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难忘中国之声—抗战记忆八年抗战,沁源没有一个人当汉奸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之声推出【难忘中国之声——抗战记忆】系列,以当年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当事人口述史的方式讲述当年难忘的经历、梳理亲身所见的历史事件,串起中国反法西斯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

点击下方音频 听《抗战记忆》

1942年11月,“九一八”事变直接策划者之一花谷正少将,率领7000多名日军,第8次对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进行扫荡,占领了沁源县城。日军这一次的行动与以往不同,扫荡后不再撤离而是选择留下:一面在全县重要村镇修驻据点,一面开始大兴土木,筑碉堡,修公路。

难忘中国之声—抗战记忆八年抗战,沁源没有一个人当汉奸

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日军扫荡的眼中钉。

难忘中国之声—抗战记忆八年抗战,沁源没有一个人当汉奸

沁源围困战示意图。

当时只有十岁的沁源儿童团团员段荣魁回忆:

段荣魁:(日军)要在沁源建立剿共实验区,企图把沁源人软化了,要在沁源建立起维持会,把整个太岳区消灭了,创造一个经验,推广到全国。

难忘中国之声—抗战记忆八年抗战,沁源没有一个人当汉奸

鬼子在放火烧毁村庄。

当年18岁的沁源县三区妇救会主任董肃清楚地记得刚见到日本军队的情形:

董肃:一米一个人,一米一个人,在搜山,把山里边的百姓全部都搜出来,敌人叫篦梳队形,搜出来以后集中起来全部都烧死,见人就杀,见房就烧,见东西就抢。

难忘中国之声—抗战记忆八年抗战,沁源没有一个人当汉奸

1938年,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转战沁源建立太岳抗日根据地。

难忘中国之声—抗战记忆八年抗战,沁源没有一个人当汉奸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山西新军)的臂章、纪念章。

考虑到敌我力量悬殊,这一次的反扫荡,组织决定带领当地群众打一场不靠枪炮、靠围困的奇特战役——转移群众,留下一座空城,再把日军死死地困在据点里。

难忘中国之声—抗战记忆八年抗战,沁源没有一个人当汉奸

军民联防队监控日军据点。

段荣魁回忆:

段荣魁:沁源城关十里,二沁大道两旁的5里以内,有23个村庄,有16000人,统统把老百姓动员转移到山沟里边去。

难忘中国之声—抗战记忆八年抗战,沁源没有一个人当汉奸

民兵在埋地雷。

难忘中国之声—抗战记忆八年抗战,沁源没有一个人当汉奸

儿童团也担负着放哨的重任。

难忘中国之声—抗战记忆八年抗战,沁源没有一个人当汉奸

民兵破坏道路,让日军寸步难行。

难忘中国之声—抗战记忆八年抗战,沁源没有一个人当汉奸

土法制造的太行山石雷让日军伤亡惨重。

沁源老百姓们撤离前把水井填死,碾磨炸毁,粮食运走,近2万名群众隐藏到深山,开始了和敌人的周旋。他们一边断了敌人的补给,一边埋地雷,炸据点。仅1945年3月,沁源军民就在城关和各个重要路口布雷15000颗,炸死敌人无数。

段荣魁:太岳还有个爆炸大王,一个地雷大王,在关键口口上,到处埋得地雷、石雷,日本人一进来,踩在石头上石头炸了,坐在石头上把屁股炸烂了。

难忘中国之声—抗战记忆八年抗战,沁源没有一个人当汉奸

收复沁源县后,我军在日军修建的碉堡上欢呼胜利。

这一战,沁源人民整整坚持了两年半,883天,其间经历大小战斗3500多次,毙伤日伪军4400余人。日军最终无粮无水无弹药,只好弃城撤退。

难忘中国之声—抗战记忆八年抗战,沁源没有一个人当汉奸

延安《解放日报》为沁源围困战胜利发表社论。

难忘中国之声—抗战记忆八年抗战,沁源没有一个人当汉奸

被授予“民兵杀敌英雄”称号的任彦。《解放日报》社论中称赞他是“杀敌英雄”。

1944年1月,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曾特地发表《向沁源军民致敬》的社论,称赞沁源围困战是抗日战争中的一个奇迹和典范。

难忘中国之声—抗战记忆八年抗战,沁源没有一个人当汉奸

沁源围困战烈士纪念亭。

难忘中国之声—抗战记忆八年抗战,沁源没有一个人当汉奸

参战部队、太岳军区决死纵队25团的后人——第14集团军118团官兵高举胜利旗帜越过天安门广场。

难忘中国之声—抗战记忆八年抗战,沁源没有一个人当汉奸

沁源花坡,昔日杀敌的战场,如今生态旅游好风光。

难忘中国之声工作室记者:李谦、岳旭辉播讲:林溪

采访手记奇迹是怎样产生的?

——岳旭辉

山西沁源在日军据点和主干道路5里以内的23个村镇,3200余户人家,约16000余人五六天内全部疏散隐蔽到沁河两岸的深山密林之中,让日军陷入一个“没有人民的世界”里,直到最后仓皇逃走,全县没有一个人当汉奸,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山西沁源人该竖大拇指。

说是奇迹,就在于一万多人扶老携幼进入荒山之中,吃什么,喝什么,住什么的现实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太大。时间短点还行,三天五天,十天八天,甚至一两个月,都行。现实就是一出来就是30个月,寒暑交替两年半。想一想,做到这一切,多难。

创造这一奇迹的原因肯定很多,分享三个故事。

一、沁源多山,转移季节又正好是冬天,吃的问题首当其冲。

先是捡野菜,后来就是各种树叶树皮,榆树叶子,柳树叶子,松树皮,最后连大便都拉不出来,有的就因为饥饿而死。可沁源人骨头硬,乡亲们的话就是:啃石头、喝泉水,也不回去维持敌人。

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去调查沁源人吃什么,怎么办的问题。他没有去开座谈会,而是直接去茅厕,看了就知道,里边都是草根,树皮。

陈赓感动了,马上派部队送军粮200石:八路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有我们吃的就有你们吃的。部队还开展了每人每天节约一两粮食运动,邻近沁县、安泽等县也发起了节约一把米运动,来支援沁源人民。吃的问题慢慢解决了,虽然不够好,可是大家心暖。

二、女游击队长吴清化的故事。

吴清化,沁源抗日合作武工队队长,多才多艺的江南女子,会画画,会吹口琴,会跳舞,跳的是乌克兰舞,春耕舞,人又和蔼可亲的不得了。

因为日军偷袭,吴清化和乡亲们被鬼子包围,大家都往后山跑,鬼子在后边追。吴清化急了,这样下去大家都得死。吴清化拔出枪,跑到山前,开了几枪后,往前沟跑,吸引了敌人。在河滩上,吴清化被日军追上,被活生生刺了27刀后牺牲,年仅24岁。

后人感念她,出资给她修了纪念亭。

三、艰难困苦中不忘教育,想方设法把孩子们的读书作为大事来抓。

召集各地转移出来的乡亲们,以居住地为单位,因陋就简,举办山沟学校,开班夜校、识字班。把最有文化最优秀的人都分配做教员。 没有黑板,就用太行山上的大石板,和上用松树枝烧成的煤黑子,一刷就成了黑板;纸张就是用麻草铡碎后制作的纸张,粉笔用石灰烧出来,没有书,就把旧书找到后,再翻出来,继续照着抄上去。

一个民族抵御侵略者需要勇气和尊严,需要前赴后继的后备力量,否则无法改变整个民族落后屈辱的局面,换做现在话就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道理沁源人懂。

八年抗战,8万沁源人牺牲15000,被抓走失踪1500多,致残12000多人。没有一个人当汉奸,没有建立起一个维持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