际弹道导弹(8 000 km以上)在研共二型,为大浦洞2改进型、火星-15导弹。目前,朝鲜弹道导弹在研在役装备覆盖了近中远洲际所有射程,同时正在加大力度研制中远程陆基、潜基新型弹道导弹,力求实现中远程导弹的多平台打击能力,进一步提升导弹的生存能力和可靠性。

「深度」东北亚导弹武器装备能力分析

2、日本

日本的导弹武器的发展与世界其它国家不同,其军备发展因为二战战败国的背景而受到了严格限制,日本不可以公开研制、生产和装备导弹武器。

然而,日本多年来通过“以民掩军”的方式,发展固体运载火箭并实现向远程弹道导弹的技术转化。固体燃料火箭可以长期储存,在战时可以实现快速响应发射,这些特点可直接应用于携带核武器的洲际弹道导弹。日本固体火箭品种较多,先后成功研制了L系列、M系列、J-1、艾普斯龙等固体运载火箭,已经掌握了世界一流水平的固体火箭技术。若采用箭改弹技术,可以组成各种战术导弹和中程、远程及洲际导弹,例如日本H-2系列射程可达3 000~5 000 km,M-V、艾普斯龙火箭射程可达远程乃至洲际射程。而智能化检测技术更是机动部署洲际导弹所必须具备的功能。此外,日本充分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通过技术合作,注重预先研究,在某些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的技术水平。

日本导弹防御系统由预警系统、指挥控制系统以及陆、海基拦截系统等组成,主要包括宙斯盾导弹防御系统、PAC-3系统以及FPS-5雷达、FPS-3改进型雷达等。其中,日本预警系统主要包括FPS-3改进型雷达、FPS-5雷达和海基宙斯盾AN/SPY 1雷达。除此之外,日本还可借助美国反导系统中的探测系统,如接收美国在日本部署的AN/TPY-2可机动部署X波段雷达或美国导弹预警卫星的数据。日本指控系统将发展C4ISR系统视为新军事战略,力图通过与美国充分合作,建立一个扁平式、综合性、一体化的军事电子信息系统。日本拦截系统不断进行升级改造和引进,日本海基预计到2020年将拥有8艘宙斯盾舰,并已具备反导能力。日本陆基未来将由PAC-3系统、萨德系统和陆基宙斯盾系统组成。

「深度」东北亚导弹武器装备能力分析

3、韩国

2000年后,随着朝鲜进行银河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显示朝鲜弹道导弹技术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韩国也在不断加快本国运载火箭的研制步伐,计划通过研制运载火箭技术来验证远程导弹技术。韩国首先发展罗老号1(KSLV-1)运载火箭,其80%的零配件都来自俄罗斯安加拉火箭。

在朝鲜装备了KN-02近程弹道导弹后,韩国已有的NHK-1、NHK-2和NHK-A导弹,射程分别为150 km、180 km和300 km,性能技术、操作和维护都远远落后。2000年,韩国开始全新的玄武2弹道导弹的研制,分2A和2B两种型号,最大射程分别为300 km和500 km,2A型于2009年装备韩国部队,使韩军具备应对朝鲜弹道导弹的快速反应能力根据。2015年6月3日,韩国国防发展局成功试射了2枚自行研制玄武-2B弹道导弹,导弹射程超过500 km,可覆盖朝鲜半岛所有区域。目前,韩国导弹发展局止在研制射程800 km的弹道导弹。此外,韩国还装备了200多枚购于美国ATACMS战术导弹。

在巡航导弹方面,韩国面临的限制较少,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发展玄武系列巡航导弹,分为A、B、C三种型号,射程分别为500 km、1 000 km、1 500 km。其中玄武3C完成研发及实战部署后,除朝鲜境内,如果韩军将该型导弹部署在韩国西海岸,则我国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和华中部分地区都将被该导弹射程范围所覆盖。如果将该型导弹部署在韩国北部或者东部地区,甚至可以覆盖日本首都东京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韩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始于1998年。在发展过程中,韩国采取以自主研制为主、引进合作为辅的方式,与美国、俄罗斯、法国、以色列、德国等国家开展了广泛合作。该系统主要由指挥控制系统、预警系统、拦截系统中程机动地空导弹系统等几部分构成,各部分的发展进度不一。但2006年7月朝鲜进行一系列弹道导弹发射试验后,韩国就其导弹防御力量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行了重新分析和评估,加快了导弹防御力量建设,并积极与美国展开合作。

2017年9月7日,美韩不顾各方反对,强行完成萨德反导系统在韩国的临时部署。

「深度」东北亚导弹武器装备能力分析

能力评估

1、朝鲜

弹道导弹总体能力分析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朝鲜已部署了射程在1 300~3 000 km的中程导弹,如劳动1、2导弹和舞水端导弹,其中劳动导弹技术趋于成熟,但舞水端等新型中远程导弹技术尚未经过充分的验证,其可靠性和实战能力都较低。朝鲜已经具备独立研制射程2 000 km以上的中远程弹道导弹的技术能力。具备攻击韩国和日本的能力。以大浦洞导弹为基奠的银河系列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表明朝鲜初步掌握了多级推进、级间分离等远程导弹技术,但在制导控制、弹头技术、结构和防热技术方面仍待大幅地提升。此外,朝鲜不断加快火星12、14和15导弹是朝鲜新型中远程乃至洲际导弹的研制步伐。

2019年,在朝美无核化谈判进展缓慢的背景下,朝鲜由开启了频繁进行了弹道导弹飞行试验,共计12次试射,其中KN-23新型导弹6次,北极星-3新型潜射导弹1次,KN-02近程导弹5次等,另外分月12月7日和12月13日进行了疑似大型火箭发动机的试验,向世界特别是美国展示了其正在加大力度研制中远程弹道导弹和拥有战略核武器的决心,同时力求实现中远程导弹的陆、海基平台打击能力,已初步具备对中远程及洲际导弹系列的研制和优化能力,为朝鲜半岛无核化谈判增加筹码。

「深度」东北亚导弹武器装备能力分析

北极星-3新型潜射弹道导弹

导弹机动发射能力分析

朝鲜的中远程弹道导弹均采用公路机动发射方式,平常隐蔽于地下掩体之中,因此其具备一定的生存能力和机动作战力。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导弹的命中精度低,而且其推进能力限制了其有效载荷重量的增加,又不具备携载核弹头的能力,因此整体杀伤威力偏低。

目前,朝鲜拥有导弹发射车数量约为200辆,多数为仿制前苏联的导弹机动发射车。朝鲜导弹发射车配有较大功率的柴油机和辅助动力系统,其技术相对成熟,发射能力较强,也便于隐蔽,目前主要承担近程导弹运输发射任务。近年来,随着朝鲜新型导弹频出,朝鲜也同时加快中远程导弹采用导弹发射车的研制进程从舞水端导弹的6轴发射车,到KN-08、火星-14导弹的8轴发射车,以及火星-15导弹的9轴发射车,朝鲜逐步增强中远程导弹乃至洲际导弹发射车的承载能力,以进一步提高其机动发射水平。但从目前已经进行新型中远程飞行试验来看,远程导弹发射车的相关技术尚不成熟,且设计水平和与导弹匹配度较低;此外,由于重型机动发射车,对公路、铁路和桥梁承载能力依赖性较强,朝鲜国土面积中有80%为山地高原,意味朝鲜中远程核导弹武器系统在机动发射能力和作战运用方面势必存在一定先天不足。

为弥补不足,北极星2导弹采用的是风暴虎主战坦克改进的履带式底盘车辆进行冷发射,外观设计上借鉴了俄罗斯SS-14导弹的15U59发射车设计。与朝鲜曾经多次展示的公路发射车不同的是,此次发射使用主战坦克底盘改进的履带发射车。履带车辆相对轮式车辆而言,与地面接触面积更大,运输过程对地载荷相对更小。因此,朝鲜针对其公路条件较为恶劣或不具备等级公路的山林地区,可以进一步提高发射车野外发射能力,增强了导弹阵地设置的隐蔽性。

「深度」东北亚导弹武器装备能力分析

北极星2发射车

射程能力分析

目前朝鲜发展的弹道导弹型号在射程上涵盖了从近程到远程的范围。以劳动1、劳动2和大浦洞1为代表的射程在2 000 km以下弹道导弹,主要部署在非军事区以北90~120 km的地区,打击范围可覆盖韩国全境、冲绳美军基地、俄罗斯远东地区及我国东北地区。具备一定批量生产能力,但都未经过充分的飞行试验验证,各项性能没有保障,其作战性能、可靠性及作战使用性都较低。

以舞水端、北极星1、北极星2、火星-12为代表的射程为2 000~4 000 km的弹道导弹,主要部署在后方区域,朝鲜北部铁山郡至中江郡等地区,其打击范围可完成对日本全境、美军关岛基地等。其中舞水端导弹飞行试验成功率较低,离实战部署还尚需时日。而2017年发射的北极星-2、火星-12拥有令朝鲜较为满意的发射成功率,增强了朝鲜2 000~4 000 km射程范围内的打击能力,以大浦洞2、KN-08、火星14和火星-15为代表的射程可达6 000 km及以上的远程弹道导弹,能够打击美国西部海岸、夏威夷和阿拉斯加以及美国本土等地区,火星-15远程导弹,初步估算射程可达岛10 000 km以上,具备洲际导弹的打击能力。特别是朝鲜于2019年12月成功进行的2次大型发动机的试验,更是增强了朝鲜研制远程乃至洲际的导弹的信心,但由于远程乃至洲际导弹的诸多技术有待攻克,距离实战部署有一定差距。

「深度」东北亚导弹武器装备能力分析

2、日本

生产试验能力分析

日本军事战略的调整牵引其在导弹研制方面加快了自主发展步伐。日本通过《防卫白皮书》、《防卫计划大纲》等纲领性文件,逐步达到调整防卫政策的目的,对国家安全战略内涵进行了重新定义,进一步促进防卫力量职能的扩大和强化。特别是2018年《防卫计划大纲》,日本提出了构建机动防卫力量。围绕军事战略从专守防卫到机动防卫的转变,日本将有限资源集中于重点项目与核心技术,持续提高自行研制能力的决心。在近年来的国防预算中战术导弹科研经费占比逐年上升。在导弹武器研制能力上现已形成从材料到部件、系统,从配套到总装、总体设计,及后续的试验设施完整的研制生产试验体系。

技术基础能力分析

日本加强国际军事技术合作与出口,强化导弹发展技术基础。日本坚持自行研制和国际合作相结合的方针,不断试图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这对亚太地区的和平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日本多次强调深化日美同盟,在开发中远程弹道导弹和导弹防御系统方面都与美国开展了深入的合作,并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打破国内防卫需求受限的困境,增强技术储备,提高国防研发和生产能力。日本著名的三菱重工、三菱电机等导弹主承包商一直与美国雷锡恩公司、洛马公司、英国罗·罗公司等国外军工巨头保持技术合作关系。此外,日本致力于解禁武器出口三原则, 2014年出台的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颠覆了武器禁止出口的规则,日本进一步加强与军事强国的导弹研发生产合作,包括导弹在内的国防工业生产与技术基础得以增强。

火箭发展潜力分析

日本藏军于民蓄势待发,变相研发洲际弹道导弹等战略打击武器。受《和平宪法》的制约,日本不能拥有弹道导弹等各型远程战略性武器,但从日本不断储备相关技术能力的表现来看,其将火箭发展为导弹的可能性极大。日本长期以来通过典型的寓军于民的方式,已逐步掌握弹头再入、惯性导航等洲际弹道导弹研制所需各分系统技术。JAXA自主研发的艾普斯龙三级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其运载能力和起飞质量近似于美国和平卫士MX重型固体洲际导弹的能力,而其所具备的智能发控、智能检测、快速响应等特点恰为机动部署洲际弹道导弹所必需之功能,一旦战争需要,完全具有改装成为洲际导弹的可能。尤其随着日本JAXA涉足军事航天领域的法律禁令已被打破,凭借其在民用航天器领域的研制经验以及超燃冲压发动机、热防护等技术领域的长久积累,结合日本世界领先的电子科技水平,未来具有研发出威慑性精确的打击武器的潜力。

防御性武器能力分析

据日本防卫省发表的2018年《防卫白皮书》称,日本将进一步强化导弹防御,并推行新防卫力建设指针。

在拦截方面,日本现已初步形成了由海基、陆基系统构成的双层导弹拦截能力,装备标准3-1A拦截弹的宙斯盾驱逐舰和PAC-3反导系统。其中,陆基PAC-3拦截弹的拦截高度约15 km左右、拦截范围在20~30 km以内,且只能拦截射程为1 000 km以内的近程弹道导弹;而海基标准3-1A拦截弹的拦截高度在160 km左右,拦截范围在600 km左右。当导弹来袭时,日本海基标准3拦截弹率先在100 km以上的大气层外进行拦截;如果拦截未能成功,航空自卫队的陆基PAC-3拦截弹将在15~20 km的高空进行二次拦截。

「深度」东北亚导弹武器装备能力分析

日本双层导弹防御体系

在预警方面,日本尚不能独立进行弹道导弹早期预警监视与远程识别跟踪,仍需依赖美国提供预警信息支持和技术帮助。日本部署有陆基FPS-3改进型警戒管制雷达、新型FPS-5警戒管制雷达,JADGE系统,可与指挥控制、战场管理、通信系统实现联网,但预警能力有限。2019年初,美国向日本出售9架E2D鹰眼预警机。

3、韩国

针对朝鲜不断增长核武器和弹道导弹能力,韩国近期不仅加速发展导弹防御系统,也大力发展进攻性导弹力量。2016年7月11日,在韩国国会国防委员会会议上,韩国国防部民官韩民求首次提及“韩国型三个主轴体系”装备发展计划,以应对所谓朝鲜导弹威胁。该体系由杀伤链(集探测、识别、决策、打击于一体的先发制人攻击系统)、韩国型导弹防御(KAMD)系统及玄武系列弹道导弹组成。韩国全面推进进攻性导弹力量建设将大幅提升具国防能力,并对东北亚地区局势产生重要影响。

命中精度分析

从弹道导弹来看,作为主力,玄武-2系列短程弹道导弹均采用复合制导系统,但由于韩国弹道导弹技术开发能力不足,为了有效利用载荷能力,二者可能简化了制导系统,因而未能实现全程制导,只配各惯导+全球定位系统(GPS)或格罗纳斯卫星导航系统,或者惯导+光学导引头,使命中精度达到50 m左右。

从巡航导弹米看,玄武3系列导弹全程采用惯导+GPS+地形匹配等先进制导技术,前者还加装了红外导引头,其GPS精度到1~2m。但实际上,韩国缺乏自主的GPS制导技术,而美俄两国仅向具提供民用而不是精度高得多的军用(GPS或格罗纳斯信息服务,同时韩国的地形匹配制导能力也不足,尤具是没有辐射周边1 500 km范围的高分辨率航天、航空侦察测绘能力以及快速航迹规划能力。因此,玄武-3导弹的CPS最多在5~10 m。

毁伤打击能力分析

玄武-2系列均可携载多种常规战斗部,尤具是玄武-2B导弹可携载重达1吨的高爆弹头、子母弹、蔽弹等战斗部,可较有效地对付多种点目标。由于该系列导弹的精度不高,子母战斗部对于提高具毁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巡航导弹由于不受射程的限制,韩国一直不断加大对其的研制投入,玄武3C完成研发及实战部署后,其射程范围除了朝鲜的核设施外,还覆盖位于朝鲜平安南道祥原、朝鲜江原道伊川郡紫霞里等地区的飞毛腿、大浦洞导弹基地等朝鲜主要的军事设施。除朝鲜境内,如果韩军将该型导弹部署在韩国西海岸,则我国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和华中部分地区都将被该导弹射程范围所覆盖。如果将该型导弹部署在韩国北部或者东部地区,甚至可以覆盖日本首都东京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深度」东北亚导弹武器装备能力分析

射程和机动性能力分析

从弹道导弹来看,玄武-2系列弹道导弹均采用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借鉴了美国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和俄罗斯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系统的相关动力技术,射程在300~500 km。根据2012年10月修订的《韩美导弹协定》,韩国目前正在开发最大射程 800 km的弹道导弹。但韩国航天发射技术水平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韩国自主研制 800 km及以上射程的弹道导弹的能力明显不足,无论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还是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均需要借助于俄罗斯等外部力量的技术援助。

从巡航导弹来看,玄武-3系列巡航导弹采用涡喷或涡扇发动机,巡航速度为亚声速,射程在500~1 500 km之间。该系列导弹是以海星反舰导弹为基础发展的,而海星则是美国捕鲸叉反舰导弹的仿制品。一般来说,射程越远,研制难度越大,如此大的射程需要使用燃油效率较高的小型涡扇发动机,而这种发动机的技术关键是材料技术,对部件可靠性要求较高,需要长时间形配置的矩形弹翼和操纵尾翼。这种布局适合于飞行距离不远且高度机动的反舰导弹,但对于长时间、长距离的飞行来说,其动力利用率不高、可靠性受到影响。

在运载平台方面,玄武-2系列导弹采用公路机动发射方式,可打了就跑,生存能力较强。玄武-2B、玄武-3C未来装备于张保皋-3级潜艇后,将增加隐蔽性和攻击的突然性,生存能力更强。

防御性武器能力分析

韩国导弹防御系统的能力与威胁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总的看,目前的能力比较薄弱,但未来将有较大的提升,具备较强的战术导弹防御能力。

从研发能力看,韩国导弹防御系统主要采用美国、俄罗斯、以色列等国技术,如绿松陆基雷达、AN/SPY-1D(V)舰载雷达分别来自以色列和美国;爱国者系列拦截弹、铁鹰-2拦截弹分别源自美国和俄罗斯;天基预警探测系统则完全依赖美国。上述系统尽管性能先进,但韩国尚未具备自主研发能力。

从作战能力看,韩国导弹防御系统对射程1 500 km以下战术弹道导弹具备一定的防御能力。具体讲,该系统可从空中、海上和陆上对来袭战术弹道导弹的助推段、中段和末段飞行进行预警探测和跟踪,能提供3~4 min的预警时间,但天基预警探测能力是空白,受制于美国。同时该系统可从陆地对来袭战术弹道导弹进行末段拦截,但缺乏中段海陆拦截能力,且末段海基拦截能力十分薄弱。另外,该系统的指挥控制主要依赖于空军的指挥系统和海军的舰载指挥系统,未形成三军统一的联合指挥控制系统,与美军的联合作战主要依赖联合战术地面站,这是其薄弱环节。因此该系统互联互通不足,战时无法形成快速反应能力,也无法实施有效的联合作战和体系作战。

从威胁看,韩国导弹防御系统将覆盖我东北、华北部分地区,可监视我上述地区的导弹基地及其相关训练活动,同时可对我射程1500 km以下、配备简单诱饵的战术弹道导弹具备一定的末段拦截能力。

「深度」东北亚导弹武器装备能力分析

未来发展预测

未来,朝、日、韩仍将把弹道导弹作为威慑和实战的主要手段,针对重点威胁方向,不断增加部署的数量、提高其作战性能。朝鲜将进一步加快中远程导弹武器作战和威慑能力和核导结合的进程;日本在通过强化导弹防御系统应对弹道导弹威胁的同时,着力加快进攻性武器的发展步伐,积极储备弹道导弹关键技术,通过修改防卫政策,使发展和部署弹道导弹合法化,进而可能部署弹道导弹。韩国积极构建结构合理、体系完各、质量精良、规模适当的进攻性导弹力量,以有效应对朝鲜核武器与导弹的威胁。

1、朝鲜

加快新型陆基中远程弹道导弹的研制,进一步提升技战术性能水平

在陆基弹道导弹发展方面,朝鲜积极追求射程可达到远程甚至洲际的弹道导弹,以期装备部队。另一方面,朝鲜在研制新型中程弹道导弹型号,使其在技术性能上超越现役的劳动导弹。

目前,朝鲜的劳动系列、大浦洞系列弹道导弹以及银河系列火箭均是以飞毛腿导弹技术为基础进行研制。从外观上看,银河系列运载火箭具有独特的大细长比,这从一定程度上表明其导弹技术仍然比较落后。朝鲜已经部署了劳动系列中程弹道导弹,但以飞毛腿导弹的基础研制,技术相对落后。

从2010年开启,特别是2017年以来,朝鲜先后在阅兵式上展出了新型舞水端导弹和KN-08远程弹道导弹,隐蔽推进北极星1、北极星2潜射导弹的研制进程。其中舞水端导弹除了采用了SS-N-6导弹的部分技术外,都引进了新技术,继续加长弹体,增加推进剂室容积,以提高导弹射程。体现了朝鲜有能力对引进技术进行自主改造,并根据自己的工业和设计水平降低了技术要求,使生产和加工更容易可行,实现批量生产。因此,虽近期朝鲜频繁对舞水端导弹的发射,显示朝鲜进一步提升新型中远程导弹的可靠性和作战能力的决心,中远程导弹项目已经成为朝鲜导弹发展计划中的重中之重。

同时,朝鲜还大力改造发射基地、运输铁路、指挥控制设施等。特别是对发射塔架进行增高和升级改造,这都说明朝鲜正在全力以赴发展推理更大、射程更远的新型洲际导弹。

朝鲜问题进入长期谈判僵持阶段,半岛爆发武装冲突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在东北亚地区,朝核问题一直是影响区域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

2019年,韩美进行了二次会务,第一次双方因对朝制裁问题上产生分歧,故未能达成协议;第二次韩美再次在韩朝非军事区见面,这是朝鲜战争停战66年后,韩美领导人首次在板门店会晤。但特朗普近期发声:美国不希望对朝鲜动武,但是若是有需要,美国会动武。同时,离谈判的最后期限2019年底越来越近,美国仍就韩美谈判未做出实质性的努力,朝鲜采用了频发发射新型导弹,进行大型火箭发动机试验的方式,展示朝鲜的防卫能力,其本意仍旧是向美国施压,希望美国尽快保持挽救核外交的新建议。增加朝鲜在无核化谈判的筹码,以从美国获得更多的利益。

美国方面,特朗普政府以方面希望安抚朝鲜,更好地维护其在国内的执政地位,不想对朝政策是被对手进行攻击的污点;另一方面,也要摆出上位者的高压态势,因此,部可能满足朝鲜的一切要求。此外,美国方面从根本上也没有想要完全解决朝核问题,因为美国需要以朝核问题为借口,推动其印太战略的实施。

因此,就目前形势而言,虽然有不乐观的局面存在,但美、朝将进入到长期谈判相持的阶段,双方爆发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很低,因为开启战争都不符合双方的利益需求。

「深度」东北亚导弹武器装备能力分析

2、日本

未来,日本将不断强化导弹防御系统,以应对弹道导弹威胁。同时着力加快进攻性武器的发展步伐,积极储备弹道导弹关键技术,通过修改防卫政策,使发展和部署弹道导弹合法化,进而可能部署弹道导弹。

不断发展固体运载火箭技术,具备短期内研发并部署弹道导弹的能力

日本一直非常重视发展与弹道导弹密切相关的运载火箭技术,已通过5个系列的11种运载火箭发射了多颗不同轨道的卫星,在运载火箭控制、发射技术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无论是固体推进还是液体推进的运载火箭均具有改装成近程、中程、远程及洲际导弹的巨大潜力。日本多型固体运载火箭一经改装应可成为弹道导弹,在发射准备时间、起飞质量和运载能力方面将与美国"和平卫士"重型固体协|际弹道导弹相当,具有发展为洲际弹道导弹的潜力。

构建由海基宙斯盾、陆基宙斯盾、PAC-3和THAAD系统组成的多层导弹防御体系

在海基反导方面,2020年,日本2艘爱宕级宙斯盾舰改进完毕并服役,新建的2艘宙斯盾舰也将服役,并都将装备标准3-2A拦截弹,提供对远程弹道导弹的上升段拦截能力。

陆基反导方面,日本计划引进陆基宙斯盾和萨德系统。陆基宙斯盾系统将装备标准3-1B和2A拦截弹,可以提供可靠的中远程拦截能力。萨德系统的拦截高度为40~150 km,最大拦截距离达到200 km,其防御范围为PAC-3系统的数倍,在3~4个地点部署就可实现对日本全境的基本覆盖。

在预警能力方面,美国在日本部署的AN/TPY-2雷达将达到2部。日本计划发展的天基红外探测的关键技术如果进展顺利,日本的预警探测能力将大幅提升,并逐步实现预警能力建设的国产化。

「深度」东北亚导弹武器装备能力分析

3、韩国

韩国不仅将改变朝鲜半岛力量对比,也将改变东北亚地区力量结构,还可能影响美国亚太战略。因此,关注韩国进攻性导弹力量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逐步具备一定的拦截弹系统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范围

从研发能力看,在2030年前,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韩国将逐步具备一定的拦截弹系统开发能力,但只能用于对来袭弹道导弹进行末段中低空拦截,高空拦截仍将依赖技术引进。同时韩国导弹防御系统的自主预警探测系统技术有可能获得突破。

从作战能力看,在2030年前,韩国导弹防御系统可能具备较强的对射程1 500 km以下战术弹道导弹的防御能力。具体讲,由于可能掌握了一定的自主天基预警探测能力,该系统可从空间、空中、陆上和海上对来袭战术弹道导弹飞行全程进行立体预警探测和跟踪,或能提供多于4 min的预警时间。同时由于海基拦截系统得到建立和充实,韩国导弹防御系统可对来袭弹道导弹目标进行海、陆多层接力拦截;尽管仍以末段拦截为主,但拦截概率更高。另外,随着防空反导指挥所(AMD-Ce 11)的不断完善,以及网络化、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该系统海陆一体的体系作战能力以及与美军的联合作战能力将大幅提升。

「深度」东北亚导弹武器装备能力分析

扩大弹道导弹射程覆盖范围,提升整体作战能力

针对朝鲜不断增长的核武器和弹道导弹能力,韩国未来必将大力发展进攻性导弹力量。2016年7月11日,在韩国国会国防委员会会议上,韩国国防部长官韩民求首次提及“韩国型三个主轴体系”装备发展计划,以应对所谓朝鲜导弹威胁。该体系由杀伤链、韩国型导弹防御系统及玄武系列弹道导弹(主要含玄武-2A和玄武-2B等型号)组成。作为落实此计划的重要措施,2016 年12月,韩国正式启动建造具备远程对陆攻击能力的张保皋-3级(KSS-3)常规潜艇,并首次部署从德国引进的金牛座空地巡航导弹。韩国全面推进进攻性导弹力量建设将大幅提升韩国导弹武器系统的整体作战能力。

随着朝鲜核导弹实力的增强,美韩已经决定800 km射程导弹的战斗部上限提高到1吨重,这样的导弹用于斩首行动和消灭朝鲜核导弹将更具威力。此上限接近韩国在2012年谈判中提出的1 000 km/1 t 重弹头的要求,也就是和火星-7(芦洞)导弹形成对等态势。目前,玄武-2系列导弹基本发挥出了潜力,韩国或将在玄武-2的基础上研制投掷能力更强的弹道导弹。玄武-2C的射程已经可以覆盖东北亚几座极重要的城市。达成800km/1 t战斗部的新协议则将意味着只要韩国降低战斗部质量,新弹道导弹可以轻松超过1000 km射程,覆盖邻国更多重要城市。

未来,朝、日、韩仍将把弹道导弹作为威慑和实战的主要手段,针对重点威胁方向,不断增加部署的数量、提高其作战性能。朝鲜将进一步加快中远程导弹武器作战和威慑能力、不断增加朝美无核谈判的筹码;日本在通过强化导弹防御系统应对弹道导弹威胁的同时,着力加快进攻性武器的发展步伐,积极储备弹道导弹关键技术,通过修改防卫政策,使发展和部署弹道导弹合法化,进而可能部署弹道导弹。韩国积极构建结构合理、体系完各、质量精良、规模适当的进攻性导弹力量,以有效应对朝鲜核武器与导弹的威胁。综上,东北亚安全环境面临更加复杂、多变和严峻的走势,东北亚局势将继续在动荡中前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