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1938年考入黄埔军校 九十三岁老兵自述抗战经历

1938年考入黄埔军校 九十三岁老兵自述抗战经历

图/受访者提供

黄埔军校,是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世界四大军事名校之一。在孙中山先生“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精神训教下,黄埔军校造就了一大批军政人才。他们在风雷激荡的二十世纪的上半世纪,东征北伐,抗击日寇,英勇奋战,鏖战疆场,血染江山,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

如今,“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为宗旨的黄埔军校同学会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是推动祖国统一的重要力量。我市的黄埔军校同学会在市委的领导下,曾有会员76人,现健在18人,平均年龄已超过90岁,其中在前线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仅存潘大有老人一人。

今年已经93周岁的潘老,称自己是非常幸运的人,能在有生之年目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的盛况。他向记者自述了在抗日战场上的一段经历。

潘大有自述:在安南与盟军并肩作战

年年的9月3日,是中华民族战胜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纪念日,这个日子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并时刻激励我永远向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永远以史为鉴,强我祖国,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阴魂不散。深思,深思!看今天,伟大祖国日益繁荣强盛,不亦乐乎!

我是1938年1月考入黄埔军校17期通信兵专业学习。当时,日寇侵略我国大好江山,国家危急,人民遭难。“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怀着强烈的报国之心,到军校学本领。1940年12月军校毕业后到陆军通信兵无线电班。当时我部配合杭州市第四战区司令张发奎部,电台设在张开口形的山洞里,联系在沦陷区的合浦、东兴、清西等地的地下电台,发送来的电文都是标有三个十字的电报,可见,我们肩负的任务很重。后来,我转入昆明市防空司令部情报所第二总台(在昆明五井桥),离巫家堡机场很近。收集西南全省100多个县、区、乡等地的防空哨电台。

当时,每天都收到很多件敌机来袭的报告,都是来自麻栗坡河口日军机场来奔袭巫家堡机场的飞机。及时发出空袭警报后,停在机场上的飞机一架也不留的全部飞往在北方的机场。唯有陈纳德的飞虎队迎空与敌机作战。以后,在巴基斯坦训练的一批中美飞行员混合大队,驾驶的最先进的P51,与日机作战。这种飞机飞得高、速度快,性能超过敌机。敌机来轰炸时,都在三四十架,大部分都炸在巫家堡机场的跑道上。我方迎敌战机P51,在昆明上空,很快就把敌机驱赶出昆明市外二三百里地的沅江上空,全部把敌机击落。老百姓个个拍手称快。我们电台责任重大,24小时分秒不停地工作,同时还要抄报天气报告,供机场使用。

1945年1月,我被派到驻昆明盟军最高司令部(司令长官是魏德曼将军)远东战略情报局任无线电报务员,月薪100美元,全供给。全副武装,有手枪、卡宾枪及手提式皮箱装的发报机,是当时最先进的晶体机。驻扎在昆明西郊岗头村特种兵基地。我参加训练约两个月,训练课程是电台的使用、英文收发、通讯密码、跳伞等技能。训练结束,随军出发,由一名盟军上尉皮特(音译)带领,有翻译等十余人组成小分队,在昆明巫家堡机场,登上运输机,直飞思茅县机场北山办事处。在那里,筹备所需物资,帐篷、药品、食品等。在当地雇用了马帮驮着物资向南进发。艰难地穿过原始森林,沿着澜沧江进入到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地区。在傣族勐腊小乡村暂住休息。

勐腊乡村与世隔绝,除了食盐外,都是自给自足,村民纯朴善良。小分队住下后,即开始与思茅机场电台联系,报告一切顺利。皮特上尉是一位优秀有经验的领导人,来此之前,他就和当地的土司做好联系工作。因此,我们能顺利地住下,并受到热情安排。其间,来了一架小型飞机,送来给养和装备。住不久,我们做好了出国前的准备,就出发了。半天左右,经过一个小山岗,到达了目的地安南猛兴机场。这里,战争气氛紧张,当地百姓全都逃难了,竹楼一空,没有人烟。我和同来的一位盟军士兵在竹楼里架起电台与思茅机场联系。电台联系频繁,畅通无阻,飞机来来往往,运输兵员和物资,极大地鼓舞了盟军的士气。不久,皮特上尉得知德国法西斯于五月四日向盟军投降了,告诉了我们。顿时,我方阵地一片欢呼。同时,我们也预感到,日本小鬼子的末日很快来到。

我们完成任务后,皮特上尉他们飞回昆明盟军总部,命令我和马帮一起回到思茅机场待命。不久,我接到回昆明的命令。由于雨季,影响飞机起飞降落,我只好徒步前往,途经孔雀屏、石屏、建水等地,半个多月,到达昆明盟军总部报到。在总部,见到了皮特上尉。那时皮特上尉已被提升为少校军官,我向他表示祝贺。皮特表示,他对我的工作表现很满意。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浴血抗战八年,终于胜利了!当时,我与大家欣喜若狂。在9月,我回到了昆明陆军通信兵第六团。团长楼广文是黄埔军校6期毕业,是当年我在浙江金华市考入黄埔军校时的队长。我被分配到六团三营十二连任中尉班副。看今朝,祖国强盛,人民幸福。我辈黄埔同学年事已高,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照顾。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祖国统一,并为之努力。

潘大有,1922年1月出生,浙江省松阳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17期通信兵科。毕业后,分配在国民党陆军通信兵第20团二营八连任上尉通信参谋,后参加盟军远东战区最高司令部情报局任情报员,解放战争期间自动脱离国民党军队回乡务农。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东北军区气象处通信科组长、技术员、教员。1953年转业到大连海洋气象台工作,后调到大连市盐业局金州盐场管理处任气象观测员,1983年退休。

■文/本报记者王春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