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滴滴战略合作小米,各自都得到了什么?

滴滴战略合作小米,各自都得到了什么?向来以营销著称的小米又有了新的动作,这次小米抛弃Uber,选择与滴滴快的进行合作。8月14日,滴滴快的和小米联合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滴滴打车APP将成为小米新品手机红米note2的首发合作平台。同时,在北京地区,部分滴滴打车用户还能享受提前体验和快速配送服务。

今年年初,随着滴滴与快的的合并,这两家以打车软件起家的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移动智能信息出行平台。正如滴滴快的CEO程维在合并内部邮件所说的那样:“打则惊天动地,合则恩爱到底”。合并后的滴滴快的在业务上发展迅速,先后布局拼车、代驾、定制班车市场。

除了在业务方面布局,在资本市场,合并后的滴滴快的也颇受追捧。7月初,滴滴快的宣布获得20亿美元的融资,完成迄今为止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一笔非上市公司融资,也是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最大规模的融资。

反观小米,作为国产智能手机市场中的一匹黑马,发展速度亦是惊人。凭借口碑和营销,小米手机的销量也在逐年攀升。数据显示,2013年,小米手机销量为1870万部,同比增长超过160%;2014年,小米手机销量达到6112万部,同比增长超过200%。2015年,在智能手机销量方面,小米更是定下了8000万台的目标。

通过短短的5年时间的发展,小米已经一跃发展成为国产手机中的领航者。因此,也带动了国产智能手机的创业浪潮,众多创业者纷纷开始入局智能手机市场。数据显示,小米最新估值已经达到450亿美元,是中国互联网非上市公司估值最高的企业。

滴滴快的和小米,一个是移动出行领域的巨头,一个是智能手机市场中的领航者,而正是这两个看似互不相关的行业,却宣布要战略合作。那么他们之间又将擦出怎么样的火花,在这次合作中又会各自得到些什么?

滴滴快的:“移动电商+物流配送”的商业模式

众所周知,滴滴快的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出行方式。尤其是在合并之后,围绕人们的出行需求,滴滴快的构建了一个集出租车、专车、代驾、巴士等产品于一体的“一站式”出行平台。通过滴滴快的平台,用户的差异化出行需求可以得到满足。

正是如此,不管是在用户层面,还是在资本市场,滴滴快的都是行业关注的焦点。在用户层面,通过3年时间的发展积累,目前滴滴快的已经拥有近2亿的用户,且日订单量将近千万,牢牢占据中国移动出行市场的领先地位。

而在资本市场,滴滴快的也频频传出捷报。据相关信息显示,合并前滴滴快的已经分别完成数轮融资。7月初,合并后的滴滴快的更是完成新一轮高达20亿美元的融资,刷新行业纪录。据悉,目前这轮融资并没有结束,后期还将会有其他资本进入。

虽然滴滴快的在业务和资本方面发展迅速,但其商业模式一直是整个行业探讨的问题。2014年初,滴滴快的引发的补贴大战成为这一年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十大事件之一。至此,“烧钱补贴”也成为行业对滴滴快的发展的印象标签。因此,对于滴滴快的的发展前景,业内也曾提出质疑,认为滴滴快的发展没有一个明确商业模式,依靠补贴发展的模式维持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其实在商业模式方面,滴滴快的一直在探索。包括目前已经推出的积分商城、游戏中心,以及微信中流传的打车红包,这些都是滴滴快的在商业模式上的尝试。同时,滴滴快的也在尝试各种跨界合作。此次滴滴快的跨界联合小米,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认为是滴滴快的“移动电视+物流配送”方面的一次试水。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合作中,滴滴打车除了是红米note2的首发平台外,还将为小米提供快速配送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滴滴打车其实就是一个移动电商的入口,并且还兼顾了物流配送的环节。

虽然滴滴快的的定位是一个移动智能信息出行平台,但也可以认为是一个自带物流配送系统的移动电商企业。因为滴滴快的满足了电商企业的两个要素,即用户和物流。首先在用户层面,滴滴快的拥有海量高活跃且有良好付费习惯的消费群体,而合理的利用好这部分群体将会为滴滴快的带来巨大的收益。

其次,在物流配送体系方面,滴滴快的拥有大量的司机用户群体,而这部分司机用户在日常的行驶过程中其实就在扮演一个“快递员”的角色。只不过与快递员不同的是,司机运输的是人,而快递员运输的是物。

其实“移动电商+物流配送”的商业模式并非滴滴快的首次尝试。此前,滴滴快的还推出一键叫龙虾、一键叫咖啡的活动。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滴滴快的所营造的“移动电商+物流配送”模式可以高效的利用资源,有效的节省成本。虽然本次合作只是一次营销活动,但却为未来的商业模式提供了想象空间。

小米:新的销售渠道和社会化推广

在成立不到5年的时间里,小米已成为全球排名第四的智能手机厂商,出货量仅次于三星、苹果和联想。2015年,为了保持出货量的持续增长,小米更是给自己定下8000万台出货量的目标。

为此,小米也是在不断寻求新的销售渠道,并开拓了海外市场。目前,小米已经进入印度和东南亚市场。据悉,自去年7月,小米进入印度市场后,不到5个月时间里就在印度卖出了100多万部。

虽然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销量与年终8000万台出货量的目标而言,只是杯水车薪。7月2日,小米CEO雷军表示,2015年上半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470万部,同比增长率仅为33%。这个销量距离2015年的全年目标,还差超过一半。

与此前三位数增长率相比,小米的销量增速明显在减缓。对此,有媒体报道称,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正逐渐饱和”。2015年,整个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正在放缓,这给中国国内外智能手机厂商的业绩带来了明显影响。”

当前越来越多创业者或传统企业,开始纷纷入局智能手机市场,试图从中分得一杯羹。然而,当参与者越来越多,企业分得的羹就越来越少。在此背景下,小米除了开拓海外市场,加强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也是小米当前的首要任务之一。对小米而言,中国市场依然是主战场,在年终销量目标中的占据着很大一部分比例。此次小米抛弃Uber,选择滴滴快的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加强自身在国内的竞争优势。

作为国内最大的移动出行平台,滴滴快的拥有海量高活跃且有良好付费习惯的消费群体,而这部分正是小米手机的潜在消费者。对小米而言,滴滴快的无疑是一个优势的流量入口,可以帮助小米开拓新的销售渠道。

小米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林斌也认为,在此次合作过程中,滴滴打车不仅是优质的流量入口,还可以帮助小米开拓新的社会化推广、销售渠道,使其用户入口与产品、产品输出口得到进一步显著拓宽。

综上来看,此次滴滴快的与小米之间的合作将是一次互利共赢之举。一方面,滴滴快的通过小米自身的品牌优势,试水“移动电商+物流配送”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小米借助滴滴快的庞大的优势用户群体,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和社会化推广。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双方的合作,“移动电商+物流配送”的商业模式将会成为滴滴快的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小米在销售渠道方面,也将多一个选择。未来,滴滴快的与小米之间也将会擦出更多的火花。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