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王晶姝的“语理”概念

建设文化强国,母语教学应该遵循怎样的规律?在农工商等各领域加快构建自身体系的当今,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应该构建怎样的教学体系?新书《语理指导高中语文教学》对此作出了全新的回答。“语理”概念的提出揭示了认知母语的规律,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通往体系化的大门。

2015年9月,佳木斯市第二中学有着26年高中语文教学经验的王晶姝老师撰写的《语理指导高中语文教学》一书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书中创造性提出的“语理”概念以及站在哲学视角对汉语言规律的阐释,让这本书显得格外厚重。

立足高中语文讲台,力求解决师生诸多困惑,执念语文教学规律探索,遍览中小学语文教材,系统研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拜访市技术监督局有关专家请教“国家标准”问题,站在哲学视角观察汉语言这一抽象事物,是她能够发现“语理”的原因。

“语理,是相对于几乎国人皆知的语感一词而存在的。”王老师为记者解释道,“广义上说,语理是一个系统,存在于人的思维中,是语言现象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包括语感在内的人们对语言的主观认识,通俗地说,语理就是人们对于语言的理性认识。”

《语理指导高中语文教学》并不只是单纯的教学经验总结,而是在此基础之上的理论概述,甚至可以说是宏观上的理论发现。书中运用逻辑推理,证明了语理的存在;站在哲学视角,从物质和意识两方面全面阐述了对汉语言的理性认识。全书有80%篇幅的实践案例,用大量第一手材料分析了当今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现状,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摘录了相关法律,提出了方法论。不仅解决了语文基础知识与读写能力的关系问题,更解决了语文知识与认识语文的关系问题,回答了语文学科长期争论不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问题。填补了古往今来对汉语言认识的空白,弥补了认识汉语只凭语感的不足。

“在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材里,有关语法、修辞、标点、逻辑、文体等语言规律的基础知识少之又少,初中还有所涉及,到了高中几乎不见踪影。凭课本自学语文知识,几乎毫无可能。缺少基础知识作支撑,就很难形成基本技能。语言也是客观事物,缺少对语言的理性认识,无论如何都难走上符合认识规律的道路。”说起母语教学的现状,王老师忧心忡忡,“虽然学习母语的课堂未必在学校,但如果没有系统的汉语言认识论做指导,那么,学生——未来的国民,其使用母语的行为将很难规范,驾驭母语的能力也就很难提高,对于我们这个拥有数千年文明的文化大国来说,这很难说有利于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而《语理指导高中语文教学》中所阐述的汉语语理系统理论则在操作层面给出了全方位的方法论。该理论在继承传统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理性看待汉语言,体系完备,指导性和实践性兼备。

对于这一理论的价值,王老师充满信心,因为它不是象牙塔里的假设,而是地气十足的实践提升,并且经受了多方多年教学实践的检验。

而对于这一理论价值的实现,她则充满期待,因为它所解决的问题,不仅是对汉语言的认识问题,更是深化课程改革中语文学科教学内容定位的大问题。解决这个大问题,不是一位老师、一群老师、一个地区老师的力量所能为,也不是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力量所能为。——它需要顶层设计。

在我们东极小城,在一所普通高中,在一位极其普通的语文老师的三尺讲台上,能够前无古人地站在哲学视角观察汉语言,进而推断出语理的存在,并且运用贝塔朗菲的系统论思想加以阐述,填补汉语言认识论的空白,其历史意义早已超越了提出汉语语理系统理论这件事本身。

最新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