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中华第一古物千年命运传奇

中华第一古物千年命运传奇
中华第一古物千年命运传奇

在故宫博物院,有一种石头,形似鼓,高约3尺,中间微凸,模样奇特,表面还刻有如同花纹样弯弯曲曲的文字。这种石头,人称石鼓,石头上的文字,则称石鼓文。石鼓弥足珍贵,堪称国宝,而它的千年命运,竟然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康有为先生誉它为中华第一古物,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的骄傲。

但石鼓勒刻的文字究竟记录了什么?知道的人很少!石鼓于唐贞观年间出土于陈仓,它一问世就引起了轰动。国宝为什么出于陈仓?陈仓在我国哪个地域?在陈仓的历史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石鼓与中华民族的命运又有什么关系……一连串的谜团等待破解。

陈仓石鼓以天赐神物的面貌突然出世

在陕西凤翔府陈仓山的北阪,一牧羊老人发现了10面怪异的花岗岩大石。这些硕大的石体形似鼓,圆而见方,上窄下大,高约3尺,中间微凸,模样奇特。令人不解的是,当一块大石上的泥土被清除后,居然显露出大量的神秘文字,笔法奇异,竟无人能识。于是,流言四散,怪论频生。更有乡民闻风而至,焚香跪拜,惊为天赐之神物。

自此,陈仓突然变得热闹非凡。文人墨客纷纷慕名而至,一窥究竟,并拓下石上的文字,遍寻名家研究。更有大户悬重金求解谜题。但文字之谜不仅未被揭开,反而借着民间传言,而变得神乎其神。

100多年后,“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在战火中风雨飘摇。正在雍城躲避战祸的唐肃宗听到石鼓的传闻,心生好奇,责令州府官员将10面怪石运下陈仓山,迁往雍城城南,就是后来的凤翔县城之南,与驻扎在这里的文武百官赏玩。

石鼓被迁至雍城短短几个月后,便随着战乱的来临而蒙难。当叛军逼近凤翔时,满朝文武百官出逃,为躲避战祸,石鼓被仓促移至荒野掩埋起来,并对外宣称“毁失”。一时间,天下人为之抱憾。

石鼓被掩埋两年后,“安史之乱”平定,天下得以太平。陈仓石鼓的命运也迎来了转机。公元806年,地方官吏查访到了石鼓的埋藏之处,请朝内的名家主持挖掘。韩愈还因此上书朝廷,请求移石鼓到京城太学府内妥善保管并重立其学术。但韩愈的请求并未被朝廷所重视,奏折在朝堂上被积压了8年之久。

公元814年,郑余庆就任凤翔尹,兼职国子祭酒,主掌国家学术教育、文化事业。他偶然看到尘封已久的韩愈奏章,深深为之触动。于是,重新奏请朝廷,希望能妥善保管陈仓石鼓。于是,曝于荒野的石鼓才被移送到当地孔庙。

石鼓重新出世,已是蚀迹斑斑,石鼓上的字迹残缺不全,引得无数名家学者为之慨叹。更可惜的是,由于一直被弃于荒野,其中一面石鼓居然莫名遗失。这就是后来曾经轰动天下,也常引发历代学术争端的作原石鼓。

9面石鼓在凤翔孔庙中呆得并不安稳。90多年后,曾经鼎盛的李唐王朝忽然间在接连爆发的战乱中坍塌。令人痛惜的是,风翔孔庙在战火中被焚毁,庙内所藏的9面石鼓也被人盗运一空。陈仓石鼓,在乱世中重新遁迹于草莽江湖。

石鼓的系列未解谜团一直困扰后人

关于石鼓的各种说法,从古至今从未停止过争论,而争论最多的就是石鼓的发现地。

在唐代名家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的诗歌中,石鼓被明确记录为在岐州所领辖的陈仓县被发现。诗人韩愈更是赋其为:陈仓石鼓。这里所指的陈仓,经考证为陈仓山,即今宝鸡市内的石鼓山。但也有另一种说法,石鼓并不是“发现”自陈仓山,而是“出土”于天兴县城南20里处,就是现今的凤翔县城南20里,到底哪一种说法更接近真相呢?

事实上,在石鼓为避战祸而被重新掩埋了40多年后,曾被第二次发掘,地点在天兴县南20里处。至此,关于石鼓的发现地之争有了定论,宝鸡境内的陈仓山,现今的石鼓山是石鼓最早的发现地。主导第二次挖掘石鼓的人,正是韩愈的旧交。韩愈应景生情,创作了流传千年的《石鼓歌》。在韩愈的有感而发中,我们却又发现石鼓的另一系列未解谜团。

石鼓上的奇异文字,出自谁手,又创于哪个朝代?再一争论,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如今,随着我国考古界与学术界研究的不断深入,石鼓的出身之谜已经逐渐被揭开,“石鼓文刻于春秋先秦时期”的观点,得到了当前学术界的广泛共识,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论述,出自于郭沫若的《石鼓文研究》。

然而,关于石鼓的又一个谜团却一直困扰后人。10面大石应有排序,而石鼓上所刻的10首长诗,自然也有先后顺序。只可惜,石鼓自荒野中被发现时,无人对此细节给予重视,后又几经迁徙,更使考证难上加难。

不过,历代学者还是依据石鼓上的文字取前两个字为其起名,即汧沔鼓、车工鼓、田车鼓、銮车鼓、需雨鼓、作原鼓、而师鼓、马荐鼓、吾水鼓、吴人鼓。随后,金石学者们为它们作出了多种版本的排序,但都未能使世人信服。

司马光之父导演的北宋文物造假工程

当北宋王朝一统天下,并逐步剿灭割据一方的诸侯之后,全国的经济与文化在短短数十年得到恢复,并取得了飞跃。当宋仁宗查阅前朝遗留下的经史档案时,无意中发现了关于石鼓的传奇纪略,对遗失百年的陈仓石鼓产生了浓厚兴趣。

宋仁宗是中国历史上颇为有名的书画君王,他不惜以高官厚禄相许,令天下有才德之士遍地寻访、查找陈仓石鼓的下落。

时任凤翔知府的司马光之父司马池闻得此消息后,便竭尽心力去寻找传说中的10块大石,试图投君王所好。

司马池经过几番周折,终于使消失百年之久的陈仓石鼓重见天日。只可惜,寻到的石鼓只有9面,早在唐末便已遗失的作原石鼓仍没有踪迹。

心急的司马池施展了画蛇添足的拙劣招数,私下遣工匠连夜采集相似石材做伪。很快,他便参照石鼓拓本仿制出一面假的“作原石鼓”。这一招果真让他以奇功得到了仁宗的褒奖。

只可惜,饱学的宋仁宗与受命而来的名家学者们很快就辨别出了伪造的石鼓。司马池先建奇功受封赏,又因造伪欺君而获罪。

9面石鼓现世,又经历造假风波,因而失踪的“作原石鼓”立即名动天下,坊间认为其价值能以一敌九,随即便引发了豪强们一掷万金寻找“作原石鼓”的风潮。然而,直到1052年,金石收藏家出身的向传师到了风翔后,石鼓残断的历史才获得转机。

屠夫家中寻到失踪的“作原石鼓”

向传师是北宋时期颇有名望的金石收藏家。最初与石鼓的渊源,来自于他重金求来的一份太氏石鼓文拓本。在对照自己手中的其他石鼓文拓本时,他意外发现,这份新的拓本居然保留有“作原石鼓”的文字。但事实上,“作原石鼓”已遗失了200多年,不可能再有新拓本问世,否则宋仁宗又怎会满天下张贴黄榜以高官与重金相求呢?

“作原石鼓”拓本的发现,令向传师彻夜难眠。经多方探查,终于查明这份拓本源自关中的太氏家族。向传师唯恐夜长梦多,立刻便备马出发。

当抵达太氏村庄后,他被眼前的景象彻底惊呆。原来,太氏一家半年前全部死于瘟疫。官府为了防止瘟疫蔓延,把太氏的房子、财产全部烧光。这个噩耗,对于千里跋涉而来的向传师而言,可谓晴空霹雳。

身心疲惫的向传师怀着无比失望的心情就近找了一家客栈安顿下来。隔日清晨,向传师被后院传来的磨刀声惊醒。原来,客栈后面一个屠夫正在磨刀,向传师循声走到屠夫门前,只见屠刀被磨得寒光闪烁,而令向传师一惊的是屠夫所用的磨刀石,虽然破旧却有几分石鼓的风貌。他走近细看,磨刀石上隐约浮现的一些熟悉的字迹依稀可辨。原来,这就是那面失踪了200多年,引得几朝几代人魂萦梦绕的“作原石鼓”。

石鼓已面目全非,上部已被乡民削去,中间被掏成凹状用来捣米,而上面断裂开的两道边被屠夫用来磨刀。石鼓上面的文字,更是被磨去了大半,损毁严重,仅余下半部的4行字。

不久凤翔知府接到一封向传师的书信。于是,连夜调集军兵赶往关中,护佑石鼓与向传师回到风翔。随即又将右鼓送往汴梁。向传师因寻石鼓有功,得到朝廷诸多封赏,并获得一整套石鼓文拓本。

至此,10面石鼓终得团圆,但它们颠沛流离的命运却仍在继续。

石鼓颠沛流离命运屡因战乱难止

白诩为“天下第一学士”的宋徽宗是北宋王朝的又一个书画皇帝。在对待石鼓的问题上,他不仅继承了先王宋仁宗的痴迷,更多了一重溺爱。公元1110年,“作原石鼓”被运抵京城后,10面石鼓便被正式移送至太学之内保存。随后,又被他搬进了保和殿朝夕相伴。

日后,宋徽宗居然突发奇想,下令在10面石鼓上的文字槽缝之间填注黄金,为其装了金身。

靖康之变时,金兵攻入汴梁,掳走了徽钦二帝,押解到北部荒漠之中囚禁。而10面石鼓,则因鼓身被填注的黄金,而被金兵视为珍宝,尾随着被掠的徽钦二帝北迁。

石鼓被运到燕京后,不甚了解中原文化的金人并未发现其价值,只是剔去了石鼓上填注的黄金,便将它们丢弃荒野。至此,石鼓第三次因战祸而遗失。

公元1234年,南宋和蒙古的联军攻破燕京,随军而至的御史大夫王楫于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掩藏在废墟之中的10面石鼓。王楫出身于陕西虢县,与石鼓同根同源,他将其保存于孔庙之中,并请专人看护。而后的元、明、清3代,石鼓一直没离开过北京。

然而,10面石鼓在北京的安稳日子只持续到上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10面石鼓随着故宫的国宝不断迁徙,在南京短暂停留后又被艰难地运送至重庆。

抗战胜利后,这批石鼓又从重庆运回南京。运送途中险象环生,运载石鼓的汽车先后经历了两次翻车事故,10面石鼓险些再遭劫难。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蒋介石见大势已去,仓皇筹备撤退,将国宝文物大量地转运至台湾。此时,已被送回北京故宫保管的陈仓石鼓,被仓促运抵机场。但临近起飞时,飞行员却报告说,飞机已严重超载,无法保证飞行安全。经过一行人的再三商讨后,这10面石鼓只好留下,终得保全。

石鼓颠沛流离的命运,与中华民族所经历的苦难一直紧密关联,它所背负的那些残断的历史,以及笼罩在身上的未解谜团,让它在跌宕的历史潮汐中更显独特与珍贵。

陈仓石鼓为何被称中华第一古物

石鼓文,是中国最早的石刻诗文,篆书之祖。其笔法近似于西周金文,却远比金文更加规范、严正。古今石鼓研究者均认为,石鼓文集大篆之大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千百年来,被历代书家视为研摹篆书的重要范本,故又有“书家第一法则”之称誉。

而石鼓却一直被藏于帝王身边,祭于庙堂之上,想得到一份石鼓拓本难上加难。石鼓文拓本,自明清以来,居然一字抵万金,创下中国文物史上的奇迹。

石鼓文的价值,更体现在它唯美的文风与多元的叙事上。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与《诗经》一样具有文化史诗般的重要意义。

综合石鼓文中所体现出的人文、历史、文学等价值,我们可以作出结论:它是中华5000年文明史中最为璀璨的瑰宝,是中国古代文学与艺术创造的一个颠峰。

如果您是古玩、钱币收藏者,请联系私人微信号:(长按复制微信号) art88168

微信公众平台:dudumaweidu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