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代头条 > 正文

潘金莲、西门庆紫石街初见,三细节揭秘到底谁勾引了谁




潘金莲、西门庆紫石街初见,三细节揭秘到底谁勾引了谁

水浒传第二十四回《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相当有名!有名是因为水浒第一女主角潘金莲在这一回出轨了。这样的段落,不管是书中还是影视剧中,都大书特书。闲读水浒,发现这一回至少有三大疑问待解。哪三大疑问?且一一道来。

潘金莲、西门庆紫石街初见,三细节揭秘到底谁勾引了谁

(这是哪版潘金莲?)

■一回书17次说“帘子”,这是在闹什么鬼?

武松景阳岗打虎,做了阳谷县都头,并与哥哥同回紫石街,潘金莲的故事由此开始。这位水浒第一女主角的首次亮相是怎样的?书中说,武大武二到了家门口,“武大叫一声‘大嫂开门’,只见芦帘起处,一个妇人出到帘子下应道:‘大哥,怎地半早便归?’”

“芦帘起处,一个妇人出到帘子下”,这就是潘金莲的初次亮相,一句话俩“帘”字。此回中,从“芦帘”开始,“帘子”“帘儿”“水帘”“帘边”“帘底”接连出现,总共17次之多。多次读水浒,虽有留意但从未琢磨何以有这么多“帘”。直到有一天,偶尔看到这么一个信息:南方习俗,如果住家男人不在家,就要将门帘挂起,告诉别的男子不要来串门。施耐庵原籍苏州,生于江苏兴化,一生多在江浙,据称《水浒传》也是其隐居兴化写成。所以,其小说中的紫石街建筑是江浙风格,也不奇怪。这有例为证:《水浒传》中店铺、住家,多两层楼,而明清时期的北方建筑却多是一层。

潘金莲、西门庆紫石街初见,三细节揭秘到底谁勾引了谁

(王思懿版潘金莲,就是住二楼小楼)

如果此推论成立,那这“帘子”背后就关乎南方习俗、关乎妇道。再回到书中。话说武松出差后,武大每天晚出早归,到家便关门,“那妇人也和他闹了几场,向后闹惯了,不以为事。”“自此,这妇人约莫到武大归时,先自去收了帘子,关上大门。”这样的描写,也印证了男人不在家挂起门帘、男人在家收起门帘的南方习俗;而武大见了“自心里也喜。”武大为何心喜?喜的是媳妇收帘关门守得妇道呀!

有了这些,再看书中17次写到“帘子”就好理解了:守得帘子是守得妇道,突破帘子就是突破妇道,潘金莲的出轨正与“帘子”大有关系:“又过了三二日,冬已将残,天色回阳微暖。当日武大将次归来,那妇人惯了,自先向门前来叉那帘子。也是合当有事,却好一个人从帘子边走过。自古道没巧不成话。这妇人正手里拿叉竿不牢,失手滑将倒去,不端不正,却好打在那人头巾上。”

正是在撤掉象征妇道的帘子时,潘金莲手中叉竿“滑将倒去”打了西门庆,于是,一段奸情拉开帷幕……

潘金莲、西门庆紫石街初见,三细节揭秘到底谁勾引了谁

(甘婷婷版潘金莲,没出现帘子,却出现了窗户)

■潘金莲收帘子“失手”,叉竿是二楼坠下?

记得水浒剧中潘金莲与西门庆是怎样初次见面的吗?潘金莲在二楼关窗,叉竿坠下,正中楼下经过的西门庆。是这样吗?我们再回书中。

“武大叫一声‘大嫂开门’,只见芦帘起处,一个妇人出到帘子下……”“武松揭起帘子,入进里面,与那妇人相见。”“那妇人独自一个,冷冷清清立在帘儿下,看那大雪。其日武松正在雪里踏着那乱琼碎玉归来,那妇人推起帘子,陪着笑脸迎接……”“这妇人约莫到武大归时,先自去收了帘子,关上大门。”——这些细节都明白告诉我们,这帘子是门帘而非窗帘,更非窗板。

再看潘金莲叉竿打了西门庆时的现场:“当日武大将次归来,那妇人惯了,自先向门前来叉那帘子。也是合当有事,却好一个人从帘子边走过。”这也是说案发现场是在一楼而非二楼,作为案件凶器的叉竿是要去够门帘而非窗帘或窗板。

也许是为了增强戏剧效果和画面效果,水浒剧纷纷选择了改动原著,让潘金莲的叉竿改由二楼坠下打到西门庆脑袋上——不管是王思懿版还是甘婷婷版,叉竿坠落后潘金莲二楼窗口探身下望的画面,的确有美感。

不过,这二楼坠落的多亏是叉竿,要是花盆,后面就不用演了!

潘金莲、西门庆紫石街初见,三细节揭秘到底谁勾引了谁

(不光是二楼掉叉竿,且与杜淳版西门庆有了动作交流)

■潘金莲叉竿打了西门庆,是失手还是有意?

曾有文章说,叉竿打西门庆是潘金莲有意之举,以此证明其淫荡。可单从《水浒传》描述,并未找出这样的蛛丝马迹。

再次回放《水浒传》“叉竿事件”全过程——“(潘金莲)自先向门前来叉那帘子,也是合当有事,却好一个人从帘子边走过。自古道没巧不成话。这妇人正手里拿叉竿不牢,失手滑将倒去,不端不正,却好打在那人头巾上。那人立住了脚,正待要发作,回过脸来看时,是个生的妖娆的妇人,先自酥了半边……妇人自收了帘子叉竿归去,掩上大门,等武大归来。”

且从字面描述还原当时场景:潘金莲出到门前,面门背街叉那帘子,不想叉竿“滑将倒去”打到正好“从帘子边走过”的西门庆。虽说“面门背街叉帘子,叉竿打到背后人”有一定难度,但作者都说“没巧不成话”,所以单凭此处描写不能证明潘金莲是有意打到西门庆。

潘金莲、西门庆紫石街初见,三细节揭秘到底谁勾引了谁

(各版水浒剧,无不有潘金莲二楼窗口张望西门庆镜头)

不过,这事放到《金瓶梅》里,味道就有些变了。《金瓶梅》关于潘金莲与“帘子”,有这样的描写:“武大每日自挑担儿出去卖炊饼,到晚方归。那妇人每日打发武大出门,只在帘子下嗑瓜子儿,一径把那一对小金莲故露出来。”“一日,三月春光明媚时分,金莲打扮光鲜,单等武大出门,就在门前帘下站立。”接下来就是“叉竿事件”——“一日也是合当有事,却有一个人从帘子下走过来。自古没巧不成话,姻缘合当凑着。妇人正手里拿着就竿放帘子,忽被一阵风将叉竿刮倒,妇人手擎不牢,不端不正却打在那人头巾上。妇人便慌忙陪笑……”

“在帘子下嗑瓜子儿,一径把那一对小金莲故露出来”“打扮光鲜,单等武大出门,就在门前帘下站立”,这样的行为,活脱脱一个发廊女,这是想拿自己当饵钓点什么。在这样的念头下,借一阵风,顺水推舟用叉竿打西门庆以引起注意,在潘金莲也不是不可能的。

想搭讪,需要按常理出牌吗?还记得不——“同学,这是你掉的砖头吗?”

潘金莲、西门庆紫石街初见,三细节揭秘到底谁勾引了谁

最新文章