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周钧: 色彩的乡音——无锡泥人“大阿福”与河南浚县“泥咕咕”

一、无锡“惠山泥人”色彩

无锡惠山泥人,是江苏民间色彩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惠山泥人约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明朝文献《陶庵梦记》记载了有关无锡惠山泥人叙述:“无锡去县北五里为铭(锡)山,进桥,店在岸,店精雅,卖泉酒……泥人等货”。说明在明朝时期,无锡已经盛产泥人玩具。

无锡惠山泥人的制作原料是黑泥,这种黑泥原料来自惠山东北坡山脚下。那里的泥质细腻柔软,可塑性极好,具有搓而不纹,弯而不断,干而不裂的特性。惠山泥人原属农家副业,民间艺人在农闲时间,利用惠山泥捏制一些小玩具,并加以彩绘,俗称“耍货”。这些色彩鲜艳、形态饱满,线条流畅的泥玩具,在民间庙会活动中,深受民众的喜爱。

彩绘泥人玩具“大阿福”,是无锡惠山泥人的代表作品。这是一件根据民间传说创作塑造的一个可爱的艺术形象,具有镇邪、降福的民俗意念。“大阿福”彩绘泥人,笑脸迎人,形体丰满,色彩艳丽,充满欢乐和幸福的生活气息,表达了对美好福祉的愿望。惠山泥人的题材也是非常广泛的,以民间生活题材为主。清朝时期出现了惠山泥人以昆剧为主要题材的“手捏戏文”、“小板戏”和“戏文脸谱”等作品。清朝末年,惠山泥人的杰出艺人丁阿金就是“手捏戏文”的能手。当时民间流行过“要戏文。找阿金”的民谣。

无锡惠山泥人的色彩特征:是无锡地区盛行的民间“色色爆”的色彩风俗,即色彩鲜艳明快,对比强烈,有强烈的色彩视觉冲击力。在色彩运用上承继了中国传统色彩应用体系,并结合江苏地区民俗文化形成了的独特色彩风格。惠山泥人在制作中,将色彩的应用摆在首要地位,即所谓“三分坯子七分色”,强调色彩效果在彩绘泥人中的重要性。

无锡惠山泥人以其独有的民间色彩艺术风貌,不仅受到国内广受青睐,并名扬海外。惠山泥人的民间艺术家曾多次被邀请到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地,进行惠山泥人的现场艺术表演和文化交流,无锡惠山泥人被誉为最富有中国江南地方特色的民间色彩艺术。(图1—5)

周钧: 色彩的乡音——无锡泥人“大阿福”与河南浚县“泥咕咕”

周钧: 色彩的乡音——无锡泥人“大阿福”与河南浚县“泥咕咕”

周钧: 色彩的乡音——无锡泥人“大阿福”与河南浚县“泥咕咕”

二、河南“浚县民间泥玩具”色彩

浚县泥玩具产于河南省北部浚县的杨玘屯,是中原地区民间色彩文化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民间艺术品,历史悠久,乡土气息浓厚。浚县泥塑玩具产生的具体年代,目前尚无历史文献考证,但据历史记载,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李密率领瓦岗军与隋军交战,李密的大将杨玘在此屯兵,故此村名为杨玘屯。传说当时军中有泥塑艺人,常常捏制一些骑马人,以怀念在战场上阵亡的将士。后来捏制泥塑的手艺就逐年流传于浚县民间。成为民众庙会活动民间文化商品的热销品。

浚县泥塑玩具的形体较小,大的不足20厘米,小的只有4至5厘米,其尾部有两小孔,吹时发出"咕咕"的声音,因此当地人将泥玩具俗称为“泥咕咕”,当地民众为讨人喜欢的泥塑玩具还流传了民间顺口溜:“咕咕叽叽杨玘屯儿,小猴猪八骑马人儿,狮子双响大小燕儿,能看能玩有神儿。”这四句生动的民间词汇,充分表达了浚县泥塑玩具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特性。

浚县泥塑玩具的创作题材有三类:人物、动物、飞禽,共有一百多个品种。人物类型主以三国、水浒和瓦岗军等历史原型人物为题材,动物类型有老虎、狮子、大象、马、猴、狗等动物,飞禽类型有燕子、斑鸠、孔雀等形象。浚县泥塑玩具色彩的特征是:以黑色或棕色为泥塑彩绘的底色,然后在底色上用自制的毛笔点画出各种花样。彩绘的色彩以原色为主,如白土粉、大红、大绿、大蓝、大黄等颜色,经过调和过的间色用的很少。整个泥塑玩具的色彩视觉效果是,艳丽明亮、五彩缤纷、对比强烈,具有浓郁的中原地区民间色彩文化的乡土风格。被民俗学家称为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活化石”。(图6)

周钧: 色彩的乡音——无锡泥人“大阿福”与河南浚县“泥咕咕”

周钧: 色彩的乡音——无锡泥人“大阿福”与河南浚县“泥咕咕”

文章来源】转自作者《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研究和探索》一书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