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朱汉城:用音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谈到学校教育和标准化教育,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朱汉城认为经历了高考的学生“创造力被扼杀了,性格发育被遏制了。”朱汉城提倡学校用美育培养学生的原始创新能力,弥补应试教育的不足,他说“艺术教育超越了独立学科,给予学生人才的综合教育,它是人的性感教育,是人的历史知识的教育,道德与价值观的教育。

朱汉城:用音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朱汉城 教授,硕导,乐队指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音协管乐学会副主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原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原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为乐队指挥、音乐教育、艺术教育管理等。常任清华大学军乐队指挥,2006年《管乐合奏》系列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曾荣获清华大学教书育人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学会工作者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等。

音乐符号是一门世界语言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和人类的情感艺术,在音乐背后有“精细的乐器”和“多样化的人生”,因此,朱汉城相信世界可以由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的公式组成,“不能理解音乐符号,会丧失一套思考的工具。”

“音乐是很抽象很浪漫的,是在头脑中进行创造的一个过程的艺术。”朱汉城解释,交响曲的创作过程不仅包括人声,还有乐器工具、独立的符号体系,这些赋予了音乐高度的理性和逻辑,体现在音律的选择与精确的计算,人类对协和与不协和声音的选择与设计,以及把这些东西做出来的方法上。

在听觉系统上,人类的选择是一致的,音乐被称为世界语言,“因为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无论是早期文明还是现代文明,都来自几个主要的音——七个白键五个黑键”,朱汉城提出,既然人类的思维创造了音乐和音乐符号,符号就是人类的思维工具,“你不能思想,不可能去做音乐。符号是工具,工具有工具的属性。”他说。

“这种符号体系,背后思维路线是工学,它是操作层面的事情”,朱汉城说,在交响音乐背后,是按照音色分类的各类乐器,“这是一个音高坐标,音乐就是乐音的音高游戏,并且他们的演奏方式是被量化的。”

人类是符号动物,符号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朱汉城以文字为例,谈到音乐符号与其他符号的共性时说,“即使你坐在那里没有写字、没有唱歌,还是必须操作汉语符号,才听得懂别人在讲什么。”因此,音乐符号符合符号的工具属性,即 “符号自身具有思维特征,它是思维表达,还具有智能属性”。

音乐符号体现脑力差异

作为思考工具的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第3把钥匙,与语言、数学享有相同的重要性。朱汉城解释,3把钥匙对应3种不同但相互影响的符号体系,他说,语言影响音乐。语言的声音特征、结构特征、强弱的特征,在影响音乐的思维,因为“英语或者拼音发音是一个个长短不一、轻重不一的音节,所以音乐中有切分。”

语言相关性会影响音乐和运动,汉语是单音节语言,这解释了广场舞为什么会在中国走红,朱汉城说, “广场大妈跳来跳去就那么几个小步,我看了几分钟就看不下去了,一直在想她们怎么不变奏呢?艺术追求的就是审美、变化,一定要创新,没有新东西就没有艺术了。”

从语言和音符对应不同思维方式出发,朱汉城说中国人乒乓球打得好,因为乒乓球运动是有“板有眼的,稳定节奏运动”。“它的节奏特征就是这样,是在旋转的,而我们的汉语是音调的,声音也在旋转。”由此,从声音特点影响了思维方式出发,朱汉城强调人的意识能力的爆发,“往往在这种爆发过程中创造新的东西。所以孩子的天性不能压抑。”

孩子的智能存在的不同的智力方面,因此需要老师和家长承认孩子在不同方面的差异,“你不能要求孩子数学好,音乐也好,什么都需要好”,虽然学校提倡全面发展、全面评阅、承认个性,但应试制度只承认一种评价方式,朱汉城说,“中国的发展面临的挑战是教育必须从基础教育改革开始,想出办法来,培养多元人才。”

朱汉城以美国为例,说美国人也重视学生的数理能力,但学校早就开始在未来科学工作者身上培养艺术感受力。1997年,哈佛大学提出艺术第一的教育理念;同年麻省理工学院校长提出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并重。麻省理工学院校长曾说,在科学与艺术不分家的时代,艺术没有被忽视,甚至绘画、建筑、数学都是在宗教的环境里成熟发展起来的,音乐系统也是在宗教中逐步建立的。

接受学生的多元智力体

接受学生的多元智力体,对朱汉城而言,就是相信“对所有的孩子,我们都富有培养和教育的责任。”他让老师们回家先听一个月长达12分钟的《自新大陆》第四乐章,然后试着打拍子,看能不能踩中节奏。这项看起来艰巨的任务,对有着智力缺陷的胡一舟来说却很轻松,并且他还完成了中央音乐学院二、三年级学生的任务——站在指挥台上,对乐队指挥。因此,朱汉城说,孩子的财富是多元的,是有差异的,要给所有孩子空间。

朱汉城强调中国人必须用自己的逻辑思维体系创新,他说,“你走出医院发现你的器官全部被量化了,量化方式还是来自西方,所以我们必须有突破。”

朱汉城认为,中国人缺乏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是创新的基础性思维,“我们可以学得非常好、非常快,可是为什么老跟别人学呢?我们成为世界大经济体了,居然没有一个本土诺贝尔奖。”形象思维是艺术与人文思维的基本属性,“中国学校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差异在于,别人是杰出的发现者,而我们只会去学习。”

在现代化过程中,中国比日本慢,而在抛弃中华文化方面,中国却比日本快,在朱汉城看来,这也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缺陷。他呼吁中国教育在承认学生个体智力多元之外,也要承认文化的多元智力体,“我在看书法展览的时候,我觉得字在流动,觉得每个字都是生命,这就是中国的文化,它存在于人性之中。”

为调动儿童的多元智力体,朱汉城建议学校:尽量手写而不用键盘;拼读英语而不抄写课文;用古典音乐提高声音信息编码能力;以钢琴培养幼儿的视觉、听觉、触觉三大认知器官协同学习;以多媒体实现儿童视听研究型自主学习。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