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短裙捐助暴露公益救助短板

短裙捐助暴露公益救助短板 老人领到超短裙

元旦前,陕西岐山县蒲村镇政府为残疾老人发福利,该镇鲁家庄村孙先生的爷爷78岁,身有残疾、卧床多年,于是,孙先生委托家人到镇上领回一塑料袋衣物,本以为是“棉衣裤”,打开一看却是一件超短裙和一件超短裤。当地镇政府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回复称,这些衣服是上海一家公司给镇上捐赠的,其中大部分都是女装。

给予社会弱势群体更多关爱,乃各级政府以及民政等相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在关爱救助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真切关爱,非常重要。出现“老头收到超短裙”的尴尬状况,暴露的是当地政府部门的责任心不足。在捐助者与受捐者之间,政府部门所承担的是一座桥梁的作用,作为中间方,当地政府部门需要将双方的情况弄清楚,乱搭桥,给残疾老人送去超短裙,就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老头领到超短裙”这一尴尬,也揭开了公益救助活动的一个短板。但是,公益是对弱势群体物质的扶助,应该进行更精细化的运作,而这恰恰是公益活动的一个短板。

近年来,不仅是官方公益组织,包括作为有益补充的民间公益组织也是遍地开花,发展势头强劲。但“不问所需,有啥捐啥”的现象普遍存在。新闻中我们常常看到,很多迫切需要得到援助的贫困地区的人,往往一下子收到很多本用不完的字典,收到很多不合身的衣服、不合脚的鞋子。

2015年,针对“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一词,并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个案性更强的公益救助活动,也是如此。公益慈善应该是一种长期、持续的爱心付出,慈善捐助需要的是可持续的“精细化、专业化、针对化”的流程。

一百个人有一百个需求,针对每个人量身定做救助计划根本不现实。那么,究竟怎样的模式,既能解决需要帮助群体的具体需求,又能让全社会的公益资源、慈善物资得到最高效、最大化利用呢?

做到这些不是没有可能,需要在启动捐助之前“先问所需”,以确保受助人得到真正所需的关爱。在一个公益组织内部,甚至是几个公益组织之间,需要建立一个相对有指向性的救助系统,在这个沟通平台上,有效解决“供方”“需方”的信息和物资相匹配的问题,这可能是我们更高效的公益。(聊城晚报 陈桂芹)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