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海军名将陈绍宽沉船后 布雷兵涉水抗战

海军名将陈绍宽沉船后 布雷兵涉水抗战

海军名将陈绍宽沉船后 布雷兵涉水抗战

海军名将陈绍宽沉船后 布雷兵涉水抗战


近代以来,中国海军的建设和发展与福建密不可分,闽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一直举足轻重,福州马尾诞生了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马尾船政学堂,培养了大批近代海军将领。以黄海海战为例,我方12艘参战军舰的14名管带中,至少有10人是马尾船政学堂第一期的同班同学,闽人萨镇冰、刘步蟾、叶祖珪等在甲午战争中也都曾浴血奋战,即便最终北洋水师几乎全军覆没,但其抗战之精神却被历史牢记。

1943年后,日寇再次来袭,中华民族开始全面抗战,闽人陈绍宽率领的中国海军含恨沉船阻敌,并与日军血战到底守卫封锁线,失败后继续组建布雷队深入敌后开展布雷游击战,诸多闽人海军士兵奋战在布雷一线,给日寇以重创。

□东快记者吴剑杰刘朔文/图通讯员陈春强

论及近代海军,福州籍海军名将陈绍宽是绕不开的人物。现年88岁的林章骐曾于1941年在重庆三洞接受海军学校入学体测面试,陈绍宽亲自出马,彼时的中国海军从抗战中走来,自沉舰船阻敌入侵,血战之后,一切重回草创之初。

但这种失意并未消磨陈绍宽的斗志,其与其他将领倡导的的布雷游击战以小敌大,重创日侵略军。福建境内至今健在的最后一位海军抗日布雷兵林孝祥已96岁高龄,他已无力再次讲述当年事迹,然而提及陈绍宽名字,老人的眼睛突然一亮,并缓缓伸出右手,竖起大拇指。

待到八年抗战胜利,陈绍宽接受不了打内战的命令,在南京参加完中国战区日本受降签字仪式后索性告别官场回到胪雷村。而其兼具国际视野的海权观念在当代仍有指导意义,至今仍时常为人提及。

指挥江阴海战沉船构筑阻塞线

陈长极是陈绍宽的堂侄,历年来不断地搜集伯父陈绍宽的相关文献资料。

陈长极说,1937年,淞沪会战开始之前,中国海军实力上远不如日军,而部分日军舰艇已经沿长江深入芜湖、九江、武汉等地,“意在刺探情报,收集水文航道资料”。

1937年8月6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召开国防会议。蒋介石批准了海军部提出的“构筑江阴水下封锁线计划”,即将老旧舰艇和商轮民船沉入江阴等狭窄航道,构筑阻塞线,意将西进之敌堵住并防止日军继续西进。

陈长极说,当时国民政府的海权意识淡薄,并不重视海军建设,经费问题很难解决,往往要靠陈绍宽多方筹措再三要求。

在构筑江阴封锁线时,海军已在陈绍宽的经营管理之下,由3万吨发展壮大为5万多吨,但陈绍宽采用了最悲壮的自杀式战斗:沉船。不少舰艇要被自己沉入江底以阻日寇,其心境可想而知。

此后围绕着封锁线,陈绍宽指挥中国舰队与日本海空军展开激战,拖延日寇西进时间长达数月之久,掩护了长江下游军政机关、工矿企业向四川大后方的安全转移,并保护了上海前线的中国陆军侧翼的作战,但此役付出的代价是,中国海军第一、第二舰队主力全部丧失。

只剩一些只能在江河航行的浅水舰,国民政府又无力再购造舰艇,当时的海军部部长陈绍宽等将领就提出了发挥水雷战的游击作战优势,由防御阻击到配合沿江陆军部队战略作战,并最终取得巨大战果。

失势海军不失抗日之志布雷游击抗战

福建境内至今健在的最后一位海军抗日布雷兵林孝祥已经96岁高龄。8月22日,东南快报记者来到位于闽侯荆溪镇林孝祥的家里。

记者在林老的儿子林先生提供的一份“报告”里,看到了老人的布雷抗战史。

林孝祥16岁报名参加马尾海军水兵训练营,1937年抗战爆发后,学习了两年半的林孝祥随部队北上抗日,编入第三战区由建瓯人刘德浦为总队长的第二总队(由长江中游布雷游击队改编而成,总部设在江西上饶,下辖7个大队,14个中队,配合第三战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战)第一大队布雷游击队担任布雷员,在湖南常德水雷制造厂实习后便开赴安徽芜湖布雷第一线。

老人家回忆,当时为防止被日军及汉奸特务发现,布雷行动多选在夜晚,“队员要抬着每颗重达三百磅重的大水雷”。

有次正值寒冬,在安徽,经巢湖向长江航道布雷时,林孝祥回忆,“布雷队员个个光着上身,穿着短裤在水中布雷,身体都被冻僵了”,自己被人拉上岸时人已处于昏迷状态,后经抢救才最终恢复过来。

一次,林孝祥左脚背被毒蛇咬伤,整条腿肿了起来,伤口溃烂。

抗战八年,林孝祥先后随布雷队转战湖南、安徽、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区布雷第一线。

据史滇生教授的《抗日战争中中国海军的水雷战》里显示,1937年至1941年5月,仅在长江中下游水域,中国海军布雷共击沉日军舰船399艘,迫使日军减少在长江上的活动。

去年之时,林孝祥还曾向媒体清晰地讲述自己的抗战经历。如今已经发不出声,交谈也几乎无法进行。

不过,当东南快报记者大声喊出陈绍宽名字时,老人的眼睛突然一亮,并缓缓伸出右手,竖起大拇指。

出任海军学校校长致力海军人才培养

日后呼吁保护陈绍宽故居的福马海军联谊会会长林章骐,同样对曾经的校长赞叹不已,日机轰炸福州城时,很多小伙伴都已经下定从军打倭寇的决心。1941年,福州沦陷,自己跟随母亲一路前行,途中敌机时常在上空盘旋,桥梁被炸,百姓流离失所。

此后,到了重庆,林章骐决定报考马尾海军学校,在重庆三洞接受了入学体检及面试,林章骐至今仍然记得,体检之严格,“头上有一块伤疤不要,平足不要,近视眼不要”,甚至还测试英语,重庆考区的七个人最终只有两个人被录取,当时的校长陈绍宽亲自督查,也问些来自何处成绩怎样之类的话语。林章骐说,校长的记忆力极好,在一次入学讲话之后,陈绍宽路过他的身旁,直接叫出他的名字。

不久,林章骐便和同学们赶往贵州桐梓就学(由于战乱,马尾海军学校已内迁)。军校管理和教学之严格让林章骐记忆深刻又终身受益,不少同学甚至成为台湾海军的高级将领。

陈绍宽较早地提出要拥有中国自己的航空母舰,对潜艇等海军建设的具体部分提出了一系列设想,而这其中,海军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即便是在抗战的动荡年月里,海军学校仍每年招收新生100名。

不打内战卸甲归田两袖清风重修祠堂

待到八年抗战胜利之时,蒋介石欲让陈绍宽率舰北上与解放军作战,陈绍宽坚决抵制。最终,在作为中国海军代表参加完在南京的日军受降签字仪式之后,海军司令部被撤,陈绍宽决心卸甲归田。

陈长极说,伯父陈绍宽回到故乡时,从南京运来了三十几口箱子,陈依明说,当时乡亲们过去帮忙挑运,都以为陈绍宽官居要职,里面肯定藏着不少金银财宝。

为打消乡亲们的顾虑,陈绍宽便命令勤务兵把箱子打开,称“箱子走水路,恐箱内衣服书籍受潮,打开晒晒太阳”。这一打开,大伙看到的只有旧军装,海军书籍,以及花瓶古玩(陈绍宽爱养花)。

陈长极说,陈绍宽在任之时就曾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建胪雷小学,回乡之后,修桥铺路,更号召乡民重修祠堂。

在1969年,陈绍宽逝世的消息通过广播在胪雷村里传了开来,许多村民纷纷放下手中的农活,100多位胪雷乡亲或骑自行车或走路赶往省立医院,想将陈绍宽的遗体抬回胪雷举行治丧仪式,被省立医院军代表劝阻。当时胪雷村支部书记陈依明也配合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最终在多方劝说之下,村民才就此作罢,最后在城守前12号中国民主同盟福建省委礼堂内,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村民们也得以见到陈绍宽最后一面。

与伯父陈绍宽相处的这些点滴岁月,陆续被陈长极记录到他的个人博客上,他研究搜集陈绍宽资料数年,如今著述已集结成册,不日付梓。

在陈长极的印象里,陈绍宽痛惜近代我国有海无防、海军力量的薄弱以及政府和国民海权意识之淡薄,其形成海权之观念具有当代视野,认为“欲保国家之主权,争民族之生存,自须有强大之海军力”,而只有伸张海权,对外贸易才有发达的可能,中国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甚至对于太平洋及世界之和平仍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陈长极告诉东南快报记者说,早在1928年,刚刚接任民国政府海军署署长的陈绍宽,向国民政府提交了一份自己亲笔撰写的《条陈扩充海军呈文》,提出了从国防出发需要进行海军建设的计划。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建造“飞机母舰一艘,约须二千万元”,成为中国历史上提出建造航母第一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