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考生心理:不同心理状态需要不同对策

考生心理:不同心理状态需要不同对策

话题: 家庭教育

高考一轮复习已经快要结束,相比知识和解题技巧的巩固提高,心态调整更为重要。小鹿根据不同层次的考生在高考前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在此总结给大家,以供参考。

一、尖子生,更容易产生焦虑

在高考最后的冲刺期,尖子生的问题往往比较突出,源于更高目标的设定。他们学习相对主动,一方面,希望把更多更广的知识和解题技巧都能瞬间塞进头脑里;另一方面,一旦对于难题压轴题的攻克失败,心理上和情绪上都会有较大的起伏波动。在这样的状态下,经常出现看错题,填错答案,甚至平时会做的题,考场上也无法顺利答出。

对策:考生应该正确认识考试目标。在考场上,应当排除一切杂念,千万不要把学业目标带进考场。考试的唯一目标,仅仅是为了将平时的实力展现出来,更浅显地说,就是在规定时间内尽能力做好每一道题而已。不要把做对题和考什么大学、会有什么后果相联系。

家长要引导孩子客观地评价自己、看待他人,让他们懂得“山外有山”“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道理。其次,要给孩子创造一点儿遭遇挫折的机会,因为经历适当的挫折可使考生心理机制健全,不至于过分自负,经受不住任何打击。第三,要时刻提醒他们:看清自己,高考容不得一点疏忽,一分之差可能结果完全不同,所以一定要踏实下来,把临考前该做的事情做完、做细、做好才是最重要的。

二、中上成绩的考生,容易丢三落四

部分考生在这段时间里,脑子里只有试题,解题思路,技巧方法,在生活上则丢三落四。经常因为一套试卷找不到,一本作业本忘在寝室或者家里,一道真题想不起来,一种解题方法不熟悉而感到异常焦虑。

对策:家长首先要向孩子讲清疲劳学习容易出现的种种危害,比如复习过程中有时会莫名其妙地焦虑、坐卧不宁、心慌气短,以至看不进书,吃不下饭,进而对一切都失去兴趣。

另外不要去过度关注、照顾他们的学业或者小心翼翼,尽量克制不要在他们面前谈论报考志愿情况、录取问题或者更遥远的话题,否则会给孩子带来压力。一定要注意语言,比如:“考不上也不会怪你”、“加油!等你凯旋归来!”的话尽量不要说。应该踏踏实实做好后勤工作,为孩子收拾整理好试卷、作业,照顾好生活的饮食起居,计划好孩子的行程安排。

三、中下成绩的考生此时容易产生得过且过的不良心理

成绩中下的考生,在这二十天里通常产生放弃、逃避甚至得过且过的心理。然而外表的平静掩饰不了内心的焦躁。他们听课和练习经常动力不足,焦虑逼迫他们转移注意力。为了抗拒压力,他们会在临考前偷偷跑出去上网看电影。影视、游戏的震撼试听效果会给大脑带来巨大的刺激和愉悦,与此同时却会极大冲击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加速他们已有知识的遗忘。

对策:家长要多与他们沟通,多与他们聊天,多聆听他们的倾诉,要想方设法为他们创设鼓励他们前进的环境,精心为他们搭建活动的舞台,让每一个孩子蕴藏着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的发挥,让每一个孩子埋藏在心底的求上进的火花熊熊燃烧。

考生家长在这时候可以帮忙,一是帮助考生正确地看待自己,明白盲目攀比要不得,妄自菲薄不足取;二是让考生认识到,考试只是对学生一般能力的考查,只要用心复习,合理地利用考前的这段时间,就会取得应有的成绩,从而引导孩子心平气和地接受现实,努力向上。具体可以给他们去定目标,用激将法都会招致他们的烦躁、焦虑、排斥和抵抗情绪。培养他们心如止水的状态才算是临考的好状态。无聊之余他们偶尔也会愿意拿起书本,去熟练、去温习那些已经掌握的知识。

四、艺考生的压力不容忽视

大部分艺考生才进入文化课的学习状态不久,对高考的来临有措手不及之感。他们迫切希望能像文化生一样全面掌握已学内容,心理差距使得他们在考前异常焦虑。

对策:调整他们的应试心理状态。告诉他们世界上绝大部分事情都需要在没有准备或者说没有足够准备时间的情况下完成的。万事俱备才去做成某件事在现实社会几乎是不存在的。考试的时候,能多拿一分是一分,多得一分就赚一分才是良好的心理状态。保证基础知识和简单试题赚得足够分数的情况下,再向中档、难题发起挑战才是明智之举。

想了解最新的高中升学教育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录取啦(微信号:luqula)。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