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易随诊邹仕洪:移动医疗就是比谁填坑填得快

易随诊邹仕洪:移动医疗就是比谁填坑填得快

(小西访谈 第273期 撰文/李秀芝 绘图/田雷)

中关村768创意园,曾是一座古老的军工厂。时代的大潮让旧日的机器轰鸣声远离了此地,一批从事设计、建筑以及新兴互联网产业的企业入驻了进来。饱经沧桑的红色小楼、宽阔的院落、静谧的梧桐树,像是与外面的都市有了一种天然地区隔。

易随诊的办公室位于B座11号,摁了门铃进去,四层阁楼式的设计,春意盎然。前台在一层,旁边的楼梯便可通往办公区的二层、三层以及四层。邹博士的办公室位于顶层的四楼。和以往采访过的创业者们有点不太一样,邹博士说话的时候,声音低低的,有点不苟言笑,给人一种少有的平静、低调和沉稳。

易随诊邹仕洪:移动医疗就是比谁填坑填得快

(微媒体编辑李秀芝与易随诊联合创始人兼CEO邹仕洪)

加盟创业者项目的投资人

相信对于大多数经历过“塞班时代”的人来说,网秦一定是再熟悉不过了。那个时候,如果手机中病毒了,一筹莫展之余,只能格式化。但不久之后出现的网秦杀毒软件却如同救世主一般,帮他们把手机病毒清掉,还可以保留手机里原有的软件和数据。作为国内手机安全厂商,网秦是“塞班时代”第一个过百万用户的应用,更是中国第一家成功登陆美国纽交所的移动互联网企业。

2006年,邹仕洪晋升为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主攻方向是移动计算与移动信息安全。作为中国移动互联网技术专家,邹仕洪早在2004年北京邮电大学博士毕业就参与了北京网秦天下科技有限公司的创立,是网秦的三位创始人之一。邹仕洪和团队仅用短短的六年时间,就让网秦天下在纽交所挂牌上市了。

由于腾讯、360等免费手机安全软件的出现,国内移动安全的收费市场发生了变化。网秦自2011年上市以后,便开始做多样化拓展,积极地甄选一些有潜力的新兴领域作为今后的主战场。在甄选过程中,公司发现,医疗在未来3~5年内一定会大热。2012年,网秦并购了三家医疗公司。在并购的同时,也开始做战略投资。在这期间,邹博士也从公司的技术负责人转型成为战略投资人。

易随诊这个项目,便是邹博士在2014年4月做创业投资的时候接触的。做跟踪和调研一直到9月份,网秦却决定不投资这个项目了。当时,网秦内部觉得,易随诊这个项目团队还不够完善。虽然医疗的基因很大,但不够“移动”,缺乏熟悉互联网的人才。邹博士却认为,易随诊的升值空间很大,便以个人的名义投资了一点天使基金,还帮忙找了一些技术人员加入。又跟进了一个多月后,邹博士觉得这个项目的推进还是太慢,可能会错失机会。于是,2014年10月,邹博士正式从网秦离职,加入了易随诊,出任CEO。

易随诊邹仕洪:移动医疗就是比谁填坑填得快

(邹仕洪代表网秦参加2011中国天津信息安全高峰论坛)

隶属于母公司的新业务

说起易随诊,所属母公司为西部天使(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早在2003年就有了。是一家项目型的公司,主要做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曾做过了300多家医院的HIS系统。也承担了多项扶持西部地区的国家项目,如帮助西部地区的医院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建设肿瘤科等。据说,光是帮建设了肿瘤科的医院都有100多家。2012年,公司投资的“易随诊”投入市场,填补了移动医疗领域的空缺。其创始人尤江云,是中国第一位中医学女博士,目前为易随诊董事长兼首席医学官。

中国的医疗资源一直处于紧缺且分配不均的情况,医生在院中诊疗都忙不过来,几乎没有人去关注院后。但尤博士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在母公司工作的时候,就一直在专研“后医疗”(患者院后管理)这块儿。2009年,尤博士还写了一本书叫 《后医疗管理》。2012年,国家出台了相关标准,要求肿瘤专科医院一定要建设数据化系统,把院外的患者管起来,提升他们的生存质量和生存周期。2012年底,西部天使就开始了易随诊的业务。

前面说了那么多,易随诊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用?答案是:这是一款专注于肿瘤领域、基于熟人医患的院外沟通移动医疗产品。患者以付费的形式,通过图文、语音、视频等方式与医生进行诊前诊后交流。此外,患者还能享受疾病知识查询、病历库管理、复诊预约挂号、健康预警等服务。

易随诊邹仕洪:移动医疗就是比谁填坑填得快

(尤江云和邹仕洪代表易随诊参加辉瑞主办的创业大赛,获杰出创业奖)

B2B2C模式形成服务闭环

易随诊走的是B2B2C模式。即先通过医院的HIS系统,打通易随诊平台,然后获得患者和医生。至于如何取得与医院合作,这也是尤博士的优势,因为纯IT人士是进不了医院的。因此,尤博士也是易随诊的首席销售官。

完成HIS系统对接,医院便以官方的形式在院内贴出海报,患者扫描关注微信服务号“易随诊医生”后就进入了易随诊的平台上。这样,医生一登录平台就有活跃的患者和数据,随访就可以直接进行了。邹博士说道,“我们的核心理论是最大化提升医生的效率,最大化降低医生做随访的时间成本。随访是要获取院外患者的数据,移动互联网是最好的办法,微信则是目前最好的通道。”此外,每签完一家医院,易随诊就会派一个人常驻此医院,作为协助医院及地推的人员。

邹博士认为,比起同行业的竞争对手,易随诊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对医疗体制的深刻了解。“现在99%的移动医疗产品都是在院外飘着的,没有落地。而我们扎进了医院,和医院签约合作。B2B2C的模式看起来很重,但我们解决了患者的需求。线上线下能够形成一个服务的闭环。”

易随诊邹仕洪:移动医疗就是比谁填坑填得快

(易随诊PC端截图)

先服务好医生,再提高患者体验

目前,易随诊已经签约合作的医院有六家,都是大型三甲肿瘤医院。分布于北京、云南、江苏、重庆等地。邹博士希望,到年底能签约30家左右。在产品形态上,除了患者使用的微信服务号,对于医生而言,则有PC端和APP。平台上的医生有好几千人,患者则近十万。邹博士说,患者端的APP今年可能也会推出,来更好提高患者的体验。

在盈利模式上,易随诊目前主要营收来自于患者咨询付费,与医生的分成。邹博士说,将来医患数量足够多,可以做数据挖掘,包括与研究机构、保险公司等的合作。他透露,易随诊已经和两家国际研究机构签约合作了。至于是否会在医院的HIS系统收费上营利,邹博士表示,基本会卡在成本上。“甚至,只要医院的地位足够高,我贴钱也可以。”

2015年6月8日,易随诊对外宣布完成了 2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这轮融资主要用于增加医院数量、医生和患者的补贴激励、以及患者端App的快速引进。邹博士计划在Q4季度启动B轮融资。

易随诊邹仕洪:移动医疗就是比谁填坑填得快

(易随诊部分团队)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作为曾经北京邮电大学的副教授,到后来网秦天下的技术负责人,邹仕洪说,其实角色转变是有一段阵痛期的。以前的生活节奏很慢,相对安逸。作为教授,不管是讲课也好,出去交流也好,至少都是受尊敬的“甲方”状态。到了公司,特别是创业公司,而且还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就变成了“乙方”的状态。非常不适应。经过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才渐渐调节过来。

之所以要下定决心完成由教授到创业者的转型,是因为邹仕洪觉得,在计算机领域从事偏理论性的工作,影响力和成就感不大。绞尽脑汁写了很多paper(论文),发表在一些顶级杂志上,即使过了二十年,还是会有很多人看到,很有荣誉感。但写了十多篇之后发现,每篇文章被引用得很少,也就那么几十个人是认真看过的。那么,从博士到教授的三五年时间里,费尽心思最后可能影响的也就三五百个人。而他们创业之后做出来的应用,却能在短时间内服务上百万的用户,这个比起写paper的荣誉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比起当年做手机安全的网秦,二次创业的易随诊属于医疗O2O。线上大家已经走了很远了,但线下依然还很保守。而医疗尤其保守,将医疗和O2O连接起来,是有很多碰撞和冲突的。有很多坑要填,现在就是在比谁填坑填得快。填完之外,医疗的商业空间也是比网秦大很多的。毕竟,当年网秦一个用户的ARPU值也就几块钱,而这个起码是几百以上,刚需程度是不一样的。”

后记:

采访结束后,我邀请邹博士去楼下的logo处合影留念。四层的楼梯很高,也蛮陡,邹博士说,每天爬楼梯上下班还可以锻炼身体。目前分布于四层楼的易随诊团队约有80余人,工位还没坐满。

被问到与春雨医生比邻而居,会不会有压力的时候,邹博士依然很平静地笑着说,“春雨跟我们不在一个细分领域 ,模式也不一样,大家都在做着各自擅长的事情。而且名声这种东西,也是虚的。当年和网秦一起创业的名声很大的公司很多,后来都消失不见了。”

哦,忘了说了,旁边的12号是移动医疗圈里正如火如荼的春雨医生办公旧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