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人物 | 伊凡第一,列宁第二:名导爱森斯坦因没拍好斯大林心仪的沙皇而挨训

人物 | 伊凡第一,列宁第二:名导爱森斯坦因没拍好斯大林心仪的沙皇而挨训人物 | 伊凡第一,列宁第二:名导爱森斯坦因没拍好斯大林心仪的沙皇而挨训

人物 | 伊凡第一,列宁第二:名导爱森斯坦因没拍好斯大林心仪的沙皇而挨训

伊凡雷帝杀子(列宾1885年作)

文 | [英]安德罗·林克雷特

摘自《世界土地所有制变迁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年1月,本文已获出版社授权。

史上最恐怖的训斥

1947年2月一个寒冷的夜晚,大概23点的时候,大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SergeiEisenstein)受传唤前往克里姆林宫与他的制片人一起去与共产党总书记约瑟夫·斯大林(Joseph Stalin)会面。当时,爱森斯坦刚刚完成了电影《伊凡雷帝》(Ivan the Terrible)的第二部,初步剪辑的样片已经被呈交给党的高级领袖,正等待他们的审批。斯大林对爱森斯坦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明确阐明了这次会面的原因:“你研究过历史吗?”爱森斯坦回答道:“研究过一点儿。”这时斯大林语带讽刺地说道:“研究过一点儿?我对历史也略知一二……你所描述的沙皇像哈姆雷特一样优柔寡断。每个人都在提示他该做些什么,而他本人却没有作出任何决定……你展现伊凡雷帝的这种方式是有偏差的,你犯了错误。”

人物 | 伊凡第一,列宁第二:名导爱森斯坦因没拍好斯大林心仪的沙皇而挨训

苏联电影导演和电影艺术理论家,世界电影的先驱,蒙太奇风格大师,他拍摄了三部经典的影片《战舰波将金号》、《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伊凡雷帝》

接下来的训斥恐怕是俄国历史上最恐怖的一次。在长达1个小时的训斥中,双方都明白,假如导演和制片稍有走神,他们就会被枪毙。斯大林要让爱森斯坦明白的是,当俄罗斯帝国的继承者苏联占据了地球表面1/3的土地时,16世纪的伊凡雷帝的统治目的和方法在20世纪依然适用。斯大林坚定地宣称:“伊凡沙皇是个伟大而明智的统治者,他从国家民族的角度看待事物,他不允许外国人进入他的国家,他为国家设置了屏障,阻止了外来影响的渗入。”

那是在1565年的春天,当时的国家正从莫斯科公国(duchyof Muscovy)向俄罗斯转变,此时的沙皇伊凡四世——伊凡大帝(theGreat)或伊凡雷帝(the Terrible)——开始强制推行他的国家主义理想。作为沙皇,在当政18年之后,伊凡大帝的绝大部分领土仍然为被称为波雅尔(Boyar)的强大的半独立贵族们掌握着。从《伊凡雷帝》的第二部的开始,出现的是伊凡的戏剧性公告——他打算退位,卸任沙皇一职,去建立奥普瑞驰尼纳(oprichnina)这样一个可以让他行使绝对权力的独立王国。奥普瑞驰尼纳的范围包括了莫斯科公国北部的绝大部分领土,这一地区是毛皮贸易的中心,获利丰厚的毛皮贸易为沙皇提供了大量的收入。被称为泽姆施纳(zemshchina)的剩余土地则被留给波雅尔去管理。

《伊凡雷帝》的第一部描述了一个英雄时代,在这一时期,不满20岁的年轻的伊凡对钦察汗国——强大的蒙古军队的后裔,莫斯科公国长期向其进贡——发动了一系列战役。他的军队的主力是俄罗斯骑兵,对这一部队提供辅助的是沙皇本人创立的一支全新的职业火枪兵部队——斯特尔茨(strel’tsy)。在面对鞑靼骑兵的时候,火枪这种新武器拥有火力优势,伊凡的军队因此而赶走了敌人,并将阿斯特拉罕省(Astrakhan)归于俄罗斯的统治之下,这使得俄罗斯人在位于莫斯科和乌拉尔之间辽阔的伏尔加河盆地中获得了第一个据点。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伊凡在莫斯科的内城堡垒克里姆林在俄语中是内城的意思,在蒙古语中是堡垒的意思。——译者注克里姆林宫的围墙内修建了雄伟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cathedral of Saint Basil),其标志性特征就是引人注目的、蓝绿镀金的洋葱状尖顶。

不过,伊凡沙皇取得的更伟大的成就却没有这么引人注目了——他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系统来统治不断扩张的俄罗斯帝国。尽管他的改革有时候显得随意而凌乱,但是他的改革框架和目的却是明确的:为了替代旧的封建权力波雅尔。波雅尔的封地法庭的管辖权遭到了颁布于1550年的新的沙皇法典的挑战,这套法典确立了一种被称为泽姆斯基(zemskiy)的地区议会体系,其职能是执法和征税。重要的是,泽姆斯基直接向莫斯科汇报,而不从属于各省的波雅尔总督。

这一权力更迭的基础就是,土地所有权从封地所有向官僚所有的转移。为沙皇政府效力的奖励就是土地。至少在名义上,莫斯科附近的1000处封地被分给了处理公共事务、税务、司法的官员及宫廷成员,同时,在不断扩张的边境地区,有更多的土地被奖励给了那些做出了军事贡献的人。根据从1556年开始实施的法规,拥有土地的军事地主们要为每400英亩土地提供一名“全副武装的骑兵和两匹用以长途行军的马匹”。直接受沙皇管理的地产部(PomestnyPrikaz)的职责就是分配土地,同时确保坡米施基(pomeshchiki)履行必要的民事或军事义务。

隐藏在伊凡的改革中那些枯燥的行政细节之下的,是这个不断扩张的体制对波雅尔构成的致命威胁。1560年,伊凡四世的首任妻子阿纳斯塔西娅·罗曼诺芙娜(AnastasiaRomanovna)中毒身亡,普遍的流言声称这是受波雅尔指使的,这让伊凡四世的精神状况变得不稳定,此时,原先的政府问题变成了针对个人的问题。爱森斯坦的《伊凡雷帝》第二部所描述的,就是伊凡如何发动了他的攻击。

斯大林:伊凡雷帝第一,列宁第二

伊凡沙皇于1565年决定退位,并对奥普瑞驰尼纳进行完全统治。大略来看,其原因在于他决意要清除那些持不同政见者。这些人可能和俄罗斯的强敌、西边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勾勾搭搭,有通敌的嫌疑。但是,从战略高度来看,其目的是创建一个以伊凡为核心的团体。但又如海因里希·冯·施塔登(Heinrich von Staden)——一位德国探险家,曾任沙皇的随从——所描述的那样,这些措施也表明,伊凡在精神上备受折磨。生活在奥普瑞驰尼纳范围内的地主们“宣誓不与泽姆斯纳的人民(生活在泽姆施纳范围内的人们)来往,也不会以任何形式与他们结交。那些生活在奥普瑞驰尼纳范围内的人们还必须穿黑衣戴黑帽,他们要在箭袋里携带一种系在棍子末端的刷子或扫帚。这就是识别奥普瑞驰尼基(oprichniki)的方式”。

在爱森斯坦的电影中,奥普瑞驰尼基都穿着黑色的全身式蒙头斗篷,这是另一样让斯大林不满的东西,他认为这些人看起来“像是3K党(Ku—Klux—Klan)”。在斯大林对爱森斯坦的训斥中,他强调,这些黑衣人——常常是职业军人,斯特尔茨和骑兵——是“一支进步的军队”,因为他们促成了一种绝对的权力,只有这种权力可以统一俄罗斯。他们携带的扫帚象征了伊凡将敌人彻底清除出莫斯科公国的决心,对于居民们而言,奥普瑞驰尼基出现在周遭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这就像400年后斯大林的苏联秘密警察在夜里敲门一样吓人。

冯·施塔登写道:“一个来自奥普瑞驰尼纳的人可以指控来自泽姆施纳的人欠他一笔钱,甚至,即使奥普瑞驰尼基不认识也从未见过他所指控的这个来自泽姆施纳的人,这个被指控的人也必须立即付钱,否则他每天都会在市集上被人用棍棒公开殴打,直到付钱。无论神职人员还是普通人,无人可以幸免。为了夺走泽姆斯基的全部钱财,奥普瑞驰尼基对泽姆斯基做出了很多难以名状的事情。”

这种恐怖活动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恐吓反对者,它还旨在确保土地这一帝国行政和军事的来源可以被那些忠于帝国的人所掌握。因此,任何有与波兰通敌嫌疑的人的封地都会被沙皇的代言人没收,并被转交给忠诚的奥普瑞驰尼基。

但是,这种恐怖活动很快就波及了所有反对沙皇政策的人。1570年,伊凡指控大诺夫哥罗德(VelikyNovgorod)——莫斯科公国历史最悠久、最有文化的城市——的居民们与波兰保持着联系。有3000~15000人被折磨或谋杀,沙皇本人监督了其中的很多次行刑。很快,奥普瑞驰尼基就失控了。在周期性的、哈姆雷特式的懊悔期间,伊凡会回到安静的地方去祈求宽恕,此时,奥普瑞驰尼基就会随意谋杀和恐吓他人,放纵他们的恐惧和贪婪。

在这种恐怖统治的第七年,它突然就停止了。1571年,生活在克里米亚和黑海沿岸的南部鞑靼人利用恐怖统治所造成的破坏入侵并焚毁了莫斯科。震惊的伊凡转而开始对付奥普瑞驰尼基,他为他们曾犯下的罪行惩罚并处死他们,而事实上这些罪行都是伊凡本人批准的。不过,在1572年,伊凡复位成为俄罗斯沙皇,很显然,这种恐怖统治收到了成效,对沙皇的权力构成威胁的敌人们几乎都被消灭了。他的官僚体系还在运行,由他重新组建的军队在1573年击败了鞑靼人,只有极少数波雅尔家族还维持着一定程度的独立。最重要的是,在1580年,教会这一仅存的可以挑战伊凡权威的机构被禁止获得更多的土地。此事导致的结果是,在接下来的337年里,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之间所有的俄罗斯帝国领土都属于伊凡及其继任者们。通过对其占有的领土的统一,沙皇们统一了俄罗斯。

在训斥的最后,斯大林指出,俄罗斯帝国的缔造者和苏联的缔造者都采用了同样的政策。斯大林宣称,“伊凡雷帝第一,列宁第二”。面对斯大林的训斥,爱森斯坦为没能领会到这种相似性而勉强表示歉意,但是他的制作人却吓得卑躬屈膝,他表示,如果允许他们从错误中学习的话,他承诺会修正所有的错误。斯大林对此显得比较满意,午夜刚过,他就允许两位电影工作者离开。

人物 | 伊凡第一,列宁第二:名导爱森斯坦因没拍好斯大林心仪的沙皇而挨训

电影《伊凡雷帝》(1944)海报

斯大林对伊凡四世的一个批评是,他不够坚定无情。伊凡四世于1584年去世,在他去世之后,残余的波雅尔之间为了争夺霸权展开了争斗,这一时期被称为“动乱时期”(the time of troubles)。这些斗争使得莫斯科公国变得极为衰弱,1612年,一支波兰军队占据了莫斯科长达12个月。斯大林抱怨道,“他没能彻底消灭那五个封建大家族。假如他摧毁了那五个家族,那么此后的动乱时期就不会出现。每当伊凡雷帝处决了一个人,他就要花很长时间来忏悔和祈祷。在这些问题上,上帝令他不安……他应该(更)果断”。

在1930年代,当斯大林用自己的奥普瑞驰尼基——内务人民委员会(NKVD)的秘密警察——清洗他所谓的敌人之时,他们的行为证明了斯大林确实是熟悉这段历史的。伊凡杀害了数千名敌人,而斯大林则彻底消灭了数百万人。正如安娜·阿赫玛托娃(Anna Akhmatova)在《安魂曲》(Requiem)的序曲中所写到的那样:

那时候唯有死人才会高兴,

高兴他获得了安宁。

国家人文历史 ∣ID:gjrwls

人物 | 伊凡第一,列宁第二:名导爱森斯坦因没拍好斯大林心仪的沙皇而挨训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人物 | 伊凡第一,列宁第二:名导爱森斯坦因没拍好斯大林心仪的沙皇而挨训

订 阅 季

人物 | 伊凡第一,列宁第二:名导爱森斯坦因没拍好斯大林心仪的沙皇而挨训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国历原创产品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