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比三国演义更早的三国演义,你知道吗

比三国演义更早的三国演义,你知道吗

公元前510年,阖闾夺位五年初,吴国以越国不跟从讨伐楚国为由,与越国开战。

越国大致在今天的浙江一带,国君允常,建都会稽后渐成气候,国力隐隐能与邻国吴国抗衡,但总归还是弱于吴国,所以一直有点受吴国欺负的味道。

弱国无外交,忍辱求平安。越国每年都要向吴国进贡送礼,也因此与所谓“盟国”面和心不合,而阖闾也一直把南方的越国视作背后大患。

阖闾之前的用兵,显然是先楚后越,现在为了一举解决背后的安全,竟突然改变国策,成了先越后楚,这昭示了吴王的称霸心切。

比三国演义更早的三国演义,你知道吗

越王允常闻报心惊,修书责备阖闾:“吴国背信弃义,撕毁前日之盟约,举兵于给你纳贡的国家,岂不是灭绝至交亲朋?”

阖闾哪还理睬这些?依旧出兵包围了越国的边城檇李。

面对不讲理的强邻,越王无可奈何,光棍不吃眼前亏,硬打结局可能更糟,只得忍痛放弃檇李,退守国都会籍。

吴王顺利占领檇李,认为越国如此不堪一击,其威胁看来高估了,还是转兵向楚吧。

就这样,阖闾一年内两变国策,把部队主力南北调动,战略上似乎不大对头。

吴王战略选择出错,并没有立即显出危害,经孙武精心训练的吴军战场实力掩盖了所有弊端,以此时吴军的强悍,只要阖闾不再犯大错误,称霸诸侯还是一个可以预期的目标。

吴军再次出兵楚境时,已经到了公元前508年,吴军这次耍了个更大花招,出动目的变成了两个:诱使楚军主力出动,实施疲劳楚军的方略;策反一批依附于楚国的小国,继续蚕食楚国地盘――孙子发一箭欲射中两只兔子。

吴国刻意与楚国为敌,是由于自己国家地理位置的需要,春秋时代,中国的东南沿海还被中原几个大国视为偏僻一隅的荒蛮之地,吴国想发展,必须要打开到中原的通道,最强大的拦路虎即是西北方向的楚国,招惹强邻,也属不得已而为之。

而吴国与楚国为敌,中原诸国基本采取的观望姿态,或许还有点幸灾乐祸心理――两国实力对比,吴国无疑弱势,人们大都有同情弱者的情结,更何况与之作对是自己内心怀恨又不敢招惹的强楚?

这次伐楚,阖闾采纳了孙子的“伐交”谋略,侧重于剪断楚国的羽翼,策动一些两国的共同邻居叛楚归吴。

第一个目标是桐国(今安徽省桐城市一带),吴王通过强权外交成功的使其桐国与楚国反目。桐国乃附属于楚国的小国,此招肯定能激怒楚国出兵平叛。

接下来的招法是指使另一个小国舒鸠氏(今舒城县一带)上言楚君:“楚国假如以大军临吴境,吴国必然畏惧楚军之威,可以强迫吴军代楚伐桐。”――平叛只需出兵示威,还能不是绝好建议?

阖闾一再向舒鸠氏表白:吴国从来无意与楚国为敌,这样做是为了使楚对吴消除顾忌,能为楚国做点力所能及的“善事”么。

楚国接受了不出资即能获利的“上策”,于秋风萧索之季,准备收获没有耕种过的季节:派令尹囊瓦帅军东出,驻军豫章,实施威吓战略;同时派出了一路偏师,由公子繁率领,自六邑经舒鸠氏开向桐国。

吴军见楚军即将兵临城下,果然没了胆子,遣使通知楚军:愿意为楚师代劳,讨伐背信弃义的桐国,吴国水师训练有素,就是用来服务于楚国的。

说了算,定了干,吴军开始积极为楚伐桐,豫章附近水面上出现了令楚军极为心安的大批吴军战船,楚军准备守株待兔、不劳而获了。

比三国演义更早的三国演义,你知道吗

文/子金山

WX公众号 小主(ID:xiaozhumengmengda)。无尺度,不小主。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