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成本支撑 何以奏效?

全球经济回暖不明朗,国际煤炭市场遇冷,国际原油价格、煤炭价格大面积下行,对国内煤炭市场冲击甚广。据中国煤炭市场网监测:国内经济运行现已进入中高速发展时期,三季度GDP报收6.9%,国家对经济结构转型的决策重点落在了促平衡发展上。此前,市场确实低估了国家克服经济发展对重工业增速依赖的决心,同样也低估了国家对环境保护、治理雾霾的决心。

重重压力之下煤炭市场需求量大幅缩减,让供给过剩局面异常的凸显。煤炭价格下行是符合价值规律的,按照常理,当价格下行到一定的程度,供给方利润受损便退出生产,供给量缩减至供需结构达到平衡。然而煤炭产量过剩局面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其褪去也不会那么容易。企业以量补价的策略无疑是不按规矩办事,这便进一步将本已失衡的供需矛盾推向恶化,把市场价格之底推向深渊。

除此之外,新能源的替代作用日渐显现,对煤市压力只增不减。“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大幅度增加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逐步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

这些因素是造成目前煤炭市场现状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将持续施压于煤炭市场后市发展,成为煤炭价格继续探底的“推手”。

据中国煤炭市场网监测:自2014年初以来,环渤海价格指数累计下行252元/吨,降幅为39.94%,鄂尔多斯产地5500kcal/kg热值煤炭价格累计下行 126元/吨 降幅达47.19%。

进口煤量价双减,1-9月进口煤进口量为15639万吨,较去年同期缩减29.94%。2015年10月30日, CCI5500kal/kg内贸煤价格低于进口煤价格约18.41元/吨,进口煤价格优势已经消失殆尽,市场份额也大量丢失。

然而,煤市萧条并不仅仅挤压煤炭行业,运输行业也逐步沦陷了。

煤炭市场不景气,采购不足引发运力过剩,自14年初以来,长途运输平均价价格每百公里为32元/吨下降为每百公里25元/吨,以车量载重为38吨位为标准来计算,运输费用每百公里下降266元,按照800公里来计算,则单车运费减少2128元,同理推算,短途运输单车运输50公里减少约500多元。

铁路运输量缩减,9月份全国铁路煤炭发送量完成15441万吨,同比减少3324万吨、下降17.7%。运输量持续下行压力日间凸显,经营运行压力大,继取消点装费之后,铁总推动呼铁局、北京局、山东局开始降三个局管内铁路运费,实行一口价。业内估算内蒙到张家口降约30元,到山东降约60元。

港口方面面临相同的问题,据中国煤炭市场网监测:9月份,全国主要港口共发运煤炭4873万吨,日均完成162.4万吨,环比日均减少16.3万吨,下降9.1%;日均同比减少20.4万吨,下降14%。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自今年5月取消了单线1元、双线2元的配煤费用之后,再次推出对秦皇岛港内、外贸出口煤炭堆存保管费率进行调整,在40天以内堆存费用下调,也许这只是一个开端。

由此看来,煤炭市场竞争日渐加深,煤炭萧条压力由挤压煤炭行业逐步转化为挤压煤炭产业链。供需结构失衡,市场调节作用犹如重锤击鼓,渐次开花,除了煤炭生产企业,贸易商、运输行业、中转地均被迫承压让利。煤炭价格持续下行,挤出了供应链多余环节,挤出了非经济产能,也挤出产业链大面积利润。

虽然价格已经下行了40%,但纵观近日煤炭市场行情,煤炭价格下行之势仍在持续,未见企稳迹象,即便是传统冬储旺季来临,市场都未手下留情。可见供需失衡局面严峻且仍未得改观,价格仍有下行空间,2014年的时候曾经好多人都在说探底,而今经过了这一整年的大跌,我们却不敢轻易言底了,底究竟在哪?就煤炭行业而言,极低的开工率足以表明,目前煤炭价格已经跌破平均成本线,但是价格仍未有止跌企稳迹象。

一方面煤炭行业本身的非经济产能的成本支撑难以奏效,另一方面,所谓的成本支撑谈论了很久,已然情况已经变化了,我们所说的底已经不是市场要找的那个底了。市场的胃口很大,其要求也不仅仅是煤炭行业压缩成本、提高效率便可应付的了。成本支撑不能仅关注煤炭生产企业或者是煤炭行业,而是整个产业链的全面提升,只有整合了产运销一体化资源的企业,从产业链整体缩减成本才有机会在竞争大潮中争得机会,神华集团是最好的例子。

在低价格的压力之下,产量终将被迫缩减,这将是市场之手的目的和最终杰作。被挤出市场的大多都是非经济产能,而蒙古煤进口量连年增量表明市场不会拒绝优质低价的产品,同时,中国9月份出口煤炭73万吨,同比增长65.91%,表明内贸煤也不会放弃出口的机会,总之,市场将是物美价廉产品的天下,竞争还是得靠低成本,而且是产业链的低成本运作。 (作者:刘永丽 内蒙古煤炭交易市场)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