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人本院”:中国近代差点有这么个机构

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国自古代始即重视胎教,进入近代后,更加关注并渐成风气。今天我们推送的这篇文章,简略介绍了相关史实。同时,本文也为一位从事教育数载、颇有建树并新调整职位的好朋友而编写。

“人本院”:中国近代差点有这么个机构

民国时颁发的胎教讲习班毕业纪念章

近代中国,曾有人设想成立“人本院”这么个机构。但并未在实际中出现。提出这个设想的,是康有为。“人本院”其涵义,说的主要是“胎教”。

“胎教”在中国有悠久历史,最早提出这一论述的据说是西汉的贾谊,就是写《过秦论》的那位。古人所讲的“胎教”,主要关注母体在怀胎期间的精神、饮食、生活起居等方面,讲求各方面的修养,以达身心健康的目的。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讲:“太任有妊,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秽言,食不进异味”。

“人本院”:中国近代差点有这么个机构

康有为

到了近现代,主张实行胎教的最早提出者,则是康有为和蔡元培。

1902年康有为避居印度写成的《大同书》(初名《人类公理》)中,首次提出设立“人本院”。《大同书》成书后作者密“不以示人”,至到民国成立,1913年也仅仅取书中的甲、乙部分在《不忍杂志》上发表。1935年钱定安始将《大同书》全稿交中华书局出版。

“人本院”:中国近代差点有这么个机构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14年,使人受良好教育和专门训练。如患病或因公受伤残,则入“医疾院”,得到治疗;晚年则入“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可见康的主张是系列和一整套的,但独将胎教视为“人本”,可见其重视程度。

“人本院”:中国近代差点有这么个机构

蔡元培

随后,力倡美学教育的蔡元培又提出胎教思想。他主张美育须从胎教开始。“从公立的胎教院、与育婴院着手”。他设想这“两院”应设在风景佳胜、空气新鲜、安宁的地方。建筑的形式应匀称、玲珑,要免去“埃及的高压式,峨特的衡撅派”,四面有庭围,有广场可以散步,轻便的运动,能赏月观星,园中还要有雄丽的、悦目的花草树木,花草树木丛中有毛羽秀丽,鸣声之皆雅的动物,但须避丑恶的东西。

这些设想未能完全实现,“胎教”却由此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92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陈兼善的《胎教》一书,一些地方也纷纷举办胎教培训班和讲习班。本文所附的纪念章便是这一背景下颁发的。

“人本院”:中国近代差点有这么个机构

陈兼善

“人本院”:中国近代差点有这么个机构

欢迎关注 徽章与荣誉公号(badge_honor)

投稿信箱 wfmzy@163.com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