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邓超明:川大品牌形象因禁止学生停车正遭遇损伤

文/赢道顾问总策划 邓超明

四川大学禁止社会车辆与学生车辆进校停车后,虽然没有成为全国头条,但在成都还是引起一点波动,2个月前,也就是川大的校园交通新规公示不久,我就连续发表了两篇文章,希望跟制度设计者探讨校园交通管理更柔性的策略。

可惜的是,背后的管理团队并没有听取呼声,我伸出的探讨橄榄枝无人理睬。当然,大概从10月8日开始,这部从未考虑有车学生意见,也未听取校园小区居民建议的规定,正式实施。

引发的反弹看似并不强烈,至少没有看到堵门的车队,舆论上也只有微不足道的一些呼声,但就我从有车学生中获得的反馈,川大印象,及现有管理层的认可度,降到了冰点。

从我多年从事品牌营销的经历,以及打造赢道顾问这一全网整合营销品牌的经验来看,川大原本还比较强大的、富有历史底蕴、倡导海纳百川的品牌形象,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损伤,负面口碑一时间迅猛增加,可能有些人认为,这只是人们的一时口舌之快,时间久了,反对声音也就小了。

我的分析正好相反,有这样几个角度的分析,先来看学校里的有车学生,本科生占比是比较低的,大部分是研究生、博士生,以及MBA,还有少部分的其他在职研究生,也有一些高层次培训班学员。也就是说,有车学生中,大部分是属于川大、在川大有学籍注册的,这个群体的意见,本身是不应该被忽略的,但现实状况正好与此相反。

虽然说川大挡了这批学生的车,但输了大家的心,输了学生对母校的一种认可。老师可以办证停放,所有的行政管理者可以办证停放,学生就不行,这就说不过去了。哪怕给求学路程遥远的学生开几个小时的临停通道,都比一刀切好得多,更何况,几个小时的临停,并不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影响。

再看川大管理层制定校园新规时的处理,完全将有车学生排除在外,从我们正常的理解来看,一所大学,构成应该包括教师、行政管理者与学生,三方力量,缺一不可,在制定涉及有关方面的制度时,理应听取所有相关方的意见,而川大在这方面还是非常保守封建的,缺乏现代治理意识,让人看低。

我们再把目光投向校园小区这块问题,川大的一些校园小区比较特殊,微博上有业主通过@邓超明的形式提供了一条信息,原来这些小区的业主回家,必须经过川大才行,但这次校园新规里,要求这些小区的业主也要办理通行费,价格还不低,相当于是买路钱的意思,这个于理于情确实不妥当。

当然,我们也可以想出更先进的办法,去避免这些业主将车停在校园内的现象,办法很多,比如可以通过两次刷卡的形式,自动化识别与监控业主车辆进入小区。但川大没有这样办,有损一所985名校的水平。

接下来,邓超明要跟制度设计者探讨以下两个问题,看看有没有更人性化、冲突更小的解决方案。

第一个问题是,学校该放开,让社会车辆停放吗?我觉得这个必要性不大,如果是办事的,临停可以,限制时间段,超出限定时间,提高停车收费标准,比周边停车场高一些都可以。毕竟收上来的费用,可以用于学校建设。

第二个问题是,那么,如果是学生,可以进校停车吗?我觉得这个的必要性很大,一方面,学校的三大构成力量中,学生占其中之一,有权利对此做出表决。另一方面,长时间停放车辆的学生占比并不多,可能只有几百辆,大部分只是短时间需要停放车辆,比如1、2000的MBA学生,一周也只有几个小时的停放需求,并不能会对校园交通造成关键影响。

有部分学生,离学校较远,上班到6点,再乘公共交通工具到学校,基本上是来不及的,如果是来回打车,增加了大量的成本,学校的举手之劳,又何必给这些学生造成这样的不便。

一所有名望的大学,为社会公众所尊敬的大学,必然不会是轻视学生、忽略社会公众诉求的大学,也不会是高高在上、行政色彩浓厚的大学。如果能够柔性化解决,何需刚性化地推行霸王条款。治理文明的高下,由此就见分晓。

作者:邓超明,赢道网络整合营销机构 首席合伙人,《网络整合营销实战手记—让营销卓有成效》一书作者,创建营销四力、FEA、F4、AIKDCA、AIKDCASS等网络整合营销模型。

主持#超明讲武堂#,主讲36门实效全网整合营销课程,组建有“天府思维”方桌论坛,12年互联网营销实战经验、8年营销项目管理经验、50多家企业网络营销项目实战经验、上千名互联网营销人员培训和管理经验,出版4本营销与企业成长专著,服务100多家大中型企业客户,主持或参与400多个网络整合营销创意案例。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