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打造“盘山模式”升级版 构筑精品农业新格局

打造“盘山模式”升级版 构筑精品农业新格局

作者:于嘉 刘刚 赵苗苗

文章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第100期 总第1099期)

打造“盘山模式”升级版 构筑精品农业新格局

近年来,辽宁省盘山县不断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引导、鼓励农民发展设施农业,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同时,还积极借助国家惠农支农政策,统筹全县农业产业资源,完善路、桥、水、电等配套保障,建立了一批粮食、蔬菜、水产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有效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提升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打造“盘山模式”升级版 构筑精品农业新格局

“S”型“盘”亮现代农业

走在乡间的公路上,或是嗅见淡淡的稻穗清香、或是看见满眼的翠绿金黄、或是听闻一声声清脆的蛙鸣,转弯处,柳暗花明,整齐划一而又现代气息浓厚的“S”型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综合展示带顺势映入眼帘……

近年来,盘山县通过推进“四化”同步,逐步成为以高升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龙头”,得胜、太平、胡家三镇内穿过的S210、S102和G305两侧区块为“龙身”,甜水镇为“龙尾”,包含重点实施16类现代农业重点建设项目的现代农业新格局,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积累经验、探索路径。

龙头: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交织

作为“龙头”的高升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规划面积达330平方公里,建成区块达到“五通一平”标准,园区内共入驻天津宝迪食品工业园项目、江西正邦饲料项目等7个超亿元农业产业化项目。整个园区始终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支持他们多渠道发展订单农业。同时,有着得天独厚旅游资源的高升镇不断开发一日游生态旅游带,草莓采摘基地、森林公园、樱花大道、八一水库景区都是旅游观景的好去处。为带动全区城镇化发展,全镇还将加快推进新市镇建设,积极申创城乡一体化示范镇,将其打造成为宜工、宜农、宜商、宜居、宜游的“五宜”新区。

龙身:美丽乡村与生态农业交融

从高升出发沿S102进入得胜镇后胡村。这里是苹果矮化密植试验区和蓝莓种植基地,他们引进苹果、蓝莓新品种,采用全程机械化等新技术,学习和借鉴“海升模式”经营管理思路,进而促进产业向苗木培育、鲜果收购、包装、储藏、运输、销售及果蔬饮料、果汁深加工等全产业链道路发展,由此来带动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长城、烽火台遗址,国家AA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东晟园艺基地等得胜镇的特色旅游资源也将助推该区块的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前行进入太平镇,新村万亩水稻现代化种植和美丽乡村映入眼帘。在这里他们依托信息化引入精准农业等信息化元素,采取激光整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稻蟹鱼种养“盘山模式”,实施台田林网绿色改造,并以新村为模板,打造宜居乡村。太平凯地省级水稻生产示范区、新型经营主体展示区、太平镇农耕文化与渔猎文化展示区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展示区。具有盘锦特色的如大米博物馆、绕阳湾景区等项目展示在世人的面前。被誉为“全国文明村”的新村村也坐落在这里。

高标准设施农业的胡家镇也是现代农业的重点区域,最闻名就是这里的碱地柿子。目前,该产品已走出盘锦,进入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长春、沈阳和大连等十余省市。着力发展电商现代营销物流体系的盘锦宏进农副产品国际物流中心已投入使用,届时将以盘山河蟹为代表的包括大米、泥鳅鱼、碱地柿子等富有地域特色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全国。胡家镇的旅游资源也丰富多彩,红旗水库、碱地柿子采摘、红岩鲜族民俗村、中国盘锦河蟹博物馆等也十分让人流连忘返。

龙尾:民俗风情与特色产业共享

作为“龙尾”的甜水镇,乡村旅游是当人不二的亮点。创业村茅草屋、南锅广场、青年水库,全方位把文化、建筑、风景的特色挥洒的淋漓尽致。培育泥鳅鱼这一新兴特色产业,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培育产业发展,展示盘山调整农业产业布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思路和做法。依托龙头企业盘锦鑫顺达水产有限公司,建设甜水泥鳅产业园区,引进先进技术破解苗种瓶颈,全力将泥鳅鱼产业打造成为全县继大米、河蟹、棚菜和畜禽产品深加工之后的第五大主导产业。同时,在宜居乡村建设中,九间村、甜水村、唐屯村在2014年已成为省市宜居乡村建设示范村。

“稻蟹共养”打造“盘山模式”

素有“北国水乡、鱼米之都”美誉的盘山县,境内河渠纵横交错,坑塘星罗棋布,大小13条河流穿境入海,内陆淡水水域24万亩,稻田72万亩,苇田85万亩。得天独厚的海淡水渔业资源,使这里盛产河蟹、文蛤、海参、梭鱼、泥鳅鱼等名优水产品,特别是河蟹产业已经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2014年,盘山县河蟹养殖面积85万亩,占全国6.5%、全省48%;产量3.6万吨,占全国6%、全省60%;产值26.5亿元,占全国10%、全省70%;胡家河蟹市场年交易量5万吨,年交易额25亿元;目前,全县稻田养蟹万亩以上的乡镇10个、稻田种养新技术示范园区15个,10亩以上稻田养蟹农户3万余户。仅河蟹一项可实现全县农业人口人均纯收入2800元,养殖规模、产量、产值、效益居全国县级之首。

稻蟹共生共养,生态农业新模式

盘山的河蟹产业发展大约经历了30年的风雨历程。从90年代中期盘山县开始探索稻蟹共生共养的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创造性地走出了“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共赢”的稻田种养新路子,实现河蟹对稻田环境起到监控作用,同时河蟹的排泄物为水稻提供有机肥料,形成了稻蟹共生的完整生物链,实现了在“田中种稻、水中养蟹、埝埂种豆”立体生态种养殖,亩产综合效益达到2200元以上,比普通水稻田增效1000元。

这种“用地不占地、用水不占水、一地两用、一季双收”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两次通过农业部科教司验收,被农业部称作“1+1=5”稻田种养“盘山模式”(即水稻+水产=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盘山“稻蟹共养”模式,已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新疆、宁夏等20余个省市和地区推广,面积达到130余万亩。“盘山模式”不仅使盘山河蟹产业领跑全国,并获得“蟹田有机米生产基地”的美誉,也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富民富天下的产业,2015年,盘山县河蟹产值预计可实现27亿元,河蟹产业可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以上。

打区域特色品牌,走精品之路

“盘山模式”,重在实施推广落实上。怎么落实?发挥区域特色品牌。做大河蟹、大米两大产业,在提高盘山大米、河蟹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上下功夫。盘山县注重先进的生产工艺、科学的储备方式和严格的监管体系,2011年,与上海海洋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联合共建“中国北方稻蟹种养新技术研发中心”,突出产学研相结合,不断提升盘山河蟹品质。盘山河蟹获得了国家工商总局批复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并被国家质检总局指定为“辽宁地区输台螃蟹基地”。

近年来,盘山县把发展养大蟹作为河蟹产业提档升级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全面实施“养大蟹工程”。全县通过发放小额贷款、物化补贴等优惠政策,累计投资近亿元,建设了六大标准化养大蟹示范园区,使盘山成为全国最大的河蟹种苗基地和北方最大的河蟹交易集散地、河蟹加工出口基地。成功举办了多届中国河蟹文化节、盘锦大米河蟹(北京)展销会。“金龙鱼”“柏氏”等品牌盘山大米已享誉国内外,盘山河蟹也成为与“大闸蟹”齐名的中华绒螯蟹品牌,“旭海”“胡家”牌河蟹被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授予“金奖”和“中国十大名蟹”称号。

加快“双轮驱动”,

构建“盘山模式”升级版

盘山县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发展大米、河蟹两大主导产业,通过区域特色品牌的引领,实现“龙头企业带动”“物流产业支撑”双轮驱动,促进全县农业产业化全面发展。突出区域特色品牌作用,紧紧依托高升经济区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核心区的引领,积极引进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打造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品牌化的现代农业。截止到目前,在区域特色品牌的引领下,投资新建10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1个,投资18亿元的宝迪食品工业园、投资11.5亿元的盘锦田园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项目年底将投产运营,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快速发展态势已经全面呈现。

在区域特色品牌的引领下,盘山县不断加快物流和电商的营销网络建设。依托投资2亿元的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电商物流园项目,大力发展OTO线上线下交易平台,不断完善从“农户-基地-龙头-物流”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依托投资12亿元的香港宏安农副产品国际物流中心项目和特色农副产品出口基地项目,建成“中国河蟹城”。目前,盘锦大米、盘山河蟹、盘山泥鳅、碱地西红柿等富有区域品牌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已经形成“基地+龙头+品牌+市场”的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打造现代农业的优势“洼地”

自全县开展“百日攻坚会战”以来,高升经济区迅速部署工作任务,认真落实园区各项工作安排,园区的整体工作得到了全面开展。

招商引资提质增效

园区着手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实施“走出去”“请进来”,与企业对接洽谈,将引进由北镇市窟窿台蔬菜批发市场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10亿元,占地1000亩的辽宁北方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整合盘锦区位、交通、资源、产业和政策等发展优势,创建集仓储物流、期货交易、加工配送和南菜北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产品集散中心;由盘锦丰泽园蟹田米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1.4亿元,占地70亩的盘锦丰泽园蟹田米业有限公司水稻精储及加工项目,该项目主要建设水稻精储仓库、深加工车间、精细加工区(食品、淀粉、多种营养素等)、办公楼、仓储物流、大米精选车间等;总投资0.5亿元、商业街总体建筑面积26019平方米的盘锦天利餐饮一条街项目。

打造“盘山模式”升级版 构筑精品农业新格局

农户建设钢架高标准暖棚。 付佳摄

打造“盘山模式”升级版 构筑精品农业新格局

展鹏公司科研人员正在对新研发的种苗进行化验。 李昕霓摄

打造“盘山模式”升级版 构筑精品农业新格局

初秋的甜水镇,泥鳅鱼和水稻一起丰收,每亩为百姓增收600多元。 赵苗苗摄

打造“盘山模式”升级版 构筑精品农业新格局

太平镇新村村水田中制作的“稻作画”。 刘刚摄

打造“盘山模式”升级版 构筑精品农业新格局

稻田养蟹,蟹田种稻。 刘刚摄

打造“盘山模式”升级版 构筑精品农业新格局

机械化插秧越来越受到农户们欢迎。 于嘉摄

打造“盘山模式”升级版 构筑精品农业新格局

春种用插秧机,秋收就用收割机。盘山县的农业机械化插秧率和收割率都超过了90%。 任强摄

重点项目全面开花

推进已签约项目落地开工。目前,经济区已签项目4家,经济区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企业办理各项目手续,为项目落地开工打好基础。由盘锦泰合太阳能电力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2.3亿元,占地900亩,项目容量为19.98MW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盘锦泰合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将在棚顶放置太阳能电池板用于发电,发电的同时,在大棚的下部区域种植多种有机蔬菜、水果及其它附加值高的农副产品,是集观光旅游、采摘、示范、光伏发电四位一体的综合模式。此外,盘锦屹成业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0.5亿元设施农业项目,盘锦红运商贸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玉米烘干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山东六和集团有限公司油脂厂项目也在有序地推进中。

推进续建项目竣工投产。目前,经济区内已经开工项目有10多家,各企业正在加紧工程建设中,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预计年底竣工投产。盘锦田园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盘锦宋大房熟食制品、豆制品加工项目,盘锦圣博水飞蓟提取有限公司水飞蓟提取生产项目,沃德水飞蓟素系列产品深加工项目均完成了主体或整体项目的施工建设;新型抽油机生产项目、新型塑钢门窗生产建设项目、华润燃气管道燃气工程项目(BOT)等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目前已经完成现代健康产业园5平方公里的“七通一平”,铺设了给排水、雨污、通讯、输电等管线、绿化、亮化工程。接下来,将完善绿化工程,对健康产业园1、2号路、新市镇7、9号路、八一水库以及森林公园内的景观设施进行土地平整并种植绿化景观树和铺设草坪;推进新市镇林翠广场小区内雨水、污水、燃气、自来水和供热的管线铺设以及小区内道路铺建工作;完善自来水厂建设,由盘锦日新油河建筑有限公司建设,占地2.5亩,投资300万,主要建设为经济区及新市镇小区自来水的供给,供水管线铺设,自来水净化、除污、消毒等设施,办公楼等等;完善污水处理厂建设,由盘锦日新油河建筑有限公司建设,占地13亩,投资2000万。建设内容为高升经济区内30平方公里规划中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包括污水入口处一级提升泵站和配套设施,以及满足污水最大处理能力的厂区内所有建(构)筑物、设备及配套设施等。

队伍建设整体提高

为了提高经济区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经济区坚持严格运行各项工作机制,并不断追求探索机制创新。先后建立各项管理机制推动经济区工作的高效开展,同时工作的完成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狠抓机关管理,经济区建立了综合机关管理平台。建立“高升经济区综合交流管理平台”,将全区工作人员整合到管理平台。狠抓素质提高,经济区定期开展工作经验、技能交流活动,使大家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通过各项机关学习措施,经济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也随之提高。

□于嘉 刘刚 赵苗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