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切勿庸俗理解教育的“服务”理念

近日,笔者到一所学校调研,发现该校办公室墙上挂着“教育就是服务”的标语。校长说:办教育,就要有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服务的观念。教师上课如何,应当以学生是否满意为准则;学校办学如何,应当以家长和社会是否满意为准则。否则,学生不会买教师的账,家长不会买学校的账。在激烈的竞争中,学校难以生存。

诚然,长期以来,在政府办大教育的条条框框下,教育遭遇了太多的社会干预,承担了太多的社会责任,常常忽略学校的特色和学生的需求。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提出“教育就是服务”这一理念,无疑有助于强化教育的“服务”功能,有助于拓宽学校发展的空间。因而,它一经提出,便为众多校长所推崇。“花社会的钱办教育的事”,“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等带有经营意味的教育理念也应运而生,成为众多校长趋之若鹜的教育哲学。

多年前,笔者曾到一所名校参观,听到校长私下这样介绍:“学校办学的方向是什么?就是要让家长满意。现在,家长们都看重孩子升学,我们追求升学率就没有错。”正是在这一理念下,该校以骄人的升学率带来了昂贵的择校费和教育培养费。据介绍,仅参观门票收入,每年就有数百万元之多。但这种教育既有悖于育人为本的宗旨,更导致了“择校热”等教育问题,偏离了教育轨道。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是一项公益事业,既是个人的事情,更是国家的事情。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树立“服务”观念,满足家长及社会的教育需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引导家长和社会正确认识和理解教育的功能,正确引导教育事业向利于人才培养的方向发展,而不能偏离育人为本的航向。从这个角度看,如果说“教育需要服务”的话,则中国教育亟需的是引导认识的服务。

(作者许兴亮,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文章第25次入选“锐评”栏目)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