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下山路上女登山客脚踝骨折 登山该注意哪些

下山路上女登山客脚踝骨折 登山该注意哪些

消防队员将女登山客抬下山

记者 叶永春

天刚亮就乘坐头班车进山,还急着要在中午前赶回家吃饭,不料正要下山,一名女登山客突然脚下一滑,脚踝瞬间肿胀,被困在山里无法动弹。昨天上午,在民警、消防以及急救人员进山搜救2个多小时后,这名女登山客被众人抬到山下,经初步诊断脚踝骨折。

正要下山发生意外 女登山客扭伤脚被困山林

昨天9点30分许,天平山景区大门南侧约200米处,一辆急救车呼啸而来,驶到路边一处进山小道口后,在保安的指引下,继续驶往鸡笼山方向。此时的鸡笼山上,一名女登山客在下山时扭伤,脚部严重肿胀,虽有两名同伴陪着,因山路陡峭狭窄,他们已无法自行下山。

上午11点记者赶到现场时,民警以及消防已先后赶到,正进山进行搜救。跟随救援人员可以发现,进山小道十分陡峭,且两旁杂草、树木丛生,仅可容一人依次通行,在爬山近半小时后,发现受伤的女子被困在山腰上,右脚脚踝肿胀厉害,经医生初步诊断,其脚踝处有骨折现象。由于该处乱石嶙峋,较大的石块有半人多高,爬上爬下十分困难,加上空间狭窄,周围全是草木,在急救医生为女子进行包扎固定后,消防官兵再勉强铺开担架,费了不少时间才将女子固定到担架上,随后将其从石堆间挪到山道上,将其抬到山下时,已是中午12点。

同伴们年龄都偏大 计划中午前完成“穿越”回家

“看到她脚一下子肿起来,我脚都吓软了,也没力气再走了。”在救援进行时,两名伤者的同伴感到体力不支,选择在山下等待。其中一名女士称,他们是一个登山团队,以中老年人为主,每周至少组织两次爬山活动,常在早晨6点多赶乘首班公交车进山,因中午有人还要回家做饭,他们从灵岩山附近上山后,一般会在中午之前选择从鸡笼山下山,再各自回家。她表示,他们中有一部分人赋闲在家,经朋友介绍加入到登山队伍中,有人爬山才四个月,有人不过半年,这次受伤的女士爬山一年多了,算他们中时间较长的。

同时记者看到,中午时分除了下山回家的登山客,陆续上山的人员也较多。其中有年轻人两人结伴,不带任何饮用水及装备,便轻装进山;有人选择小道上山,进去不到10分钟,发现走不通后又折返回来;还有中老年人穿着平底鞋甚至是布鞋,也尝试着想要上山。

这处山区屡屡出意外 春秋两季消防进山救援最多

今年7月,上方山上一对老夫妻见天色暗沉即将下雨,在下山时加快脚步,其中老伯不慎摔倒,脚踝肿胀无法行动,最终由救援人员救下山;今年9月22日午后,大焦山上一名女子在登山时不慎扭伤脚,被困在山顶无法行动,经消防等到场救援,最终将其抬到山下送往医院;去年春夏之交,记者跟随登山团队进山开展环保活动时,就亲见一名跟随众人前往大焦山的女士在下山时滑倒,伤痛无法起身,最终由其他登山客将其搀扶到山下。

在市消防支队木渎中队,多次参与山林救援的消防员表示,“灵白线”(灵岩山至白马涧)上登山客最多,特别是春秋两季,春天野外踏青、秋季登高,到山上活动的人员众多,其中灵岩山北侧的大焦山一带意外最多。据不完全统计,仅木渎中队每年进山的搜救次数就在20次以上,加上狮山中队、浒关中队,平均每年救援接近50起。

进山准备越细越好 越是逞强越容易发生意外

“若枫”作为登山爱好者团队“十八团”的负责人之一,有多年的登山经验,对苏州以及周边的热门登山线路都十分熟悉。“登山能锻炼身体,但安全是最重要的。”他表示,他们是个自发组织的登山团队,不过安全意识每年都在提升,首先在装备上,他们的队员基本都具备登山杖、登山鞋、户外服、帽子等户外装备,领队还备有对讲机、安全绳索等救援装备,队员携带必需的饮用水、干粮;在线路上,他们大多选择原本就十分熟悉的山路,不提倡队员冒险尝试有危险的线路,特别是有新人加入时,更加强调团队精神,由有经验的领队在前后带队及押队。

“天气不好时,宁可取消活动,也不涉险到野外活动。”“若枫”说,雨天以及雨后,即便穿了登山鞋,遇到泥泞的山路照样会滑倒,十分危险。此外登山团队中,还要有人具备专业的急救知识,在之前我市登山协会组织的急救培训中,他们团队中就有十多人接受了专业培训。“这些年,在山里受伤的也不少,其中大部分都是逞强的人。”“若枫”表示,苏州的山看上去不高,不过还是有一定的危险因素,能过的地方过,不能过的不要逞强”。“

(责编:陈亚萍)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