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习水发现丹霞崖壁状如蜂巢 有重要地质研究价值

近日,科考人员在习水一峡谷中,发现了奇特的丹霞崖壁,其表面数以千计的小孔,或若蜂巢,或若盛开的花朵。据称,该处崖壁或有300万年,与赤水河的形成相关。

该处崖壁,位于习水县土城镇一处峡谷中,从最近的村庄前往,要走8个多小时,因此人迹罕至。在地图上,其名为“刨花岩”,但当地村民唤作“暴荒岩”。

巨大的丹霞崖壁,高约百米,连绵数百米长。岩壁中部有一处岩腔,能站下20到30人。岩腔正上方的石头上,布满了大小、形状不一的小孔,或艳丽、或漆黑,看上去如同蜂巢。

习水发现丹霞崖壁状如蜂巢 有重要地质研究价值

带状分布的孔洞如花朵绽放

当地村民说,人迹罕至的“暴荒岩”,是他们早年进山采药、养蜂的过夜地。崖壁上漆黑的岩孔,便是长年累月烧火取暖、做饭的炊烟留下的。至今,岩腔内还有当年留下的床铺,甚至用过的铁锅、旧瓷碗等。

但更为奇特的是,岩腔右侧崖壁上,呈带状分布的孔洞更多,且从崖壁上凸出。这些孔洞间,有细小的线状连接,远看去如雕刻在崖壁上的花朵,且有动感。

据介绍,科考人员在测出某一片崖壁面积孔数后,推测在该处崖壁上分部的孔洞有1000多个。其中,孔洞密度最大的一片,每平方米有近百个。

昨天,参加科考的一位队员说,初步推断认为,崖壁上的孔洞形成年代,应早于现在的赤水河,可能是远古时代的波浪侵袭和后期的风力共同作用所致。“这样奇特的景象,在这片500多平方公里的森林中,目前仅发现了这一处。”他说。

据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出版的科考文献记载,该片区最早是海洋退去后形成的平原,大约300万年前,因地质切割形成断崖、赤水河等。“‘暴荒岩’及其孔洞,对研究和展示赤水河流域地质构造、演变进程有较重要的价值。”他说。

(本报记者 黄黔华)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