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建筑能耗量化标准逐年上涨 绿建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房观察3月31日讯3月,成都市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工作会明确指出,成都将针对建筑节能开出更多“药方”,让建筑能耗不在“任性”。近年来,成都市关于建筑能耗量化标准逐年上涨,然而,现实是,节能建筑要实现趋势化发展路还很长。

节能建筑量化比重逐年上涨

在3月召开的成都市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工作会中对去年成都市进行的建筑能耗调查结果进行公示,4130栋建筑样本(政府办公及公共建筑639栋,居住建筑3500栋)调查结果明确显示,成都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单位面积电耗明显高于居住建筑,存在巨大的节能潜力,应作为成都市建筑节能的重点。未来将采用能源审计、能耗定额管理等多种举措来限制建筑能耗。

其实,早在80年代,我国有关绿色建筑方面的政策就有出台,10年前有关绿色节能建筑规划落实到成都。2014年1月30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发起成都市绿色建筑行动工作方案,并在关于绿色节能建筑提出指导性意见和绿色节能建筑量化标准。

量化标准显示,成都市新建的居住建筑严格执行50%的节能标准,到2015年,成都市绿色建筑总面积要超过1200万平米,同时还需30%的城镇建筑需达到绿色建筑1星级标准。并且后续该项量化指标将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付雅艺在接受房观察新媒体采访时表示,最早生态绿色建筑在国外的意识更强烈,不过现在每年对于节能建筑的规范要求逐年在加强,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目前正致力于绿色低碳的城镇规划、绿色建筑方案、绿色建筑研究与实践以及建筑节能改造,同时,针对开展上述工作,在2013年底成立成都市绿色建筑学术委员会。

四川大学建筑节能与人居环境研究所所长龙恩深接受房观察新媒体采访时也提及,目前我国节能建筑是要求50%的节能标准,几个直辖市及县级省份,实施65%的标准,甚至有些地方实施75%的节能标准。四川省在实施50%的节能标准,相对于上个世纪80年代实行建筑节能之前,当时的标准之上,节能50%。成都市包括二级城市,必须100%按照节能标准来设计,施工每年都在检查。

不过,在诸多量化标准下,目前我国的节能建筑占比依然较少。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既有建筑面积超过500亿平方米,这其中,90%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城镇节能建筑占既有建筑面积的比例仅为23.1%。

成本高 市场接受度低

在成都,目前能够拿出来作为节能建筑典型案例的屈指可数。目前仅有来自新加坡的房企凯德置地在成都打造的来福士广场,该项目算是目前成都真正意义的绿色建筑。

据了解,该项目在节能环保措施方面采用清水混凝土建筑外立面、地源热泵系统、热回收系统、水蓄冷、能源管理系统、雨水回收系统、屋顶绿化、就地取材及采用再循环材料等节能环保措施令建筑全年节能量超过25%。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来福士在设计、建设、施工方面所示范的节能环保,为成都建造绿色建筑树立了不可复制的典范。

不过,来福士广场打造之初,针对是否使用节能理念,建筑设计师与凯德置地方面经历过长时间的磋商。如果要采用绿色节能材料,需要付出的是更高昂的建造成本,这也一度遭遇开发商的质疑。担纲来福士广场设计的斯蒂文·霍尔曾在接受成都媒体采访时直言,项目中有很多技术难点,不过最困难的应该是说服凯德置地把它建出来。

斯蒂文·霍尔表示,来福士广场很看重绿色环保,采用地热泵达500余个,这需要花上一笔高昂的建筑费用,作为商业项目,开发商有自己的考虑,但经过双方多次的研讨,最后我赢了。最终来福士广场不惜高价采用了多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建筑节能工艺,每年建筑节能高达25%的预期成效。

实际上,还有更多的建筑设计师都没有斯蒂文·霍尔幸运,在成都也有不少主打绿色地产的房企也因此遭遇市场阻挠。以首创节能量化 “小排量住宅”――“1.5升房”的朗诗地产在成都的朗诗绿色街区为例,在如今成都的市面上,已经很难再听到朗诗的绿色地产概念。

相关资料显示,朗诗绿色街区能达到节能率80%以上。社区无需空调、地暖、加湿器,可达到20-26℃室内舒适温度及30-70%室内舒适湿度,噪音控制在45分贝以内,室内光线可调节。但纵使节能建筑能带给业主诸多裨益,也很难得到购房者的认可,项目销售一度陷入困境。

“不比朗诗地产的绿色理念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的市场认可度,朗诗地产的绿色理念在成都似乎并不为人买单,销售难度较大。”曾就职于朗诗地产从事销售工作人士介绍

绿色概念并不为多数购房者青睐,在更多购房者眼中,绿色节能是噱头。而在较低市场认可度的背后,高昂的绿色节能环保建筑比一般建筑要投入更多打造成本。相比周边9000元/平米均价的平均水平,主打绿色的朗诗绿色街区9300元/平方木——10000元/平方米的价格让人望而生畏。

付雅艺对房观察新媒体披露,绿色节能建筑成本要比一般的建筑成本高。从她日前计算出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显示,一星级的住宅增量成本每平米大约在30元左右,这个成本占总造价的2.7%——2.9%;二星级住宅增量成本每平米大约88元,工建成增量本每平米288元;三星级住宅增量成本每平米196元,工建增量成本每平米接近500元。

她表示,成本高是导致开发商难以接受主要原因,同时前期推高成本后期市场销售也会遭遇难题。采用节能建筑与否还是在于开发商的意识。

配套系统 意识均有待加强

正如付雅艺所说的那样,投资者是节能建筑使用与否的决策者,鉴于现目前落地到城市相关节能建筑的量化标准,很大部分开发商更多的是仅完成基础规划限制,而如果再涉及到新的有关节能方面的技术和材料,开发商大部分还是选择no。早几年前就喊出的“强制执行建筑节能65%”规定,在实践过程中遭遇了不少阻挠。

绿地集团西南事业部企划负责人朱祥宁则认为要贯彻执行建筑节能是一定有难度的,需要时间和过程。他表示,在绿地GIC项目的前期定位中,绿地和设计方面经过多次碰撞,要实现项目65%能耗标准,意味着投入更多的成本,但项目最终还是决心引入节能技术,降低建筑能耗。

“节能建筑理念还是需要看开发商的态度,在规定并不是很强硬的情况下,很多开发商并不愿意投入太多的成本去做这样的事情。”朱祥宁说。

龙恩深也表示,未来要让节能建筑普及,首先是国家的意志、社会的意志。如果现在不节能,比如pm2.5就可能更为扩散,整个建筑行业都实行节能建筑、排放降低、能耗减少,除了国家行政层面加强力度和政策支持外,最主要的就是开发商有这方面的意识。对社会提供产品,除了追求利润外,需要兼顾社会责任,加上设计院、建筑单位在城镇体系上的建设。

除了主体意识影响节能建筑推进外,付雅艺表示,节能建筑施工工序相比一般也会更多,这也会牵扯到后期运营。现目前相关部门在做节能规划要求时,一些相应的配套设施设备并没有跟上,整个后期管理系统有待完善。而这些工作也是现目前建筑设计院需要提出并思考的方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