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且看老环卫工的“微创新”

中国网山西 综合编辑 嘴笨、心灵、手巧,爱琢磨,在工友们印象里,今年51岁的程爱平就是这样一个人。程爱平是晋源区环卫清运队的一名老司机,去年9月,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职工创新工作室挂牌,程师傅不仅有了徒弟,还有了一个可以专门研究"生产"创意的空间。不久前,他和徒弟共同研发的简易垃圾桶清洗车"问世",一上路便受到环卫工人的欢迎,还参加了全区的"五小"创新竞赛。最近几天,程师傅又和徒弟鼓捣出一个车载蓄电池节能装置,为单位开源节流,真可谓一个大"能人"。

“能人”爱琢磨

程师傅的创新工作室就设在晋源区环卫清运队一间简易办公板房内,一台电脑、三张床铺、几张桌椅,还有一张硕大的不锈钢工具台,便是全部家当,而程师傅的秘密“武器”就藏在工具台下的柜子里。拉开柜门,里面小电机、继电器、线路板、开关、电线、螺母、螺栓……五花八门的小物件应有尽有,看似杂乱无章,却都是他心中的宝贝。

“平时忙完清运,师傅总爱坐在这里琢磨一会儿,那些在众人眼中没用的东西,到了他手里总能找到新用途,就凭这一点,我就佩服得不行!”徒弟樊强跟程爱平学徒已有一段时间,对平时不善言谈的师傅充满敬佩。在创新工作室工具台右角边放着一只收音机,樊强说,那就是师傅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修好后至今能正常使用,而且音质纯正,根本看不出是一件废品。

青睐小革新

程爱平的“爱琢磨”在队里出了名,而他的各项小革新、小创造、小设计、小发明,不仅给单位节省了开支,还方便了工作。

清运队的车辆大多是“老爷车”,上路后经常会出现各种故障,大家干着急使不上劲儿。眼瞅着堆在中转站里的垃圾越来越多,队领导犯愁,程师傅也不甘心。在旧车堆里转了几天后,程师傅他主动请缨去修旧车,经过两个多月努力,十几台清运车都能正常上路了。

中转站设备老化,容易出问题,程爱平有空便去细细琢磨,往往能别出心裁地做个小改造、安个小零件,轻松解决问题。钢丝绳容易绞在一起,他就在旁边装个小挡板;液压装置冬天易出故障,他就把压缩门旁边的螺栓松上两扣……清运队工会主席朱振芳说,别看程师傅做的都是不引人注目的小革新,可经他手改造过的工具和设备用起来非常方便实用,最受大家欢迎。

成立工作室

去年9月,由晋源区总工会命名的“程爱平创新工作室”在晋源区环卫清运队成立了,队领导专门选派年轻人武俊文、樊强给程师傅当徒弟,鼓励大家敢于创新,这也是全省环卫系统首家职工创新工作室。

一次,清运队的两座中转站同时出现状况,老式设备配件难找,厂方派来的维修人员也束手无策,建议更换部分设备,估计得花上万元。当时正值周末,接到同事打来的电话,程爱平二话没说,喊上徒弟就赶到现场救援。细细查看之后,程师傅表示,不用更换设备也能让机器运转。构思好方案,他和徒弟奋战了两天,通过废旧零件“嫁接”,修好了中转站的设备。

清运队的车辆大多底盘高、体位大,行驶在路上司机常有视线盲区,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身为司机的程师傅针对这一情况,动脑筋细琢磨,最后想出了在右后视镜上加装反光镜的办法,提高了行车安全系数。现在,这一创新已在全队推广。

创新不停歇

进入冬季以后,程师傅开始琢磨清运车的蓄电池。考虑到车辆停放不用时,车上部分电器设备仍在继续消耗电池电量,影响电池使用寿命,他和徒弟经过几次试验,给蓄电池装上了红色开关,人走车停就关上,临行车前再打开……

街头垃圾桶是居民投放垃圾的第一站,也是城市里的微景观,但程师傅清运垃圾时发现,环卫工人清洗桶身十分不便,便和徒弟买来电机、喷枪,“鼓捣”出一台随车桶身清洗机,环卫工在水箱里储满水,打开车上的电源便能使用,既简便又快捷。

清运队工会主席朱振芳曾私底下算过一笔账,这些年程师傅通过改造废旧设备、开展技术创新,已经累计为单位节约各项开支20余万元。现在,程师傅又有了新的打算,准备改造中转站的除臭装置,加强设备的除尘降尘功能,如果这项创新完成,将不仅能改善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还能优化中转站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

本报记者裴怡实习生薛青青文/摄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